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宜城:安慶怪現象 聖人不登塔

安慶怪現象 聖人不登塔

安慶最值得自豪的:是寶塔!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塔”,“過了安慶不說塔”的美譽。這樣的一個“說塔”地方,怎會有不上振風塔的怪事?其實這隻說了前半句,後半句待看完就知道,為什麼安慶有“聖人不上塔”的現象。

安慶振風塔,是北京白雲觀老道,張文采設計的。老道設計佛塔?道是道教,塔是佛物。怎可能道教為佛教張目?但它就是老道張文采設計的!中國三教互為滲透,互補短長。而不像有些國家教派,相互排擠,相互踐踏。

此地宜城:安慶怪現象 聖人不登塔

安慶寶塔集中佛塔建築之大成,在佛塔中獨樹一幟。塔通高七十二米,塔基座是一米高的青石。二十六根圓柱,支撐頂部,迴廊舒展。共有一百六十八級臺階,為八面七層樓閣式。

這八面七層引出傳說:當年朝廷大員巡視安慶,回到京城取笑張英宰相。你平時常常自詡:“天下文章桐城出”,哪知是這個出發。

張問:“何故?”他遂說前因。他到張英家鄉訪私塾,向私塾先生出聯:

“寶塔尖尖欲戳飛日”,先生答道:

“城牆垛垛要啃青天”。後來他又出聯:

“寶塔尖尖七層八面四方”。師不語令學童來答,但蒙童只是搖手不講。

“你的家鄉不過如此。不要再吹什麼‘天下文章桐城出’。”張宰相聽後哈哈大笑:

“你被黃口小兒羞辱,還不知情呢!”

大員問:“我被羞辱?”

“是的!”

“此話怎講?”

“我傢俬塾先生,看你出聯低階,何勞親自出手,因此叫蒙童對。哪知蒙童也覺得,你這聯出的不咋的,他們就無須回答。”

“豈有此理,明明對不出來,只好搖手示意:答不來、答不來。”

“你是井中之蛙,不明究理。我那些蒙童,用啞對同你對了,啞對就是不開口,用啞法相對。可惜你不懂,反怪人家!”

老宰相一連幾聲呵呵,笑得大員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又怕他老奸巨滑,特地以笑掩蓋。立即打斷:

“你不要‘哈哈哈’的打馬虎眼,快說啞法是如何對的?”張英不慌不忙地說:

“你不是出‘寶塔尖尖七層八面四方’?“

“是的,怎樣?”

“他學生可是,伸出五指向你擺手?”

“是的,又能怎樣?”

“其實他已回答你了!”

“回答我了?就是搖手——答不來!”

“他的啞對就是‘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大員閉目一想:“我出的‘寶塔尖尖七層八面四方’,他對的‘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對的是無懈可擊。”只好承認:高手高手,佩服佩服。

此地宜城:安慶怪現象 聖人不登塔

這寶塔自底層向頂呈圓錐形,每層按比例縮小,仰望像一把鋼鞭剌穿霄漢。

塔門變化多端,位置各不相同。時而東入、時而西向。曲折迴環給人“疑無路”,再三尋找峰迴路轉“又一村”。真是妙趣橫生,其樂無窮。這是安慶寶塔最著特色的地方。

寶塔底層供阿彌陀佛,第二層供 彌勒佛,第三層供五方五佛。四層、五層許多嵌著磚雕的佛像。塔中心為瓜皮頂。各層有一到五個壁龕。有人按實統計,一塔佛像就有六百多尊!所以又號稱“萬佛塔”。

記得小時重陽節,父親同幾個知己,帶著一罐老酒,拎著大閘蟹。呼朋喚友到東門不登寶塔,而是到旁邊的望江樓,持鰲嘗菊把酒臨風。我吵著要上寶塔,他們說:

“寶塔不可上。”

我問:“為什麼?”

他們說:“聖人不登塔,層層踩菩薩!”

寶塔叫“萬佛塔”,說明有上“萬”菩薩,若要上塔必然踩了菩薩,所以就有:

“只逛迎江寺,不上振風塔!”

不信到迎江寺看看,遊寺的不少,但上塔的卻廖廖無幾。箇中緣由除了你不知我不知,就他自己知!他是真信這個 “層層踩菩薩”,還是因上塔另要十元錢,則不得而知。不過若問他則是:

“哪在乎那十塊錢!”

這持鰲嘗菊把酒臨風的望江樓裡,有幅楹聯非常有名,特錄之以供欣賞: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振風塔,振風華,振風塔內振風華,風塔萬年,風華萬年。

此地宜城:安慶怪現象 聖人不登塔

此地宜城:安慶怪現象 聖人不登塔

江啟榮,安慶人,70有餘。喜收藏、飲古釀、品香茗、愛書法……對家鄉充滿感情, 喜好寫古城往事、生活隨筆,寄情宜城山水,將過往事凝聚筆端。寫就寫身邊事,憶就憶過往情懷。傾力讓老城成為筆下有韻味、有風采、有記憶的城市。

拍攝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