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真的是昏招頻出嗎?

“官渡之戰”是三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曹操在兵力遠低於袁紹的情況下,透過奇襲烏巢燒燬袁紹軍糧,從而一舉翻盤打敗了袁紹,並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由於“官渡之戰”中袁紹敗得實在有些窩囊,因此後世總是以此戰為例,嘲笑袁紹庸碌無能,將手中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爛。那麼歷史上的袁紹在“官渡之戰”的指揮過程中真的是昏招頻出嗎?其實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來看,答案未必如此。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真的是昏招頻出嗎?

“官渡之戰”爆發前夕,曹操先是帶著軍隊去攻打佔據下邳、沛縣一帶的劉備,以解決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當時袁紹的謀士田豐對袁紹說道:“與公爭天下者,曹操也。如今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我們現在舉兵攻擊曹操的後方,必可一往而定。”可是袁紹卻以兒子生病沒心情去打仗為由將田豐的建議給否決了。

從表面上來看,袁紹的決定似乎非常愚蠢。然而仔細分析田豐的建議,其實可執行度並不高。當時袁紹的根據地在河北,要襲擊曹操的總部許昌就得先集結一定兵力,然後渡過黃河,再前進好幾百裡才能抵達,這顯然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事情。而當時劉備實力還很弱,不可能長時間牽制曹操。也就是說,即便真依照田豐的建議去做,最大可能也是在袁軍尚未抵達許昌前就會遭到曹軍的圍追堵截,屆時進退兩難,反而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因此,袁紹不採納田豐的建議,自然也有他的顧慮。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真的是昏招頻出嗎?

袁紹出兵前,田豐又建議他分兵多路,從不同方向對曹操領地發起攻擊,曹操救左則擊其右,救右則擊其左,使曹軍疲於奔命。由於袁紹實力強於曹操,所以田豐的這一建議就是透過消耗戰來耗盡曹軍元氣,待到最後再給曹操發起致命一擊。

這次袁紹還是沒采納田豐的建議,不過“官渡之戰”袁紹從四月開始和曹操進入相持,直至八月才發起攻擊。這段時間裡,袁紹其實就是利用曹操軍糧不足的劣勢對他採取消耗戰術。熟悉三國曆史的讀者想必都會知道,“官渡之戰”中曹操始終受糧草匱乏的困擾,甚至一度打算退兵回許昌,這就是袁紹採取對峙消耗的結果,因為袁紹耗得起而曹操耗不起。與田豐聲東擊西的策略相比,迫使曹操大軍在前線光吃糧不幹事的消耗效果可能更高一籌。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真的是昏招頻出嗎?

“官渡之戰”最關鍵的一役就是曹操奇襲烏巢燒燬袁紹軍糧。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袁紹在收到烏巢遭曹軍猛攻的訊息後,沒采納張郃的建議派大軍前往救援,反而聽信謀士郭圖的話派兵去強攻曹操在官渡的大本營。結果導致烏巢軍糧被焚燬,曹操的大本營卻安如泰山。許多人認為這又是袁紹昏聵無能的一樁鐵證,然而仔細分析當時的情況,真實歷史可能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複雜許多。

曹操奇襲烏巢帶上了五千騎兵,而駐守烏巢的袁軍人數卻達到了一萬。所以從兵力對比上來看,曹操並沒有多少勝算。而駐守烏巢的袁軍將領名字叫淳于瓊,許多人都以為這貨是個傻蛋,可事實上淳于瓊早年是“西園八校尉”中的右校尉,與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是同級別的將領。雖然我們無法藉此推斷淳于瓊的軍事能力,但至少也可以證明此人絕非毫不知兵的蠢材。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真的是昏招頻出嗎?

事實上,在得知烏巢遭曹軍奇襲的訊息後,袁紹選擇出兵攻打曹操大本營也並不是什麼昏招。首先,烏巢離袁紹大本營相距四十餘里,在得知受到曹軍攻擊的訊息後再出動主力前往救援大機率已經來不及;其次,袁紹無法得知曹操帶了多少人馬攻打烏巢,當時曹操在官渡的總兵力也只有二萬餘人,如果曹操帶大部隊去奇襲烏巢,那麼袁紹直接抄掉曹操的大本營就不是什麼難事。如果曹操只帶少量部隊去奇襲烏巢,那麼淳于瓊的一萬人馬也足以應付。

因此,在當時的情況下,袁紹決定直接強攻曹操大本營應該還是經過一番利弊權衡後作出的最佳選擇。只是對曹操而言,“烏巢之戰”不成功便成仁,所以必然拼了老命也得拿下。淳于瓊只是個打工的,而曹操是個創業的,兩人心態不同,所以在戰場上的表現自然也不一樣。結果就是孤注一擲的曹操以五千人馬打敗淳于瓊的一萬大軍,並燒燬袁紹軍糧。袁軍在得知糧草已盡的訊息後很快就自行潰敗,“官渡之戰”以曹操大獲全勝告終。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