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風故事:司馬光修身自律、勤儉持家、言傳身教

毋庸置疑,你一定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知道司馬光主持編著了《資治通鑑》這一鴻篇鉅著,但司馬光是如何注重修身自律、勤儉持家、言傳身教孩子的,恐怕你知之不多。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sǒu],世稱涑[sù]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宋仁宗寶元二年進士,官至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後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他著述宏豐,所主持編著的《資治通鑑》是我國一部很有價值的長篇編年體史書。他生活儉樸,為人穩重踏實,更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主要內容。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的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司馬光一生,流傳有許多動人的故事。據歷史記載,司馬光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小心謹慎的意思)。為了完成《資治通鑑》這部鉅著,他不但找來範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淨,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他還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為了實現著書立說治國鑑戒的理想,他十五年始終不懈,經常抱病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回答說:“先王曰,死生命也。”這種置生死於不顧的工作、生活作風,使兒子同僚們深受啟迪。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不敢穿戴又髒又破的衣服來違背世俗去獲取名聲)。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祟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靡,極力提倡節儉樸實。

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司馬光關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已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於後世。

「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國曆史上眾多有識之士在生活上都十分注意自身的儉樸,也非常重視對後代的「儉樸」教育。這種身教言傳之精神,成為後人正身教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