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密謀反叛自己,鄭莊公為何原諒母親武姜?

今天的成語典故出自《左傳·鄭伯克段於鄢》,發生在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相關人物為鄭莊公和他的母親武姜、弟弟共叔段、大夫祭仲。

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密謀反叛自己,鄭莊公為何原諒母親武姜?

【成語典故】

原文如下: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故事梗概】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鄭莊公中的“多行不義必自斃”, 意為為不義的事情幹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

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密謀反叛自己,鄭莊公為何原諒母親武姜?

鄭莊公的母親,是鄭武公從申國迎娶的妻子,名叫武姜。由於生下鄭莊公時遭受到了驚嚇,因此武姜更加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共叔段,甚至在鄭武公在位期間,多次請求其冊立小兒子作為世子,但被鄭武公否定了。等到鄭莊公即位之後,武姜就為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但被鄭莊公以制邑太過險要、危險為由,換成了其他城邑。武姜因此替共叔段選擇了京邑。

然而共叔段到了京邑之後,城牆的建設不符合規範,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引起了大夫祭仲警惕。面對祭仲勸諫及早剷除共叔段的言辭,鄭莊公說出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話語。

【後續故事】

隨著野心的增大,共叔段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封地,侵佔本屬於鄭國國君的土地,終於發展到意圖偷襲鄭國都城的地步。而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則打算做自己小兒子的內應,意圖從城內開啟城門。事情暴露之後,共叔段因喪失民心而失敗,武姜也被鄭莊公安置在城穎,併發誓不到黃泉,絕不相見。

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密謀反叛自己,鄭莊公為何原諒母親武姜?

後來鄭莊公後悔說了狠話,但又擔心破了誓言有損君王威信。這時一個叫做穎考叔的官吏就藉著進獻貢品的幾乎勸諫鄭莊公可以挖一個地道,只要挖出了泉水,即可代表見到黃泉,也就能夠藉機與母親武姜重新修好了。鄭莊公按計行事,成功之後十分高興。而穎考叔則被人們認為符合《詩經》中說的‘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的品格。

【延伸閱讀】

1、根據《左傳》的記載,鄭莊公的母親武姜來自申國,是申侯的女兒。而申國在西周東周之交勢力最為鼎盛之時。周幽王冊立褒姒為後之前的王后,正是申侯的女兒。後來申侯引犬戎攻入鎬京,繒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遷都到雒邑,這就是東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換言之,鄭莊公的母親是周平王的姨娘。正因為如此,鄭莊公即位之初對武姜言聽計從,頗為順服。甚至在剷除共叔段勢力之後,也不願與武姜完全撕裂關係。

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密謀反叛自己,鄭莊公為何原諒母親武姜?

2、史籍中記載的武姜首次請為共叔段分封的封地制邑,地勢險要,對於鄭國的戰略地位十分突出,繒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虎牢關尤扼要衝。正因如此,鄭莊公才堅定反對將其分封給共叔段,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此地西周屬東虢,春秋屬鄭,後入晉。晉國曾在此地修築虎牢城,以加強要塞防衛能力。

3、《詩經·大雅·既醉》中有云:‘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意思是隆重熱烈氛圍非常合時宜,敬祝偉大君王嫡傳有孝子;孝子賢孫世世代世永相繼,祝願您的家族永受天賜予!

【世界同期聲】

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722年,在這一年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攻佔了猶太人北國、也就是以色列國的首都撒瑪利亞。以色列國於這一年滅亡,亞述在西亞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密謀反叛自己,鄭莊公為何原諒母親武姜?

參考資料:《左傳·鄭伯克段於鄢》、《詩經·大雅·既醉》、《聖經·列王紀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