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用推恩令削藩很成功,作為後世皇帝,朱允炆為何不借鑑?

眾所周知,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由他這個皇長孫繼位登基。原本他的叔叔們雖心有不服,但因為他是朱元璋親自指定的,所以也只能俯首聽命。但朱允炆上位後,便在齊泰和黃子澄的建議下進行了削藩。結果惹怒了燕王朱棣,導致靖難之役的爆發。

漢武帝用推恩令削藩很成功,作為後世皇帝,朱允炆為何不借鑑?

後來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朱允炆也從此消失。可以說,朱允炆之所以丟掉皇位,與他削藩的舉動有很大關係。有人就感到很奇怪,削藩並非明朝獨有。早在漢朝時期,漢武帝父子便實行過。而且漢武帝的“推恩令”效果很好,為何朱允炆不借鑑一下呢?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建文帝不用“推恩令”的原因。

首先,時代背景不同。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是在漢朝七國之亂結束後。可以說漢武帝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漢景帝時期,由於七國發生叛亂,所以景帝重用周亞夫平叛。三個月之後,叛亂的七王悉數被殺。七國中,除了楚國另立新王外,其他六國皆被廢除。漢武帝即位時,諸侯王早已被打趴了。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很少有人敢帶頭反抗。而朱允炆所處時代就不同了,當時明朝剛剛建立,朱元璋還要靠兒子們去鎮守邊疆,自然不會去削藩。所以朱允炆用柔和的手段,可能會收效甚微。

漢武帝用推恩令削藩很成功,作為後世皇帝,朱允炆為何不借鑑?

其次,藩王實力有所不同。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前提是,藩王有足夠多的土地去分封給子孫。而明朝的藩王與漢朝的藩王卻不太相同,他們是沒有土地和用人權的。朱元璋只是給了兒子們在邊塞的統兵權,讓他們替大明看好國門。所以實行推恩令的話,明朝藩王的兒子們也沒有土地可封,很難讓藩王子孫們在內部起矛盾。

最後,受大臣蠱惑,操之過急。朱允炆出生在太平年代,並沒有打過仗,所以他知道自己無法令叔叔們信服。因此,他一上位就聽了齊泰和黃子澄的話進行削藩。但在削藩一事上,他又猶豫不定。一會兒把叔叔們奪了大權,下了大獄,往死裡逼。一會兒又提醒前線的將領,千萬不要讓他背上“殺叔”的罪名。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他如此多變,自然兵敗如山倒。

漢武帝用推恩令削藩很成功,作為後世皇帝,朱允炆為何不借鑑?

但是如果他能夠溫水煮青蛙,對藩王們徐徐圖之,不採取太過強硬的手段,相信也不會逼反朱棣。而且讓各大藩王每隔幾年就換防,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總結來說,就是建文帝還是太年輕,他信任的人又太過紙上談兵,最終導致一敗塗地。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