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石奢是春秋時期楚國人,楚昭王在位時,他擔任相國一職。石奢為官清廉,處理大小事宜都嚴謹執法、公正無私,且辦事果斷、無所畏懼,從不阿諛獻媚於有權勢的大臣,也不迴避貴族。無論誰犯了法,他都堅持按法治罪,樹立了很高的威信。貪官一聽石奢,皆畏之三分,因此石奢很受楚昭王的信任和倚重。

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一次,石奢去外地視察,經過自己的家鄉,想到馬上可以回家與父母及親人小聚了,非常興奮。此時,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感到非常親切,尤其是年過花甲的父母,更是使他日夜掛念、難以安心,只是身在朝中公務繁忙,加之家鄉位於偏僻的山野之地,路途遙,回一次家很不容易。這時,石奢遠遠看見前面有個人正在行兇殺人,便飛快地跑上前去,石奢一看驚呆了:罪犯竟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父親。

石奢對父親呵斥道:“你兒子我身為執法命官,你怎麼能夠隨便殺人呢?這犯的可是死罪呀!”原本十分慌張的父親看到抓自己的正是兒子,就說:“這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不說,就不會有人知道。如果你還是我的兒子,就放我走吧!”石奢為難了:天底下哪有做兒子的捕殺自己父親的呢?這樣做,自己豈非也背上了大不孝的罪名嗎?石奢猶豫了片刻,遂放走了父親。

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石奢日夜兼程地返回了都城。回到都城以後,石奢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想到自己向來倡導執法無私,對別人犯法從不放過,可是自己的父親犯了法,怎麼就徇私包庇呢?石奢感到自己實在是無臉見人,於是用繩子把自己綁起來來到宮中,請楚昭王治罪。

楚昭王見石奢自綁上朝,請求治罪,驚訝不已,忙站起來問:“你犯了什麼大錯?怎麼自請治罪呢?”石奢便把路上遇見父親殺人和自己放縱父親逃走的事情告訴了楚昭王。石奢說:“殺人兇犯是我的父親,如果我把他抓住並且判了死刑,是違背孝道的,所以我不忍心這麼做;但是我有意放走父親,犯的是放縱、包庇殺人兇犯的大罪。我作為大臣,知法犯法,理應被誅。請求大王把我處死吧!”

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楚昭王是一位非常愛才的君王,他不想治石奢的罪,但也一時找不到藉口為他開脫辯解。

考慮到石奢平時執法公允,忠於聖上,現在又能主動地知過請罪,十分難得,於是楚昭王便說:“在這件事情上,你並沒有責任,因為並不是你故意放走了殺人犯,而是你父親自己趁機掙脫逃走的。我看不要再追究這件事了,你就繼續安心料理政事吧!”石奢堅決地說:“大王下令赦免我的罪,這是大王對我的恩惠。但國家的法令決不能因我廢弛,現在依法領死是我的職責。聖上的開恩,我石奢至死不忘,但大王的赦令我決不能接受。不偏袒自己的父親,就不是孝子;不按國家的法律辦事,就不是忠臣。我做了孝子,卻違背了國法。因此,即使大王赦免了我,我當臣子的,也有責任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

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旁邊的大臣順著楚昭王的意思,也紛紛勸說石奢不要固執己見。石奢見請死不成,就向楚昭王拜謝告辭,一出大門,即拔劍刎頸而死。

楚昭王和眾官員都為楚國失去了這樣一位奉公守法的優秀人才而感到惋惜。石奢生前雖然犯了違法庇父的錯誤,但他卻用請死自刎的行為維護了國家的法令,所以他仍然受到人們的稱讚。

從古至今,信是統治者、執政者有效治理國家、維護統治的根本保證。厲行法制,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最高的誠信。“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正是由於石奢一生清廉自守,才會受到眾大臣和廣大群眾的敬仰,才使自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相國轉身成為後人讚歎的大清官。與此同時他清廉自守的品質與時下某些官員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形成了鮮明對照,也給人們帶來了深深的思考。

石奢為官多年,兩袖清風,至死節操不移

為官之人應從點點滴滴之處嚴格要求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潔身自好,清廉自守,擋得住誘惑,時刻保持一個百姓父母官的良好形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石奢那樣清廉自守、關愛群眾,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會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