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忘給心臟充電!46歲男子裝上濟南首個人工心臟出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2月14日,46歲的李新生(化名)帶著在他體內平穩執行30天的“人工心”出院回家了。作為山東省首例自主完成的、濟南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患者,日前他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濟南市中心醫院)順利透過心肺康復和裝置操作維護等“生命大考”。出院回家以後的日子,李新生將進一步適應與電池“和平”共處,生活也將像正常人一樣逐漸步入正軌。

每天不忘給心臟充電!46歲男子裝上濟南首個人工心臟出院

帶“心”回家,每天不忘充電

“老李你可得聽我的,出院以後別忘了打太極拳……”2月14日上午,濟南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王福輕拍著李新生的肩膀,再一次細緻地交代著出院以後的注意事項,儘管這樣的叮囑早已進行過多次,李新生也早已將其熟記心中。

“術後即刻就幫李新生做下肢力量訓練,術後第三天就能坐起來了,第六天就能在病房走動了,到了第九天從重症監護室轉到了普通病房,挎包也慢慢從斜跨變成了雙肩背……”王福和他的同事們一起,見證著李新生每天一點點的進步,直至他的身體逐漸康復、順利出院,“治療團隊為他做了六分鐘步行試驗和運動心肺試驗,試驗表明已經達到出院標準了。”

“透過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很好,人工心臟也已經除錯到患者最佳使用狀態,今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濟南市中心醫院心外科主任張鋒泉說,李新生此前已經順利通過出院考試,學會了與電池共處,已經恢復到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活動。

這一次出院即將帶回家的“心”,早已不再是以前那個射血不足、無法支撐全身血液迴圈的孱弱心臟。“以往心比較慌,渾身沒力氣,總感覺身上到處不舒服。手術之後感覺輕快多了,身上舒服了,也有勁兒了。”

每天不忘給心臟充電!46歲男子裝上濟南首個人工心臟出院

李新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醫院為他舉辦的出院歡送儀式上,他切了蛋糕,與愛人一起感謝了醫護人員,“覺得自己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終於可以‘撒歡兒’了”,李新生感覺,現在基本上已經恢復到正常人的生活狀態,唯一不一樣的是多了一個背上的雙肩包。

揹包將與李新生形影不離,因為這是為他生命“續航”的秘密武器。包裡裝有電源、可充電電池、監控器,透過一根腹部皮下隧道的細電線,為他體內的“人工心臟”充電,提供充足的動力。“以後不論做什麼事,都不會忘記給電池充電。”李新生說,以後的生活,他會進一步適應與電池共處。

電池必須隨身攜帶,睡覺時可用交流電

李新生原本患有嚴重的擴張性心肌病,心臟比正常人大一倍,心臟射血分數卻只有正常人的1/5,導致其出現呼吸困難、水腫、乏力,心力衰竭讓正值壯年的他生活質量非常差。

“心力衰竭通俗地說就是心臟收縮沒勁兒了,心臟向外泵血的能力不足了,即使經過住院治療,病情較重的時候,走個百十米都費勁。” 濟南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主任才曉君說,作為一個正值壯年的男性,這樣的心臟功能是不可想象的,隨時有猝死的可能。

在手術之前,反覆心衰發作、剛出院不久就又進了醫院,讓李新生的身體變得軟弱無力、生活變得支離破碎。到了2021年,他明顯感覺病情加重,一年裡有一多半的時間是在醫院度過。有一次晚上上廁所,直接昏過去摔倒在地上,醒過來以後,他都不記得當時怎麼回事。

每天不忘給心臟充電!46歲男子裝上濟南首個人工心臟出院

1月15日,李新生成功植入了一個國產的“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這也是張鋒泉團隊自主完成的濟南市首例、山東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如今,“人工心臟”已在他身體裡平穩運轉了近一個月。

“人工心臟對患者的心臟功能,起到了有效的改善作用”,濟南市中心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海傑說,安置於李新生胸口處的機器被稱為“左心室輔助裝置”,是一個“人工泵”。透過手術給左心室接入一個輔助的“人工泵”,再將“人工泵”上的管道接至主動脈,相當於左心室往主動脈射血的部分功能,透過“人工泵”裝置來發揮,從而改善患者心臟的功能。因為“人工泵”所使用的電池需要透過體外進行充電,所以”人工泵“裝置需要從腹部引出導線,透過隨身攜帶的裝置來操縱機器的轉速與能耗。

張鋒泉介紹,目前這個“人工心臟”需隨身佩戴兩塊電池,每塊電池可使用6-8小時,一共有6塊電池可交替使用,患者在晚上睡覺時可直接使用交流電為“人工心臟”進行供電。“電池必須隨身攜帶,因為它需要透過匯入線連線到心臟,從而保證'人工泵'能夠平穩執行,把血抽出來然後打到全身。”

據瞭解,人工心臟在國外目前使用紀錄是11年。在我國,人工心臟植入是2018年1月進行臨床實驗,2019年正式應用於臨床救治。截至目前,已在我國應用的4年間,正在使用的”人工心臟“均運轉正常。

透過考核後才出院,要學會適應與電池共處

從1月15日植入人工心臟之後,揹包將成了李新生必不可少的“夥伴”,隨之而來的,還有與它慢慢磨合直到和平共處的過程。

康復訓練也在手術後第一時間展開。“從看到他最初躺在床上難受的樣子,直到現在患者已完全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我感受到這就是心臟康復訓練最重要的意義。”幫助李新生進行康復訓練的心內科主治醫師王福說,他恢復得特別快,與之前在重症監護室中是截然不同的狀態。

每天不忘給心臟充電!46歲男子裝上濟南首個人工心臟出院

據介紹,心內科治療團隊從最早期的重症監護階段就開始介入,對李新生進行康復訓練。日常的康復訓練中,涵蓋了對患者平衡能力鍛鍊與心肺能力評估。透過訓練,目前可以單腿站立達32秒。正常情況下,個人平衡能力在30秒,已是理想狀態,由此可見,李新生已具備了很好的平衡能力。同時,透過踏步訓練,下肢力量也已大致恢復到生病前水平。

除了身體上的康復外,李新生還要適應“人工心臟”帶給他生活上的改變,比如該如何與身體上多出來的電池共處、如何洗澡等。2月10日上午,李新生與妻子還進行了一次關於“人工心臟”操作維護的理論與實踐考試。

考核內容包括“人工心臟”電池的拆裝、更換應急裝置、對裝置說明書的理解等。這次考核非常重要,是對李新生及家屬是否已經熟練掌握“人工心臟”裝置使用方法的一次檢驗,以防止“人工心臟”在後期維護上出現問題。

“洗澡需要藉助防水包,避免傷口的導線處進水……“李新生說,剛開始操作的時候還有點緊張,經過他和家屬的反覆學習,慢慢地已經熟練掌握,這才順利通過了考核。說起出院以後的生活,李新生也是難掩喜悅之情,“這幾年光住院了,等身體恢復了,出院後也希望帶著妻子,去外面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