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首先,什麼最能代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比如回答青銅器的,說自己是“胡圖洛書”的,甚至還有說“大熊貓”的;其實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的,但我們不能說“完全正確”,因為還有一件事是古人放不下的。可以說“華夏曆史悠久,中國人愛玉至深”;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最著名的就是“彩和”。強秦竟然用“十五城”換一塊玉,充分證明了古人對“玉”的痴迷。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從科技不斷髮展的古,來看,以“三星堆”為代表的上古人類遺址不斷被發現;令人驚訝的是,“玉”仍然是遠古,遺址中不可或缺的珍貴文物,該遺址仍處於石文物時代。這證明早在原始時期,華夏人就開始重視和使用“玉”來滿足最初的審美;根據今天在古,的發現,古人的“玉”比較簡單,但形狀卻很豐富,可以分為:人物、器物、鳥獸、花卉等;後來,出現了一些小物件,如胸針、髮夾和玉質耳環。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學過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所謂“精雕細琢”,是指古人手工製作的玉石;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玉雕大多被機器取代,但在精緻的工藝和價值上,“機器玉”和“手工玉”還是有明顯差距的。說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好奇,“古人是怎麼做玉器的?”這就引出了一個古城市—— 凌家灘;說起“凌家灘Site”,它不僅是在古,發現的,還是一個“風水寶地”。鳥瞰,凌家灘的地形猶如一尊“睡佛”,這也引起了不少外媒的關注;從實踐上講,國外對風水的研究可能並不比國內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海外媒體開始討論凌家灘臥佛的原因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首先,在“臥佛”之下,隱藏著現代人所不知道的遙遠的古文明之謎。也許人類的起源就在這裡;還有一個更神奇。據海外媒體報道,中國有意讓從合肥到巢湖的周邊地區成為“第二首都”。當然,這兩篇報道“太有目的性”,但並不影響凌家灘是“風水寶地”的結論;簡單來說,1985年秋天,村民的母親去世時,萬正在村北的土堆上挖墳墓。從地下挖出了一批出玉環,石鋤、石鑿、石鏟等石玉器,從而揭開了“凌家灘culture”的神秘面紗。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1987年6月,安徽省古研究院成立“凌家灘Kao 古發掘隊”,進行正式發掘;出土文物200餘件,其中有一批玉版,玉龜、玉勺,等精美玉器,其中一把重4。25公斤的石鏟是新石時代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石鏟。在隨後的十年裡,古團隊在“凌家灘”上進行了數次擴張性發掘,每次發掘都有不同時期的新發現和珍貴文物;簡單來說,考古隊在凌家灘,遺址進行了5次發掘,發現了4座墓葬,其中隨葬品約400件,灰坑3個,玉器和石器作坊遺址1處,出土文物400餘件。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這五次的總挖掘面積為2550平方米。透過現代航空遙感技術和古鑽探,高古團隊測量出凌家灘遺址總面積為16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僅佔遺址總面積的1/800;在這裡解釋一下,“凌家灘Site”不是同一時期,而是經歷了人類發展的幾個階段,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它也是在長江盆地發現的最早、最大、儲存最好的新石時代遺址。不止如此,從發現古,的“凌家灘Site”中還發現了紅陶遺物、祭祀遺物、墓葬區, 古水井、石城牆、石工具以及各種精美的玉器;這樣看,“凌家灘Site”就像是5300年前(至少)古的一座人類城市。如果以這種方式轉換,華夏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遺產。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從古,的角度來看,華夏有5000多年的歷史。這已經是一個重大發現,但它帶給專家的驚喜不止於此;凌家灘文化充分證明了它的科技內涵。比如出土的各種玉器,專家甚至說:這些玉器即使是今天的科技也很難複製。說到這,有些朋友並不信服。“這不是明顯的胡說八道。5300年前的概念是什麼?當時人類還在石時代,按照當時的‘科技水平’能做出什麼精美的玉器?”

/pgc-image/d14aa00a8ec847509c945fe10b039eb0?from=pc“>乍一看,這樣的觀點確實有道理。按照人類的發展規律來看,5300年前或許正處於傳說中的“虞朝”,甚至還要更早;當時人類剛會使用“火”,生產生活工具還以石頭為主,說得直白點,人類還是隻“聰明的猴子”,別說文字,有沒有語言都是個難以考證的謎,那就更談不上“科技”了。再看考古隊在凌家灘發現的“玉人”,線條簡單,形象也相對簡單;其大抵形象為:玉人戴的帽子上有方格紋,腰帶上的斜紋上運用了挑花工藝,說明當時的紡織技術的成熟,也反映出當時比較先進的服飾文化。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如果從這點出發,說明凌家灘的“遠古人類”已處於當時科技的尖端。如果將“玉人”理解成當時人類形象的話,5300年前的“凌家灘遠古人類”已經懂得穿衣戴帽,這至少說明凌家灘人類紡織技術的成熟;且帽子上還出現了“方格紋”,以及服飾上的“挑花工藝”,這說明當時人類已經有了“審美”。用專家的話說: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人浮雕”第一次展示了原始人完整的形體風采,其長方臉、濃眉大眼、雙眼皮、蒜頭鼻、大耳大嘴,頭上戴圓冠,腰部飾有斜條紋的腰帶,唇留八字鬍;玉人雙臂彎曲、五指張開放在胸前,臂上飾滿了玉環,說明此時已有審美觀念,人們透過佩戴首飾來裝飾自己。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當然,專家從“玉人”身上衍生出的考古發現還有更多,這裡就不一一解釋了,但要強調的是,專家為什麼會說“玉人浮雕”難以複製呢?說到這或有朋友要笑了,甚至會說“專家的話不可信,不過是為了渲染考古成績的誇張之詞”;實事求是的說,單以“玉人浮雕”的雕刻手法來看,對比後世能工巧匠的玉雕,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甚至連起碼的“雕工”都談不上,那就更別提什麼“玉浮屠”的複雜程度了。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但專家說“今日科技難以複製”是真的,其焦點不在於玉人的雕工,而是其身上的鑽孔;凌家灘遺址中出土的“玉人”身上有許多鑽孔,據推測,這應該是遠古人類“裝飾”玉器,展示“雕工”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講,以今天的考古發現來看,遠古石器、玉器上有“鑽孔”沒什麼奇怪的,“凌家灘玉人”怪就怪在鑽孔的尺寸上,其直徑居然只有0。15毫米;或有朋友對“0。15毫米”沒什麼概念,舉個簡單的例子,普通醫用針頭的直徑是1。6毫米,也就是說,5300年前的遠古人類鑽出的孔,居然比如今看似細小的針頭還要小上近十倍。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毫不誇張地說,就算有現代科技做支撐,以現代工藝打孔,“0。15毫米”也幾乎不可能完成,這還僅是“現代科技難以複製”的原因之一;本質上來說,“玉”其實也是一種石頭,想在“石頭上鑽孔”本就不容易,更何況製作者是5300多年前的遠古人類。更令人驚詫的是,“玉人”高度在10-20釐米之間,寬度不超過5釐米;對玉器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在如此狹小的一塊“玉石”上打孔,無論現代機器,還是手工鑽磨,這兩種方式都可能因為鑽孔導致玉石碎裂。

神秘的“凌家灘遺址”:一件5300年前的“玉人”,如今卻難以複製!

再次強調,“凌家灘玉人”的作者是5300年前的遠古人,當時鑽孔主要工具仍是“石頭”;用“石頭”給“石頭”打孔,還要鑽出“0。15毫米”的孔,即便放在現代科技的環境裡,這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