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統一天下前,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何到秦二世變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之間紛爭不斷,每一次國王的交替都有可能導致國家的覆滅和衰敗,曾經一度強大的晉國就是因為主君太軟弱,而導致國家被三個家臣瓜分,這種情況在春秋戰國時期屢見不鮮。

嬴政統一天下前,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何到秦二世變了?

秦國無昏君

但是有一個國家卻是一個例外,這個國家就是秦國,秦國從開國到一統天下都沒有什麼特別離譜的昏君,幾乎每一朝的國君都在兢兢業業的工作,以求能夠使秦國富強起來,秦始皇就是憑藉著先輩們積累下來的能量,一舉消滅了山東六國一統天下。

那麼為什麼秦國不同於其他諸侯國,沒有離譜的君主,每一任國君都能夠兢兢業業,至少能夠守住自己先輩打下來的疆土呢?其實原因並沒有多複雜。

嬴政統一天下前,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何到秦二世變了?

外敵侵擾

首先就是秦國一直都有外敵的侵擾,有一個需要他所擔憂的對手,一開始的時候北方的戎族一直侵擾秦國的土地,後來好不容易收服了這些部族,東邊的晉國又開始崛起,一直對秦國虎視眈眈。

當時的秦國還沒有佔領崤山和函谷關之間的要道,所以沒有一個險要的關卡供自己安心發展,所以一直以來秦國的國君都小心翼翼,不敢做什麼出格的事情,畢竟樹大招風,稍不留神就會被敵國抓住破綻擊潰。

嬴政統一天下前,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何到秦二世變了?

選人制度

其次就是秦國的選拔制度比較良好,秦國的國君一般都比較長壽,所以繼位的國君年紀都比較大,已經過了荒唐的年紀,而且競爭壓力比較大,秦國一直以來的傳統是立賢不立長,不太看重嫡長子繼承製這樣的規矩。

所以公子們都奮力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免受到其他人的攻擊,徹底的喪失繼承大統的權力,所以他們對政務都十分的上心,跟其他國家提前立好太子不同,這樣競爭上崗的方式讓秦國的國君都經歷頗多。

嬴政統一天下前,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何到秦二世變了?

外客入秦

最後就是外客不斷入秦遊說,所謂的外客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諸子百家,不少人都為秦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秦國的朝政也慢慢把控到了這些人手裡,他們都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負,所以需要君主頭腦清明。

他們也會提前向公子們傳達自己的理念和想法,這給了秦國的公子們很大的啟迪,嬴政也是從小聽呂不韋的教導長大的,所以十分懂事,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所以才能很快的一統中原。

嬴政統一天下前,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何到秦二世變了?

小結

但是到了秦二世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當時秦始皇對他疏於教導,公子扶蘇早就賢名在外秦始皇也沒想過讓胡亥繼承王位,既然已經教成一個繼承人了,那麼其他人也就無所謂了,所以胡亥就這樣被放養了。

但是秦始皇沒有想到的是,李斯為了不讓扶蘇影響自己推行法家國策,跟趙高聯手扶立了胡亥,胡亥只看自己的父親每天沉迷享受,於是也有樣學樣的在宮裡沉迷酒色,被趙高獨攬大權徹底架空,最後把秦國的基業玩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