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唯一有傳記的女將,載入正史名垂千古,死後同時發喪48處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引言

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三裴”之一的裴松之曾編撰《魏氏春秋》,其中記載到:“亮(諸葛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司馬懿)。”後來“巾幗”一詞便與指代男子的“鬚眉”相對應被用來指代女子,進而衍生出了成語“巾幗不讓鬚眉”。自古以來,不少女性的故事不斷流傳下來,被世人所津津樂道。

《魏氏春秋》

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歷朝歷代都湧現了許多“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比如花木蘭、穆桂英等等,但是在中國的正史之中,只有秦良玉一名女子作為名將被史官修史時單獨立傳並收錄於將相列傳。秦良玉死後,她的屍體曾被埋葬了48處地方,至今還有3座墓地。

古代唯一有傳記的女將,載入正史名垂千古,死後同時發喪48處

▲秦良玉劇照

01

明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苗族人秦良玉出生於四川忠州(今重慶市忠縣)的一個小鎮之上,是秦家的唯一的女兒。不過雖然秦良玉身為女流之輩,平日大多數時候只能跟著父親學習琴棋書畫,但是在苗族的傳統中女子一樣可以舞槍弄棒、騎馬射箭。

憑藉著自身的天賦以及父親的教導,等到秦良玉成年之時,端莊漂亮的她早已是文武雙全,甚至父親還曾感嘆她的哥哥和弟弟都比她差遠了,如果秦良玉是個男兒身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不過秦良玉本人對此卻不置可否,她認為女子照樣可以像男子一樣手握兵權、上陣殺敵。

古代唯一有傳記的女將,載入正史名垂千古,死後同時發喪48處

▲秦良玉雕像

後來,“不愛紅裝愛武裝”的秦良玉為了給自己挑選一位如意郎君在自己家中舉辦了一場比武招親,許多慕名而來挑戰的男子紛紛敗於秦良玉之手。正當秦良玉失望之際,她遇見了同樣弓馬純熟的對手—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時任明石柱宣撫使的馬千乘。兩人一見鍾情,於不久後完婚。

02

因為丈夫馬千乘祖上有功被賞賜世襲石柱縣土司,出嫁後的秦良玉便跟隨丈夫回到石柱縣(今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協助馬千乘操演兵馬、維護地方治安。秦良玉行軍治兵號令嚴明,短短几年之中便訓練出了一支遠近聞名的“白桿兵”。

古代唯一有傳記的女將,載入正史名垂千古,死後同時發喪48處

▲古代士兵劇照

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石柱宣撫使馬千乘受命率領三千人協助總督李化龍前往平定播州土司楊應龍的叛亂,秦良玉隨丈夫出征,率領五百“白桿兵”押運糧草。次年,馬千乘、秦良玉夫婦在楊應龍出兵偷襲之際率兵迎敵,大破楊應龍軍。秦良玉因此被李化龍贊為“女中丈夫”,她“女將軍”的稱號也就此傳開。

然而,不久後馬千乘卻遭到了當時太監邱乘雲的誣告而被捕入獄,隨後在獄中因病去世。悲痛欲絕的秦良玉為了完成丈夫的心願、替丈夫守護家鄉,在簡單地料理了馬千乘的後事之後,便代領了亡夫生前的職位。

古代唯一有傳記的女將,載入正史名垂千古,死後同時發喪48處

▲古代監獄遺址

03

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後金在首領努爾哈赤的指揮下大舉入侵明朝遼東邊境,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朝廷立即詔令各地軍隊出兵平叛,秦良玉臨危受命帶著兄弟、兒子日夜兼程奔赴前線。次年,秦良玉兄長戰死沙場被追封為都督僉事,秦良玉獲封誥命夫人。

此後的幾年中,秦良玉一直率部於四川東征西討、剿滅叛亂。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皇太極帶領後金軍隊包圍了明朝京都,秦良玉奉詔勤王,為了迅速發兵救駕,她甚至拿出自己家中的資產補貼軍餉。

古代唯一有傳記的女將,載入正史名垂千古,死後同時發喪48處

▲明代皇宮近照

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起義農民軍領袖張獻忠率部攻佔四川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在秦良玉聞訊前往救援之時不戰而走。六年後,張獻忠聯合羅汝才再次兵犯四川又被秦良玉擊退。

公元1646年,明朝大勢已去,秦良玉只得退守石柱縣保護此方穩定。但是遠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鍵為了拉攏秦良玉,加封其為太子太保、忠貞侯,而近在西南的永曆帝朱由榔則加封其為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時隔兩年,75歲的秦良玉在檢閱“白桿兵”後壽終而亡。

古代唯一有傳記的女將,載入正史名垂千古,死後同時發喪48處

▲秦良玉墓遺址

據說戎馬一生的秦良玉死後曾發喪48處,而埋葬她的人接連中毒而死。如今現存的秦良玉墓共有三處:位於石柱縣城東回龍山上秦良玉墓以及秦良玉東墓、秦良玉西墓。

結語

秦良玉死後,清朝和近代的無數文人墨客感其巾幗不讓鬚眉,戎馬一生、忠心耿耿地為明朝守護疆土,庇佑一方百姓,紛紛寫詩作文紀念這位女將軍。清代詞人錢枚有《金縷曲》一詞寫到:“一領錦袍殷戰血,襯得雲鬟婀娜”,這一切正如秦良玉年少之時所認為的那樣,誰說女子不如男?

《金縷曲》

參考資料:

《明史·秦良玉傳》

《明神宗實錄》

《明末農民戰爭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