科普: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是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是由多種文化融合而成的國家,使用的語言不僅僅只有普通話一種,還有非常多的方言。那麼,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讓小編帶你瞭解吧!

1、官話 (包括標準普通話/國語)官話是以之為母語的人口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名稱源自中國古代對漢語官方標準語的稱呼,朝廷使用的漢語在周朝稱“雅言”,至少在明清時已稱“官話”,1909年則定稱“國語”,1956年中國大陸改稱“普通話”。隨著學術發展,“官話”在語言學上成為特定漢語方言的專有名詞,官話方言舊稱“北方方言”。官話這門語言下的西南官話(雲貴川和大部分湖北和相當一部分廣西,包括四川話、桂柳話)是全國人口第一的方言。

科普: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

中國約七成人口以官話為母語,主要分佈於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南方的西南地區、江淮地區(江蘇中部、安徽中部)以及廣西北部、湖南的北部和東南部、江西的沿江地區。

官話一般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其中以西南官話為母語者最多。

官話是漢語諸方言中分佈最廣的一種,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北絕大多數地區、長江以南的江蘇和安徽的中部、湖北和四川的大部、重慶、雲南、貴州、廣西北部、湖南的西部和北部以及江西沿江地區。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菀坪鎮、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

官話過去也被稱為“北方方言”“北方官話”,但由於使用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人口都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地理分佈上屬南方方言,因此“北方方言”的叫法不甚準確。從1980年代後期起,中國大陸學界的期刊和專著已統一使用“官話”這一稱呼,不再使用“北方方言”、“北方官話”的稱呼。

現代標準漢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標準華語)也是以官話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形成的規範漢語。

2、吳語吳語,

又稱江東話、江南話、江浙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佈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萬。吳語是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支語言,是漢語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科普: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

吳語語音與古漢語標準韻書《切韻》《廣韻》等有著良好的對應關係。聲母方面,吳語繼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以保留全部濁音為最主要特徵,聲母分為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聲調方面,吳語具有仄音之一的入聲韻,繼承中古漢語整齊四聲八調,平上去入四聲因聲母清濁對立而各分陰陽。

吳語有數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社會生產、風俗民情、語言習慣的生動體現。吳語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用語,文化價值高。吳語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

科普: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

吳語分為太湖、台州、金衢、上麗、甌江、宣州六片語片,太湖片為最大語片。

吳語紮根於吳、越故地,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人文歷史源遠流長。“講誦多吳語,勾提學佐書”,“詩成作吳詠,及此醉初醒”,吳語為江南本土古老語言,見證詩畫江南語言文化。吳語是吳越人的母語,是吳越人“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文化屬性和鄉情沉澱。吳語區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經濟文化核心地區,今一百餘城構成以上海為首的吳語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吳語還是吳歌、越劇、評彈等傳統曲藝的載體。吳語也為歷代文人所吟詠,“醉裡吳音相媚好”。

3、粵語粵語,廣東地區稱為廣東話、廣府話,廣西地區稱為白話 ,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方言 。是廣東地區廣府民系和廣西地區白話人的母語。在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廣西東南部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或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群中廣泛使用。

科普: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

關於粵語的起源,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源自楚國的楚語等說法,漢代至唐宋,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來,粵語的變化較小 。粵語是南方方言裡面保留中古漢語成分較多的一種,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漢語普遍存在的入聲,其聲母、韻母、聲調與古漢語標準韻書《廣韻》高度吻合 。清代學者陳澧認為廣州方言的音調合於隋唐韻書《切韻》,因為“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州,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粵語是唐代國語。

粵語在全球人口使用量排名第23粵語主要分佈在中國華南的廣東省中部和西部、廣西東南部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個別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群如澳大利亞、新加坡、北美地區、東南亞等國家處廣泛流行。在全球使用粵語人數甚多,其中在廣東省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4、閩南語閩南語,據傳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至福建南部,發祥於福建泉州。現主要分佈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分佈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廣東潮汕和汕尾市(海陸豐)、珠三角、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臺之閩南語。臺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

科普: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福建話、汕尾話(海陸豐話)、河洛話等;在臺灣亦被稱為臺語、臺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Hokkien)或咱人話(臺閩字寫作咱儂話)。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中原人)入閩始於秦漢,盛於六朝。閩南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古代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因避戰亂、平叛亂或逃災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遷徙進入閩南地區後逐漸形成的,雖不能排除當時閩地本土語言(古越語)對閩南語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但是,以當時中原人所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優秀文化看,再從閩南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所表現的特點看,中原人帶入的當時河南話在跟當地福建話的交流和融合過程中,古代河南話是佔絕對優勢的。北方河南一帶的中原華夏漢民族(古代河南人)從黃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輾轉到東南福建,中原文化也就這樣由其子孫帶到此處,此後再遷至閩南,最後部分跨越海峽,到了臺灣,故稱河洛語(河南一帶語言)。除閩南、臺灣外,閩東北的一些地方,及大陸部分地區,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華人中閩南話都相當通行。閩南話會流傳這麼廣,主要是因為歷史上閩南人的遷徙和移居。

福建布政使支援下,招募福建沿海幾萬災民,用船載運去臺墾殖;1862年,欽差大臣沈葆禎來臺辦理防務,招徠墾野,因而再次解除了長達近200年的渡臺禁令。 海陸豐大多數是閩南移民。閩南人不但把閩南話帶到臺灣及大陸的許多地方,還帶到了海外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閩南地區的海外交通發展很早,從唐代開始,泉州就同非洲和中東一些國家有交通貿易往來,南宋至元代,泉州港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後來,漳州的月港和廈門港也都先後成為世界的重要港口,與海外的貿易一多,閩南人到國外後,自然也就把閩南話帶出去;另一個原因是,閩南人很能打拼,當年為了生活紛紛離鄉背井,相攜到南洋一帶謀生。幾百年來,閩南人在那裡生息繁衍,閩南話也就隨著他們在南洋各國生根發展。

其中,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話和臺灣地區的閩南話以及流播到海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國家的閩南話最為接近,基本“講會通”,而潮汕地區、南地區所通行的閩南話,雖說也是在不同時期由閩南地區的移民帶到當地的,但由於社會、歷史、地理等的變化,它跟閩南地區的閩南話已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通話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但是,可以說,不管流行於哪個地區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來自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話。

5、客家方言

客家語,簡稱客語,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是漢族客家民系的共同語言和進行身份辯識的工具之一,國際語言程式碼:ISO 639-3 hak。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可分為梅州話、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部分地區還稱土廣東話、水源音、涯話、新民話、麼個話、懷遠話等。 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縣話為代表,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

科普:你知道我們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哪些嗎?

客語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 、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 。

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廣泛用於官方文書中。客語主要分佈於廣東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韶關 ;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 香港新界及臺灣的新竹、苗栗 、桃園等地。

範圍主要包括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的地區,並被廣泛用於中國南方10餘個省(市、自治區)的 180多個縣市及海外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洲等80餘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約有6500萬人使用客語。

客家語是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中原地區許多古漢語詞語與常用詞一些詞語的發音特徵。臺灣曾於1988年發生還我母語運動,促進客語現代媒體、客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和發展,公共生活領域語言服務的出現等,使客語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融入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