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24年,漯河的她被漁民稱為“守護神”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李曉光

“胡軍娜就是我們魚塘的守護神,有困惑一個電話,她就能到現場解決。”近日,在漯河市源匯區問十鄉曹店村,提及源匯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漁業科技推廣員、農業推廣碩士、高階水產師、農業農村部水產病害防治員胡軍娜,魚塘養殖戶曹四興連豎大拇指稱讚。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瞭解到,今年44歲的胡軍娜,從事淡水漁業技術推廣工作已有24年,她先後獲得漯河市科技興農先進個人、漯河市科技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農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2020年11月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表彰為全國“最美漁技員”。2022年1月入選河南好人榜。

【420畝魚塘報病,她蹲守7天治療】

據曹四興回憶,去年開春升溫後,不少養殖戶因沒有及時巡塘檢視水質情況,導致水溫回暖投餵時,不少池塘爆發魚病。一些魚出現“趴邊”現象,還有不少魚體潰爛、長白毛,幾十畝水面池魚浮頭,陸續上報發病魚塘420畝。

紮根基層24年,漯河的她被漁民稱為“守護神”

胡軍娜聽說後,立即趕往養殖場,從水質檢測、魚體取樣、鏡檢,比對分析後得出結論,發病池塘魚體患上了病毒出血性爛鰓病,俗稱“魚瘟”,這是治療中很棘手的病害。如不馬上用藥治療,將會導致多個魚塘的魚在短時間內感染上疫病死亡。

隨後的7天裡,胡軍娜蹲守在魚塘邊上,和養殖戶一起調控水質,新增微生物製劑,解毒及防應激處理,待魚體穩定後,又進行了殺蟲處理。她一天到晚奔波於各個魚塘,漁民的問題解決了,她的眼裡佈滿血絲,嗓子成嘶啞狀態,腳也累得抬不動步了。

像這種情形,對於整日奔波在鄉村魚塘間24年的胡軍娜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飯。僅此次一項,為養殖戶挽回經濟損失160多萬元。

【推廣青蝦養殖,帶動村民致富】

在2010年之前,由於技術問題,漁民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漁民養殖不賺錢,多外出打工,全區65%魚塘被拋荒棄養。時任源匯區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兼水產漁政站站長的胡軍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紮根基層24年,漯河的她被漁民稱為“守護神”

胡軍娜求導師、找校友,跑遍國內主要水產市場和精養基地,瞭解到青蝦、大口黑鱸等名優水產品市場行情較好,人工養殖前景廣闊。隨後,她回鄉宣傳發動,組織漁民開展養殖。然而,“怕”技術難學、“怕”產品難銷、“怕”虧本,讓當時的漁民無人敢跟著胡軍娜,來試水這場養殖“運動”。

為了更好地對各種魚苗、青蝦苗進行培育,試驗耐藥性等,從2006年開始,胡軍娜就在家裡建了個簡易實驗室,下班回到家繼續泡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為打消漁民心頭顧慮,胡軍娜經請示上級領導同意,選擇問題比較突出的問十鄉曹店村,蹲點示範推廣新技術,重點推廣養殖成本相對較低的青蝦,大眼幼體當年一步養成技術。缺資金,沒專案,她自費近3萬元建設一棟水產溫室大棚,用於青蝦培育,同時選用基礎設施較好的5畝魚池進行商品蝦的試驗與示範。

為帶動村民開展養殖,她積極找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溝通協調,為曹位伍等3位養殖戶無償提供青蝦苗種,並從清塘消毒、栽草投螺、苗種放養,到飼料投餵、水質管理、病害治等,手把手地教他們操作。僅僅一年,3位養殖戶一躍成為當時村裡響噹噹的富裕戶。在示範帶動下,青蝦養殖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據統計,漯河市養蝦面積由當年的不足10畝,一躍發展到現在的近1萬畝,年產量0。9萬噸,純利潤近5000萬元。

【守在魚塘邊,鑽研新技術】

為了滿足廣大漁業養殖戶的技術需求,胡軍娜潛心研究漁業技術,不斷技術創新,在科研方面碩果累累。針對種魚孵化率低的問題,胡軍娜發明了一種淡水漁業雜交用孵化器,均衡平穩供氧,不會引起水體較大動盪,避免魚卵相互碰撞,提高了孵化率;針對同一孵化環道設施容易出現水過濾裝置堵塞、不方便清洗、濾網壽命短等問題,又發明了一種淡水養殖孵化用過濾裝置……

紮根基層24年,漯河的她被漁民稱為“守護神”

她還相繼申報一種用於物聯網現代農業養殖魚塘的智慧除冰裝置及自動碎冰法和加州鱸魚的養殖方法等13個發明專利,已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6項專利技術在中原地區池塘養殖過程中的孵化、苗種培育、飼養裝置、水質調控等進行全省示範推廣。

在多年的基層一線工作中,胡軍娜的漁業科技推廣普及率89%,促進區域漁業經濟增收42%,對全省漁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顯著推動作用。她主持編寫了《漯河市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發表論文27篇,釋出5個行業操作標準規範。她長期蹲守魚塘示範推廣新技術,並獲得大量商品魚蝦養殖試驗與示範的第一手資料,為帶動群眾開展養殖奠定了堅實基礎。

她主持編寫漁業養殖專著5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9項;獲得河南省農牧漁業豐收合作一等獎1項、范蠡科學技術推廣二等獎1項、河南重大科技攻關2項、漯河市科技進步獎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