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合則楚王, 橫成則秦帝”, 是誰葬送了楚

戰國縱橫家蘇秦曾說過:“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這句話。意思很明顯:只要楚國合縱成功,楚國就能一統天下;只要秦國連橫成功,秦國就能橫掃六合。蘇秦其實是把戰國的格局看得相當清楚的了,當時的老大、老二就是秦國和楚國,誰能爭取到其它諸侯國的支援,誰就能最終獲勝。結局也正如他所料,秦國連橫成功,消滅六國,建立秦王朝。

“縱合則楚王, 橫成則秦帝”, 是誰葬送了楚

那麼,是誰在連橫合縱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呢?楚國到底問題出在哪?

我們來看一下楚國後期一個重要的君王——楚懷王!

“縱合則楚王, 橫成則秦帝”, 是誰葬送了楚

楚懷王熊槐的一生可謂是奇幻的一生。他的前半生大敗魏國,消滅越國,合縱伐秦,為楚國開疆拓土;而他的後半生截然相反,在和齊、秦兩個大國的鬥爭中,首鼠兩端,見利忘義,遭到齊、秦兩國的共同攻擊,導致楚國合縱的徹底失敗。

楚懷王二十年(公元前309年),齊宣王田闢疆寫信勸楚背秦與齊和好,當時秦國已是秦武王的第二年,張儀已死,楚懷王於是聽從令尹昭睢的建議背秦親齊。

“縱合則楚王, 橫成則秦帝”, 是誰葬送了楚

楚懷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嬴稷即位。秦昭襄王的母親羋八子是楚人,力主與楚和好,秦以厚禮送給楚懷王,楚懷王又背離齊國與秦和好,並與秦國結成姻親之好。

“縱合則楚王, 橫成則秦帝”, 是誰葬送了楚

楚懷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楚懷王與秦昭襄王相會於黃棘,秦國退還侵佔的上庸。楚、秦聯合對齊構成威脅,於是齊國就聯合韓、魏進攻楚國。韓、魏本與秦\“連橫\”對付齊、楚,但秦國在同韓、魏和好的同時,照樣對它們進攻,如秦武王三年出兵攻佔了韓國的戰略要地——宜陽,斬殺韓卒6萬(秦武王也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秦昭襄王元年攻魏皮氏;四年攻取韓國武遂,魏國蒲坂、晉陽、封陵三地。於是韓、魏兩國轉而投向齊國,尋求保護。韓、魏的倒向齊國,除秦國的進逼外,還與孟嘗君田文的合縱策略有關。孟嘗君在韓、魏投向齊國後,就發動向秦國的盟國楚國進攻。

齊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齊、魏、韓三國聯軍進攻楚國方城,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全部喪失,被韓、魏兩國瓜分。宛地是一個富庶的地方,是楚國北進中原的門戶和長期經營的重要戰略重地,它的喪失就堵死了楚國北進的道路。楚不敵三國的進攻,於是把太子橫送到齊國作人質,向齊國屈服。楚國向齊屈服是秦國最擔心的。

“縱合則楚王, 橫成則秦帝”, 是誰葬送了楚

楚懷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00年),秦國出兵攻楚,斬殺楚軍2萬,楚將景缺被殺。次年,秦再攻楚,佔領八城。同時秦昭襄王給楚懷王去信,約懷王在武關相會,以結兩國友好。楚懷王接到信後感到難辦,想前去相會,怕再被欺騙;不去,又怕秦國發怒,遭到更嚴重的打擊。令尹昭睢主張不去,認為秦國不可信,它有兼併諸侯的野心,我們只要增加兵力防守就是了。楚懷王的兒子子蘭卻極力勸他前往,認為不應斷絕了秦人的歡心,楚懷王於是決定前往(錯已鑄成,還有何路可選?)。秦昭襄王根本沒有到武關,只派一將軍在武關埋伏,假稱秦王。楚懷王一進武關,秦軍遮閉關門,把懷王劫持到咸陽,在章臺朝見秦昭襄王,不以國君禮接待他,而把他當作一蕃臣。楚懷王大怒,失悔未聽昭睢的話。秦國把楚懷王軟禁起來,要挾他割讓巫、黔中郡給秦,以結兩國之好。楚懷王也準備同意與秦結盟,秦昭襄王卻堅持要先割地後結盟。楚懷王十分生氣地說,秦國欺騙我又強迫要我給他土地,就堅決不給,秦國就把他關在秦不讓回國。 楚懷王被囚在秦,國內大臣於是從齊國接回太子橫立為王,就是楚頃襄王,並通知秦國,楚國已經有新君王了。

楚頃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見楚懷王不給他土地,楚國內又立了新王,就發兵出武關攻楚,大敗楚軍,斬殺楚軍5萬人,奪取析地15座城而去。次年,楚懷王從秦逃走,被秦國發現,堵塞通往楚的道路。楚懷王恐懼,從它道逃到趙國。趙惠文王趙何年幼即位,此時還是個小孩兒,他的父親趙武靈王趙雍在代地未歸,趙何不敢收容楚懷王。於是楚懷王打算逃到魏國,被秦人追上,又把他劫持到秦國。楚懷王受這樣的折磨,加上年事已高,到秦後就病倒。

楚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當秦國把他的屍體送回楚國時,楚人感到深深的悲痛。“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便出於此處,從此秦、楚關係也就徹底破裂了。

楚懷王的外交錯誤導致了秦國的一家獨大,也最終坑了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