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被貶的顏真卿是如何做到獨守平原郡的?

安史之亂,被貶的顏真卿是如何做到獨守平原郡的,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顏真卿,字清臣,別號應方,生於景龍三年(709),被縊殺於興元元年(784),任仕於唐朝的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安史之亂,被貶的顏真卿是如何做到獨守平原郡的?

一提起他,今天不少人都會說:“就是那個唐代楷書大家。”確實,他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世人誇耀其楷書,氣勢磅礴前無古人,兼有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謂之盛唐氣象,被尊稱為顏體。

顏真卿雖以書法出名,但他的本職工作並不是書法家,將他稱為唐朝的忠臣將士會更合理。為何要如此稱呼,那就要從他著名的行書《祭侄文稿》開始探尋。

若觀者不仔細端詳這幅作品的原跡,還以為是滿紙塗鴉,其中有些字跡更是不知謂何。它卻享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美稱,是顏真卿追祭侄子顏季明的草稿。文章共計234個字,據研究證明通篇書寫僅蘸墨七次,可見是顏真卿文思泉湧,心神與文字合一,文字的墨法技藝與顏真卿當時心中的悲慟傷感完完全全融為一體。

為何說顏真卿寫下此篇時心中傷感萬分,就不得不提起創作背景,它創作於唐乾元元年(758),也就是人盡皆知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被貶的顏真卿是如何做到獨守平原郡的?

天寶十四年(755),隨著唐玄宗日益昏聵和年老,安祿山的野心暴發了。十一月,安祿山集合麾下部隊以及盟友共計十五萬人,兵鋒直指洛陽。由於中原多年不起兵戈,朝廷和各地官員毫無防備,加上安祿山的收買,叛軍竟一路南下,所踏之地猶入無人之境,河北迅速淪陷。

《資治通鑑》就有記載:“祿山乘鐵輿,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震地。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為所擒戮,無敢拒之者。”

而身在平原郡的顏真卿已早做好了抵抗叛軍的準備。他因為早年得罪了寵臣楊國忠,因此被貶到了平原郡,成為了當地的太守。而此時安祿山身為東平郡王,也就成為了他的頂頭上司。

來到平原郡之後,他聽聞安祿山別有用心,第一個察覺到了安祿山可能會叛變,於是顏真卿就開始了層層準備,首先是假裝為了防汛開始鍛鍊軍隊;第二自己編纂書籍,製造假象,好讓安祿山放心他這個文人;第三,他很早就和安祿山的部下劉客奴打點好關係;第四,與身在常山郡的從兄顏杲卿聯絡,共同做好防禦準備。

在幾年以後的安史之亂中,顏真卿是第一個將訊息傳給了唐玄宗,同時釋出檄文,聯絡淪陷地的將士,同時他也被推為十七郡盟主,合併三十萬將士鎮守潼關一線。由此,將叛軍的起義路線打斷掉,他還在黃河以北全部淪陷的狀況下,帶領淪陷之地的將士們打出漂亮的反擊戰,收復各大郡縣。

有喜也有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安祿山的叛亂,但是同時也是顏氏一門壯烈的開啟。

安史之亂,被貶的顏真卿是如何做到獨守平原郡的?

天寶十五載正月(756),叛軍將領史思明攻打顏真卿的兄長顏杲卿所在的常山郡。顏杲卿晝夜防守,拼死作戰,城中兵員日益不足,物資也日益緊缺。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被俘,叛軍藉此想要逼迫顏杲卿投降。顏杲卿不肯屈服,最後顏季明被斬首於城下。正月八日,常山郡陷落,顏杲卿及其幼子、部下都被叛軍俘獲,被送到了洛陽,見安祿山。

安祿山用了極其殘忍的手段折磨並且殺害了他們。他命人將顏杲卿綁在天津橋柱上要求肢解並吃他的肉。顏杲卿痛罵叛軍,於是叛賊就割掉他的舌頭,最後顏杲卿在含糊不清的罵聲中遇害,時年六十五歲。也就是這天,顏杲卿的幼子顏誕、侄子顏詡以及袁履謙,都被截去了手腳。顏氏一門先後被害多達30餘口。

直到乾元元年(758),顏真卿託人到河北四處尋訪,也僅僅只找到其從兄顏杲卿的一隻腳和侄子顏季明的頭骨,顏真卿在悲憤交加之中一氣呵成完成《祭侄文稿》。此稿之所以為天下第二行書,正是因為這其中的真情流露,以及顏氏一門的堅貞愛國。

至德元載(756),戰況變得更加危機,雖然顏真卿和眾將領在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堅固,但其餘各郡都已淪陷。經商議,於十月結束了對平原郡的堅守,渡過黃河,投奔了唐肅宗李亨。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