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醫與一般的民間醫生有何區別?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御醫的工作是為帝后妃嬪診病、配藥,提供保健意見等。因為診治物件的特殊性使其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點,與一般的民間醫生迥異,主要表現在工作物件生理病理特點、工作模式及施治方法幾個方面,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御醫與一般的民間醫生有何區別?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1)服務物件的生理病理特點

御醫的服務物件大多是帝后妃嬪、王公大臣等貴人,個個位高權重。這些人大多錦衣玉食,四體不勤,又多勞心思慮,故而他們的生理特點和疾病譜相較於普通人是有差別的。如《靈樞·根結》謂“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慓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淺深多少,可得同之乎?……膏粱菽藿之味,何可同也。”

《素問·通評虛實論》:“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素問·疏五過論》“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傷敗,及欲侯王。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如上諸多論述,說明貴人的生理、病理、疾病譜和包含精神因素的疾病譜與布衣的具有很大差別。

後世對此也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如明代御醫顧定芳認識到勞心者大都容易得“熱中”,令其“癥結於中”,而且那些“眩瞀怫鬱者,高危滿溢,遠慮搖神,終敗盩以自掇滅。此其為患,亢極而逆,淫邪越於百絡而不收者也。”膏粱厚味積於中,四體不勤逸於外,宮廷鬥爭爾虞我詐,心機費盡,氣機鬱結而不散,宮中此類之病不可勝舉。例如薛寶田《北行日記》載其應徵為慈禧診病時,診斷“鬱怒傷肝,思慮傷脾,五志化火,不能榮養衝任”,因而“奏請”慈禧“節勞省心”。慈禧答曰:“我豈不知,無奈不能。”宮中之人,此類疾患,勢所不能免。

(2)御醫的診治方式特點

治貴人之難,古人早有言論。《後漢書·方術傳》載太醫丞郭玉答和帝為“貴人診治不如窮人”時說,治貴人有四難。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者在於醫生,在清代醫生為帝王治病時幾乎毫無尊嚴可言。馬文植《紀恩錄》載其為慈禧看病時先行一跪三叩首禮,然後跪著回答慈禧的問話。診時“膝行至幾前”診脈,然後左右互換。如此壓之以大禮威嚴,戰戰兢兢的情況下,定然用意不盡,自然不能完全發揮醫生的水平。

御醫與一般的民間醫生有何區別?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二者在於病人,如郭玉所言,這些貴人好逸惡勞,身體羸弱,不耐藥力,又將身不謹,不易康復。更有那略懂醫術,喜“自用意”者,如前例馬文植等擬方後“太醫院將所用之藥,在《本草從新》上用黃箋標記,由李總管遞進。”然後待“聖裁”明示可服與否。又如明代盛寅用破血之劑治東宮妃月經不通,先是怒斥而不用,既用又將盛寅鎖于禁中,使其家人惶怖,以為必死。如此師心自用,恐怖威壓,御醫的療效自然要打折扣。

針灸一術在宮廷醫學的遭遇也反映了這一點。《名醫類案》載侍醫秦鳴鶴治唐高宗風眩頭重,斷以“刺頭出少血即愈”,武后聞言怒而欲斬之,幸而高宗同意一試,秦鳴鶴刺腦戶及百會後,高宗即愈。但及清代,針灸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道光二年,皇帝下令“針灸一法,由來已久,然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醫院針灸一科,著永遠停止。”所幸這道禁針令還未發揮大的影響就隨著封建王朝的終結而終結了。

(3)御醫診治的用藥治法特點

帝王之家享用已極盡人間,所患人生苦短,故又求延年益壽。歷史上服金石丹藥以求長生之君王頗多。即使能不為金石所惑,平日補益之品亦不可少,大抵是補脾腎、益氣血之品,如人參、熟地、枸杞、鹿茸、杜仲、蓯蓉、何首烏、補骨脂、松仁等藥。又巧為之治,劑型多樣,丸散膏丹、藥酒代茶飲等一應俱全。

陳可冀先生研究清宮醫案後就整理編撰有《清宮代茶飲精華》《清宮外治醫方精華》等多部著述。此為平日調補法,至於治病,則非執於滋補,而以中病為要。宮中人心多有隱曲,供養又豐,故多有氣滯血瘀、食積內熱之證,故通腑攻積亦為常法。“據宮中醫事檔案記載,僅同治六年間的半年之內,宮中用大黃與熟軍多達28斤4兩”。御醫用藥之求實效如此,蓋不見其效即要問罪,故不能以平淡之品敷衍搪塞。

御醫們為王公大人治病,處處謹慎,時有不便下藥之處,需以圓機活法應對。其治法靈活多樣,時有出人意料之法。如隋時莫錫君用《京都無處不染雪》《梅熟季節滿園春》兩幅畫來治隋煬帝“真水不足,龍雷火越”煩渴證。許胤宗治柳太后中風失語,口噤不能服藥,用黃芪防風湯置於床下燻之,使藥力從鼻孔、肌膚而入,當夜便得語。宋徽宗傷於冰而得脾病,屢服理中丸不驗,楊吉老以冰煎理中丸治療,一二服而愈。御醫們富有智慧的奇法豐富了中醫學的內容,堪為後世師法。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