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中國人有5個共同祖先,背後是殘酷的世界底層規律

14億中國人有5個共同祖先,背後是殘酷的世界底層規律

一、

中國人都自稱炎黃子孫,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黃帝或者炎帝的後代。

除了文化的浸潤,還有血統認可。

如果大家有家譜的話,翻開第一頁,總能找到一個非常有名的祖宗,根據歷史資料再向上推,就能發現家族的初代目,竟然是春秋戰國的君主。

春秋戰國的君主,又是炎帝和黃帝的直系後代。

所以中國人便形成共識,大家都是炎黃子孫,血統非常高貴,什麼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誰比誰差啊。

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我們用

司馬遷在《史記 · 夏本紀》裡說:

禹為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殷本紀》裡也說: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峒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秦本紀》裡還有: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夏禹是黃帝的玄孫,商朝是帝嚳的後代,秦國是顓頊的後代。而顓頊和帝嚳是黃帝的孫子、曾孫。

雖然司馬遷寫在《史記》裡的姓氏,現在有很多已經不用了,但是夏、費、辛、來、宋、徐、秦等等,現在依然是中國的大姓,人口比例非常高。

到了禮樂崩壞的春秋戰國時代,破家滅國是常有的事,於是諸侯國君和貴族在家國滅亡之後,就以封地或者國號為姓,於是出現了薛、溫、胡、魏、韓、孔等姓氏。

西楚霸王項羽的項姓,就是以“封地為項”得來的。

至此,中國人的姓氏基本都演化出來,最終在漢朝正式定型,此後再沒有大規模的出現新姓氏。

而且中國人的姓氏,基本都是父親傳下來的,改姓的事情不能說沒有,但是非常少,對整個中國人的姓氏來說,影響不大。

既然春秋戰國的君主、貴族都是炎黃二帝的直系後代,他們傳下來的姓氏,一直用到現在,那麼有名有姓的中國人,都是板上釘釘的炎黃子孫唄?

這個說法,理論上沒什麼問題。

但是想實錘,必須解釋清楚一個問題:

其實窮苦人民也生孩子,但是

這倒不是我瞎編的,而是學術界研究的成果。

復旦大學的陳熙,寫過一篇《延續香火的理想和普遍絕嗣的現實》,在這方面的影響很大,網上流傳的到處都是,大家感興趣可以看一下。

陳熙仔細研究了福建松源魏氏的家譜,發現1650年的時候,魏氏家族共有169名男性,然後他把169名男性算作初代目,來研究魏氏家族的繁衍情況。

結果經過三代人的時間,便有71。6%的男性絕嗣,到了1917年,原來的169人裡,只有13。61%的男性留下後代,差不多是23人。

短短267年,169人的家族就有146人斷了香火。

而魏氏家族的人口卻繁衍到1360人,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是23個初代目的後代。

總人口翻8倍,大部分初代目卻絕嗣,這就是殘酷的生存競爭。

大家都能娶妻生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主要是兩個原因。

在醫療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稍微有些細菌感染,就可能讓一個人喪命。於是很多男性早夭,根本活不到娶妻生子的年紀。即便活到20歲娶妻生子了,也不能保證小孩長大成人。

事實上,古代的孩子不長到10歲,家長都不知道能不能養活,等小孩身體強壯有了抵抗能力,父母才敢鬆一口氣。

想對抗高死亡率只有多生孩子。

經濟地位的差別很好理解。

和相親要求月薪5萬一樣,魏氏家族的富裕地主,肯定在娶老婆的事情上佔優勢,沒有哪家姑娘能拒絕富裕人家的提親。

而魏氏家族的窮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連養活自己都費勁,那時候又沒有自由戀愛,如果姑娘們有得選,當然不願意嫁給魏家的窮人。

見不到臉又沒感情,不圖家產能圖什麼?

這麼一對比就明白了,富裕人家不到20歲就能娶妻生子,多生幾個也能養活,窮人家娶老婆都很難了,很多人只能打光棍,即便僥倖娶到老婆,他的經濟條件也很難對抗高死亡率。

於是,富裕人家一代一代的增加人口,窮人家一代一代的減少人口,結果便是

如果大家覺得松源魏氏不夠典型,那我們再來看孔子家族。

司馬遷在《史記》裡,把孔子列入專門記載諸侯的世家,可以說在漢武帝年間,孔子的地位已經很高了。

即便如此,孔子的後代也走上悲慘的絕嗣之路。

孔子是公元前500多年的人,他的直系後代用了600年時間,繁衍到漢武帝年間也不過區區5、6人。再過千年到了南宋的時候,孔子的直系後代已經傳到53代,才有兄弟61人。

將近1700年的時間,孔子才有了61個後代,這是多麼悲催的數字。

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都這樣,更不用說其他窮苦人民了,估計炎黃時代的窮苦人民早就絕嗣了。

明朝以後,孔子逐漸走上神位,直系後代也被朝廷保護起來,各種賞賜、封田、做官的優惠特別多,所以孔子的直系後代也慢慢多了起來。

繁衍到清朝康熙年間,孔子的直系後代是2萬人,乾隆年間有10萬,2009年重修家譜之後,記錄的孔子後代是200萬人。

看吧。

而孔子的祖先是宋國君主,向上推是商朝帝王,再往上推便是帝嚳——黃帝。

其他中國人,也經歷了這樣的繁衍過程。

炎黃二帝的直系後代有先發優勢,佔據了遠古時代的大部分資源,獲得繁衍生息的權力,逐漸熬死同時代的貧苦人民。

秦漢以後,炎黃二帝——諸侯國君的後代們,能做官的家族繁衍生息發展壯大,落魄的家族透過讀書打仗也能翻身,取得傳宗接代的權力。

那些連續幾代都沒起色的倒黴蛋,基本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了。

活到現在的中國人,都是經過篩選考驗的幸運兒。

說一句炎黃子孫,沒毛病。

14億中國人有5個共同祖先,背後是殘酷的世界底層規律

二、

我們在前文基本說清了“炎黃子孫”的意思,但黃帝和炎帝都是部落領袖,而遠古時代的部落成千上萬,他們怎麼就生出14億中國人呢?

黃帝帶兵征伐天下,兼併了無數部落,並且把炎帝也給兼併了,最後擊敗蚩尤,成為中國大地的最強王者。

隨後,黃帝把部下和兒子們都分封出去,每人給一塊土地,他們帶著親信隨從和嫡系部隊,到那裡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這些人是國家的統治核心,而那塊土地上的原始居民,便成了國家的二等公民,屬於被壓榨的物件,勞動打仗有份,升官發財沒門。

這樣一來,階級就出現了。

和黃帝親近的國家統治階層,有身份有地位,自然有擇偶和繁衍權。土著二等公民什麼都沒有,幾代人之後也就絕嗣了。

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沒有窮人,那麼二等公民絕嗣之後,誰來填補窮人的空缺呢?

就是那些掉落階層的貴族們。

在講究血統的遠古時代,土著沒有任何機會向上進階,那麼貴族的不肖子孫們,便自動向下填補窮人的空缺。

於是經過幾十代人以後,大部分遠古部落就死絕了。按照這個規律繼續向前走,那些追隨黃帝的貴族後代,地位自然不如黃帝的直系後代,慢慢的也變成窮人,在絕嗣的路上策馬狂奔。

當初黃帝打下的地盤,也就成了清一色的炎黃子孫,形成中國最原始的基本盤。

周武王滅商以後,分封71個諸侯國,姬姓就佔了53個,最大的異姓諸侯是姜子牙,看姓氏就知道了,他是炎帝的後代。

這些諸侯帶著親信和部隊上任,在周朝封的土地上建立國家,他們的親信部隊以及拉攏的地方大族,叫做國人,平時都住在城市裡。

而當地的土著窮人,又成了二等公民,平時住在城外的荒野,叫做野人。

於是國人成為新的統治階層,野人成了被統治階層。黃帝時代流傳下來的慣例,再一次在中國大地上演。

野人沒有政治經濟地位,逐漸走上絕嗣的道路,而國人發展壯大之後,不可避免地迎來內卷,那些落魄的國人就走出城外,佔領了野人的生存空間。

戰國初期的史書裡,經常能見到野人的字眼,但是到秦始皇統一以後,野人這個詞基本絕跡了。

其中少部分被同化,大部分是死絕了。

至此,炎黃子孫的生存空間擴張到長江流域。

故事說到這裡,其實可以總結一下:

如果一個家族連續幾代人都沒出息,或者不思進取躺平挨捶,不出50年,這個家族就徹底絕跡了。歷代祖先努力幾十代,不管生前如何輝煌,起碼在人類繁衍的專案裡,徹底淪為失敗者。

中國有三次大規模人口南遷。

第一次是西晉末年的永嘉南渡,第二次是唐朝末年躲避“五代十國”的戰亂,第三次是靖康之變以後,女真和蒙古人南下中原,北方漢人紛紛向江南遷徙。

在這以前,江南都是百越之類的土著野人,比如三國時期的人口不足,孫權就派將軍去浙江抓野人,補充軍隊人數,而且孫權造船去臺灣,主要目的也是抓野人。

諸葛亮的七擒孟獲,除了安定後方以外,另一個目的也是抓野人補充人口。

但是經過三次南遷,漢人成為江南的統治階層,利用種族優勢招募土著女性,生下大量漢族人口,而土著男性則淪為沒有繁衍權的屌絲。

即便有一些漏網之魚,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進山捕殺,男性野人基本絕跡。到了南宋時期,整個江南都成了炎黃子孫的地盤。

中國的基本盤至此確定下來。

前些年,復旦大學的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取樣研究男性的Y染色體發現,中國漢人的父系基本都是北方人,但是南方的漢人非常特殊:

這個結論的背後,要麼是殺戮導致的種族滅絕,要麼是種族的政經地位熬死土著男性,總之都是持續千年的悲慘故事。

而且他們的研究還有一個結論,就是

公元前4000年,正好是伏羲、女媧、黃帝、炎帝等人物活躍的年代。

當然了,這種事情不是中國的特例,世界其他國家都一樣。

原本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是沒有白種人的,後來大航海爆發,歐洲殖民者在全世界到處跑,有什麼水陸要衝、土地肥美的地方,就移民過來住下不走了。

建立殖民地以後怎麼辦呢?

殺男人、娶女人唄。

最先遭罪的是南美洲,因為發起大航海的西班牙、葡萄牙喜歡南美洲,殖民者在南美洲建立起農場莊園,土著淪為二等公民,男人大量死亡,女人和歐洲白人殖民者一起生了無數孩子。

這些歐洲白人和美洲土著的混血兒,便是所謂的拉丁裔,美國就有近6000萬。

澳大利亞在大航海之前,差不多有30萬土著人口,當歐洲白人到了澳大利亞以後,基本都遭遇了種族滅絕的待遇。

現在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哪還有什麼土著人口。

至於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更是大寫的悲劇,整片大陸都被白人奪走,自己被趕到保留地裡苟且度日。

其實說白了,歐洲白人對印第安人等土著的態度,和中國古代到處抓野人沒什麼不同。

唯一的區別就是,中國在幾千年前就用殖民的方式,擴張種族的生存空間,直到把周圍的好地方都佔完了,明清時期開始劇烈內卷。而歐洲白人在中國的明清時期,才開始大航海運動,佔領幾個大洲的土地。

所以我們的土地是自古以來,可以用種族和人權做武器,反過來在外交場合懟美國。

這種事做的越早,越是理直氣壯。

14億中國人有5個共同祖先,背後是殘酷的世界底層規律

三、

說完歷史,我們回到現在。

中國在秦漢時期定型的姓氏,至今有3100多個,但是100個大姓佔了87%的人口,剩下3000個姓氏只有13%的中國人口。

前100個大姓在以前的幾千年裡,透過不斷努力奮鬥,佔有了大量社會資源,掙到種族人口的繁衍權。

而那3000多個姓氏的祖宗,由於天災、戰亂、人口銳減、政經地位等原因,沒怎麼爭到繁衍權,導致姓氏的人口不多。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人口數量最少的一些姓氏,大機率是要消失的。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對,炎黃子孫在滅掉野人、佔領土地之後,在種族人口上開始內捲了。

這個過程和周朝分封、漢人南遷沒什麼不同,都是

我們這種底層貧苦人民,即便生了孩子傳宗接代,也不知道能流傳多少代……體內那條傳承了幾千年的染色體,也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了,這麼一想真的悲劇。

除了多掙錢保住繁衍權,沒別的辦法。

從這個角度來說,權貴才是計劃生育的最大受害者,雖然他們佔有大量社會資源,卻在生育和繁衍的專案上,和平民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上。

說這些不是販賣焦慮,更不是鼓勵大家為國生娃,只是說一個冷冰冰的歷史規律,這種東西本身就沒有感情。

到底該怎麼做,大家心裡都有本賬。

把這個歷史規律放到國家層面,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佔據優質政經資源的發達國家,以及組成發達國家的種族,必然會不自覺的兼併弱勢國家和種族。

類似於走出非洲的智人兼併尼安德特人、炎黃部落兼併蚩尤部落、北方漢人捕殺山區野人、歐洲白人虐殺印第安人一樣,現代發達國家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也會對弱勢國家發起種族兼併。

這種種族兼併,當然不會和以前一樣,舉起槍來直接殺掉。而是用種族優勢的地位,讓弱勢國家和種族的女性,變成easy girl。

大家經常上網就知道了,東亞的很多女性都對白人有好感,哪怕白人是一無所有的屌絲,依然能吸引東亞的優質女性。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可以說是白人的天堂。

反過來看,中國男性在非洲也很受歡迎。

而easy girl的人數多了,便會削弱本國男性的繁衍權。

這種事情,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女性崇洋媚外,也不能說東亞男性懦弱不爭氣,而是白人男性背後的國家和種族優勢,以及在世界階層中的統治地位。

如果以千年為時間跨度來看問題的話,我們就能明白,

種族兼併和人口繁衍,才是世界執行的底層邏輯。

不管口號喊得多麼動聽,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這也是冷冰冰的歷史規律。

我們炎黃子孫一直贏了幾千年,可不想在剛剛過上好日子的時候,變成白種人眼中的“野人”,並且出現一堆“東亞版的拉丁裔。”

當然了,不管是中國的姓氏內卷,還是世界上的種族兼併,都不是短時期能完成了,起碼要以千年為單位來計算。

人類的壽命太短暫,根本來不及感受世界的變化,就匆匆過完一生。但我們可以閱讀往事推斷未來,這也是歷史的魅力。

突然想起斯嘉麗·約翰遜在《超體》裡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