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喝酒人的福音--"以茶代酒"從何而來的呢?

不能喝酒人的福音--"以茶代酒"從何而來的呢?

我國古是一個十分講究宴席文化的民族,每逢飲宴之處都免不了要喝上幾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倒沒什麼,但是有些人就是喝不了酒,這時還要喝確實勉為其難,但是不喝,礙於禮節,面子上又過不去,所以不少人都會用茶、飲料代替,既不失禮節,又不至於讓自己舒服,兩全齊美。

這個看似頗為通行的做法卻不是一個現代人發明出來的套路,古來有之,即“以茶代酒”,那,你知道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嗎?

故事又是來自大家喜歡的三國時代。

不能喝酒人的福音--"以茶代酒"從何而來的呢?

《三國志》記載:吳國君主孫皓“密賜茶荼以代酒”,就是“以茶代酒”之典故的又來,這樣一個典故發生在東吳的亡國之君身上,似乎讓人難以想到,結合以前我們講過的孟昶、李煜等,似乎亡國之君都能給我們留下些寶貴的精神遺產,這也是一種命數。

公元252年,吳大皇帝孫權病死後,吳國宮廷幾經干戈,皇位變動頻繁,最後孫休穩定了局面,孫休死後,又立23歲孫皓繼位,成了吳國最後一任皇帝。

孫皓也是屬於帥不過三秒的,剛上位時也是頗有舉措,但後來不久就終日沉浸於酒色,專橫殘暴,嗜殺成性,導致民心盡失。

沉溺於酒色的孫皓經常設酒飲宴,要群臣作陪,而且一喝就是一整天。為了盡興,他還在酒宴設了一個規矩:每人以7升為限,不管能不能喝,都必須喝完7升酒,喝不完就要灌,很多大臣都被他搞得狼狽不堪。

不能喝酒人的福音--"以茶代酒"從何而來的呢?

當時的大臣中有一人叫韋曜,曾在孫權授意下編撰吳國曆史的《吳書》(與《三國志》的《吳書》不是同一個,最終也未完成),這位大臣酒量只有二升。韋曜原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故孫皓對韋曜也是挺照顧的。最初受到禮遇的時候,經常會照顧他的酒量,知道他喝不了,會減少給他上酒,要不就是悄悄換上茶來代替,以免他因喝不了而失態。

不能喝酒人的福音--"以茶代酒"從何而來的呢?

“以茶代酒”的典故就由此而來,遺憾的是,韋曜後來因為不滿孫皓酒後宴席上讓群臣互相嘲弄的做法,引發了孫皓的不滿,同時因為他漸漸失去孫皓的信任,最終被孫皓冠上罪名殺害。

不過“以茶代酒”還是就此流傳了下來,逐漸演化成了如今的宴席上一種的折中的做法。

好了,故事講完了,現在你知道了嗎?

本文資料皆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絡,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歷史生活人文,品史聞事見時, 眾推風雲榜與你暢聊風雲變幻,共推精彩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