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制"是否真的存在過?淺析其真實性

大家新年好!

除夕之夜,大家都在團聚,吃年夜飯,有些地方在放爆竹。

華夏大地一片和諧的美景!

遠古時代是否也曾有這樣的場景,未可知也。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遠古人們的年,恐怕大都是在治理災難、戰爭與祭祀中度過的。

遠古人信奉神明,是因為他們難以解決眼前無法解決的難題;

如今的我們信奉神明,則是因為文化傳承。

我們今天將要討論的“禪讓制”,則正與文化傳承相關,卻更與傳承的制度相關。

誰當老大?一直困擾著千百年來華夏的古人們。

"禪讓制"是否真的存在過?淺析其真實性

華夏民族的偉大起源,似乎從堯、舜、禹開始,正式興起。

而禪讓制,也似乎從這時開始,正式起步。

相傳,堯當政後,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粗布衣,生活十分簡樸。似乎,這是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堯老了,為了尋找接班人,就派遣鯀去治理洪水。

可是,鯀治理洪水,卻只會用“堵”的策略,最終造成決堤。

這個時候,一個叫舜的人站了出來,他抨擊鯀治水無功,於是,鯀被處死了。

而鯀的兒子,禹,則接替父親鯀的任務,繼續治理洪水。

這就是大禹治水。

"禪讓制"是否真的存在過?淺析其真實性

這些故事,我們大概是耳熟能詳的。

可是,這裡面的有些細節,深究起來,是有問題的。

首先,堯讓鯀治水,實際上是為了考察接班人的。

鯀治水不好,本該由天下的君主堯來決定,這個鯀該怎麼處置,是由天下的老大——堯來決定的,你舜站出來抨擊鯀,算是怎麼回事?

君主怎麼處置一個人,難道用得著你一個臣子說了算嗎?(相傳,堯是迫於舜的壓力,所以才把鯀處死)

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問題,堯老了的時候,在全天下,舜的勢力,究竟有多大。

現在看來,舜的勢力,是不小的,因為,他能左右一個一國之君的選擇。

可見,“禪讓”之說,的確值得懷疑。

"禪讓制"是否真的存在過?淺析其真實性

我們的懷疑,在最終,恐怕得到了證實。

因為,舜,根本就不是什麼另一個部落集團、適合統領天下的“賢者”。

舜,竟然是堯的女婿!

那麼,我們不禁想問:

這,難道叫“禪讓”?

好吧,禪讓也罷,畢竟堯並沒有把所謂的帝位傳給自己的親兒子,而是把帝位傳給了“賢者”——舜。

而舜在老了以後,也參照當初堯的做法,自然而然把帝位傳給了有治水大功的禹。

舜為什麼把帝位傳給禹?

果真是因為禹有治理洪水的大功?

"禪讓制"是否真的存在過?淺析其真實性

大概如此,也不得不如此。

因為,想生產,你得先生存。

禹讓我們生存,我們為什麼不推舉禹當老大?

這就是功大壓主的結果。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舜傳禹,才是華夏曆史上可信度最高的一次“禪讓”。——

即便,這次禪讓,也不一定是那麼情願的。

可是,當初堯禪讓給舜,難道就是情願的?

也許是。

因為,我們看到,堯生活簡樸。他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粗布衣。

然而,這果真是堯生活簡樸?還是說,那時最高領袖的生活水平,也只能是這樣?

我更傾向於後者。

災難氾濫,生產水平低下,直接造成的,就是天下的隊伍不好帶。

那麼,這樣一個不好帶的天下,禪讓給別人,是不是更好的選擇?

換句話說,遠古的“禪讓”,其本質是——這個老大不好當。

既然老大不好乾,隊伍不好帶,生活還跟平民沒什麼兩樣,這個老大,我為什麼要幹?

"禪讓制"是否真的存在過?淺析其真實性

所以,歸根結底,這是一個關乎“人性”的命題。

既然古人是人,今人也是人,那麼人性,就本沒什麼不同。

對於那個沒什麼好爭的遠古老大,禪讓,恐怕是最討巧的選擇。

所以,禪讓制是否存在呢?

這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面臨著責任、面臨著擔當時,我們該如何,讓那個人的人性,作出最優的選擇。

因此,我們不妨把“我們真的擁有過禪讓嗎?”這個問題,置換為“我們真的試著承擔過責任嗎?”

因為,敢於承擔責任,遠比那虛無縹緲的形式上的“禪讓”,更務實,更值得人們去追隨與崇尚。

感謝您,在除夕之夜,抽出時間閱讀本文。

也歡迎您閱讀漫筆古今的相關文章。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