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魯迅與張愛玲祖父,一個坐牢,一個成為李鴻章女婿

近代文壇上,有兩個繞不過去的人物,一個是魯迅,一個是張愛玲。一個把雜文寫得淋漓盡致,一個把小說寫得行雲流水。

魯迅與張愛玲都住在上海,兩人卻毫無交集。兩人的朋友圈各不相同,魯迅交往的是左翼青年,張愛玲在上海時,與汪偽文人胡蘭成同居,到美國以後,與一個左派作家賴雅同居。

魯迅與張愛玲都有一支出神入化的筆,好像天生會寫作,他們的文學天賦都遺傳自他們的祖父。

魯迅祖父周福清與張愛玲祖父張佩綸,說起來有點關係,兩人都是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

但是,兩人的命運各不相同,一個坐牢,成為階下囚,一個成為晚清重臣李鴻章的乘龍快婿。

魯迅祖父周福清生於1838年。

性格決定命運:魯迅與張愛玲祖父,一個坐牢,一個成為李鴻章女婿

周家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已經家道小康,清朝乾隆年間,周家各房合計有田地萬畝,當鋪十餘座,他們修建了三座大宅,周福清家住在新臺門裡。周福清出生前,周家開始敗落,周福清家仍然有幾十畝水田,一家人吃穿不愁,還能僱幾個傭人。

周福清身材瘦小,其貌不揚,但是非常有天分,不到三十歲考中舉人,1871年,三十三歲的周福清考中進士,三甲十五名,在同科323名進士之中排在第118位。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出生於1848年,比魯迅祖父小十歲。

性格決定命運:魯迅與張愛玲祖父,一個坐牢,一個成為李鴻章女婿

張佩綸祖籍山西洪洞,明朝時遷到山東無棣張家碼頭,八世祖從無棣遷到河北豐潤遷齊家坨村,開枝散葉,成為耕讀之家。

張佩綸從小聰明過人,才思敏捷,千字文一揮而就。1871年,年僅二十三歲的張佩綸一舉考中進士,二甲十九名,在323名進士之中排在第22名。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由於考在二甲,授翰林院編修。魯迅祖父考中三甲,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學習期滿,張佩綸升為翰林院侍講。魯迅祖父周福清外放到江西金溪擔任知縣。

兩個人的命運就在這時發生分野。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考中進士時剛剛二十出頭,風華正茂,正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的年齡,他喜歡談論國家大事,對清朝的內憂外患憂心忡忡,經常上書談論國家大政方針,與張之洞、陳寶琛同為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

魯迅祖父周福清考中進士時已經人到中年,沒有張愛玲祖父的銳氣。

周福清非常有個性,他喜歡罵人,誰不順他的心他罵誰,他的上司江西巡撫李文敏也被他罵,他的家人,他也罵。他跟妻子蔣氏關係不好,寵愛小妾,蔣氏經常跟他爭吵,有時他母親也捲進來,他母親也被他罵。他這樣的脾氣,可以想想他在官場上是什麼名聲。

1878年,林則徐女婿兩江總督沈葆楨彈劾了一批庸官,其中就有魯迅祖父周福清。沈葆楨彈劾他“辦事顢頇而文理尚優”,認為他不適合當地方官,可以改為教育官員。周福清在等待委派的時候,還花錢捐了一個五品同知。由於被彈劾,一個官兒也沒做成。一心想做官的周福清又花錢捐了一個內閣中書。

就這樣,周福清因為脾氣壞,嘴巴臭,在官場混了二十多年,五十多歲,只是一名七品小京官,這個官職還是花錢捐來的。

1893年,周福清的母親病逝,按規定,他應該守孝三年,謂之丁憂。周福清在家丁憂時,與他同年考中進士的殷如璋已經是浙江鄉試的主考官。有五個考生聽說周福清認識主考大人,湊了一萬兩銀子,想託周福清送給殷如璋,讓他們中舉。周福清靈機一動,他的長子周伯宜已經三十多歲,僅僅考中秀才,他趁機把兒子的名字附在後面,這樣他就不用出一兩銀子,而讓自己的兒子中舉。事後還可以收那五位考生一筆好處費。這對家境已經敗落的周家來說,是一個重新振興的好機會。

沒想到周福清派去送信的僕人不靠譜,不小心洩露了,周福清入獄。主審他的蘇州知府本來幫他脫罪,說他神經不正常,周福清懟回去,周福清說他神經很正常,別人考試作弊,他不為什麼不能作弊?這樣就脫不罪了,刑部給判了個“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光緒皇帝一看大怒,改為”斬監侯,秋後處決。“

周家不但沒有振興,反而被周福清拖入深淵。周福清的兒子周伯宜被革去秀才頭銜,他變賣田產,在官府裡到處打點,終於給父親保住了命。

周福清坐牢坐得很自在,他不是坐在監牢裡,而是自己租了一座二層小樓,他與姨太太潘氏、小兒子周伯升,兩個僕人一起居住,有時孫子周伯人也會一起住。周福清繼續罵人,皇帝、太后,他也罵,孫子,他也罵,只有小兒子周伯升和姨太太潘氏,他不罵。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命運也是在丁憂期間改變的。

張佩綸的母親1879年去世,他也按規定,居家丁憂。丁憂期間,他進入李鴻章幕僚。張佩綸在李鴻章幕中的時間不長,他的博學多識,才華橫溢卻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丁憂期滿,張佩綸回到朝中任職。中法戰爭期間,他力主抗法,光緒皇帝讓他會辦福建海疆事宜。馬尾海戰中,福建水師失利。張佩綸與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一起被革職,戍邊效力。戍邊期滿,他仍舊進入李鴻章幕僚。

張佩綸有兩位夫人,原配朱芷薌,生育兩子,朱芷薌去世以後,續娶邊粹玉,在他戍邊期間,邊夫人病故。

這時,張佩綸已經四十歲,人到中年,身材有些發福,相貌也不是太好。但他太有才氣,清流派官員名聲大都很好,李鴻章很欣賞他,於是做了個讓人震驚的決定,把他的女兒李菊耦嫁給張佩綸為繼室。

李菊耦才二十歲,高高的個子,烏黑的頭髮,鴨蛋臉,眉清目秀,舉止端莊,一看就是大家閨秀。聽說李鴻章要把正值芳華的女兒嫁給一個年齡是女兒兩倍大的中年男人,李鴻章的夫人不答應,李鴻章費了很大力氣,才做通夫人的思想工作。李菊耦雖然不情願,也不敢違背父親的命令,只好默默接受了這個事實。

李菊耦生有一兒一女,兒子就是張愛玲之父張志沂,女兒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

覺得對不住女兒的李鴻章要女兒準備了一筆豐厚的陪嫁。張愛玲說,她的祖父是 “世代耕讀,他又是個窮京官,就靠我祖母那一份嫁妝。“

就這樣,魯迅祖父與張愛玲祖父都是在官場混了二十來年,一個天上,一個人間,一個成為階下囚,一個成為中堂大人的乘龍快婿。

張佩綸雖然娶了李鴻章的女兒,他與李鴻章李鴻章長子李經方在一些事件上政見不同,兩人鬧得很不愉快,他多年彈劾官也得罪了不少人,於是他退出官場,僑居南京。

性格決定命運:魯迅與張愛玲祖父,一個坐牢,一個成為李鴻章女婿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張佩綸聽說大沽口陷落,急得吐血。第二年,他跟隨李鴻章隨辦和約,完成任務以後,李鴻章想保舉他一個官兒做,張佩綸不肯,又回到南京,兩年後病逝。

張佩綸雖然娶了李鴻章之女,他並沒有沾岳父的光,為了避免輿論認為他沾岳父的光,他還要極力避嫌。老夫少妻,不很和諧,他心裡也很鬱悶。

張佩綸隨辦和約這年,魯迅祖父周福清出獄了。原來這時清政府統治風雨飄搖,已經顧不上犯人,刑部尚書薛允升趁機把周福清的名字放入赦免名單之中。周福清坐了八年牢,又回家與家人團聚。

周福清回到家,發現家中比原先冷清了很多,他的長子周伯宜去世了,大孫子周樹人外出讀書去了。周福清心情不好,三年以後就病逝了。臨終以前,他寫了副自輓聯,拐彎抹角罵家人跟他不親,他要到地下找骨肉親人去了。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比魯迅祖父早一年病逝於南京,他去世的時候,張志沂和張茂淵還都年齡很小。

魯迅與張愛玲走上文學道路,都跟他們的祖父有關。

魯迅本來是個公子哥兒,因為祖父的科舉舞弊案,讓他家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一落千丈,魯迅小小年紀就看慣世態炎涼,他覺得自己是舊制度與舊婚姻的受害人,他撰文抨擊舊制度,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才氣,一代梟雄袁世凱都服氣。袁世凱說:天下翰林,真能通者,於我看來,只有三個半人,張幼樵、徐菊人、楊蓮府,算三個全人,張季直,算半個。“張幼樵就是張佩綸。

張愛玲從小遺傳了祖父揮筆千言的天賦。她剛剛七歲,就開始寫小說自娛自樂。八歲時,張愛玲把半打練習簿縫在一起,開始寫長篇小說,她虛構了一個叫作快樂村的地方,這是一個好戰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國皇帝特許,免徵賦稅,並予自治權,他們自耕自織,儲存著部落時代的活潑文化。

這個故事架構,跟我們今天的網路小說多麼相似!如果張愛玲生活在今天,寫網路小說,恐怕會壓倒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人,進入作家收入榜前三名。

可惜八歲的張愛玲沒有讀者,沒有寫作動力,很快寫得不耐煩,棄更了。我們今天見不到小說原貌,只有她繪的插圖保留下來。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繼承了母親的很多家產,他不工作,也不懂得節儉,坐吃山空,把財產揮霍一空。張愛玲雖為李鴻章重外孫女,在香港上大學的學費都很困難,回到上海以後,她只好利用自己的寫作天賦,創作小說,自己掙稿費養活自己。

魯迅一邊在大學教書一邊寫作、翻譯,後來發現寫作收入超過他在大學的工作,就放棄教職,成為職業作家。魯迅犀利的文風在進步青年之中很受歡迎。魯迅用一支筆過上了優裕生活,還能承擔母親的生活費和接濟弟弟周建人一家。

魯迅祖父周福清與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性格決定命運。魯迅的祖父很有才氣,讀書很多,但他性情乖僻,不留口德,給自己帶來大麻煩,還牽累家人。

魯迅是周福清的長子長孫,魯迅對他幾乎沒有感情,只想趕快把這個讓家族蒙羞的祖父忘記。這不能怪魯迅無情,這是周福清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