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穿漢服上課悄然成風,家長聽聞卻坐不住了,這成何體統?

漢服、jk、洛麗塔,提起這些詞語,家長們可能一頭霧水,正在上學的學生們卻往往是如數家珍。

近兩年,被大家視為傳統文化代表的漢服文化逐漸盛行。

老師穿漢服上課悄然成風,家長聽聞卻坐不住了,這成何體統?

和其他小眾文化相比,漢服根植於我國傳統文化,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也逐漸博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老師穿漢服上課悄然成風,課堂氣氛確實非常熱烈

瞭解漢服文化的人,一提起來便能滔滔不絕,對於各種款式的漢服,瞭解得頭頭是道。

而漢服由於種類繁多,款式各異,其中有不少非常適合走秀,又有許多即便日常穿著也並不十分突兀。

老師穿漢服上課悄然成風,家長聽聞卻坐不住了,這成何體統?

然而學生們再喜歡漢服,在沒有上大學之前,也只能是在節假日穿一穿,斷然不敢將其穿到學校中來。

然而學校中熱愛漢服文化的,除了學生之外,還有一部分年輕教師群體。

學生們在學校要嚴格遵守規定穿校服,可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對老師的衣著做出規定。

一些敢於展現自己的老師,換上了漢服走進教室。

不用說,這個舉動瞬間在班級引起轟動,學生們的尖叫和掌聲,都要把老師淹沒了。

而課堂氣氛一整節課都十分熱烈,嚐到甜頭的老師,不僅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沾沾自喜,其他老師看到,也紛紛效仿起來。

家長聽說老師穿漢服坐不住了,孩子眼睛該看哪?

然而類似的舉動一多,“老師穿漢服上課”的訊息,自然而然傳到了學生家長的耳朵裡。

家長聽聞這件事卻坐不住了,上課就上課,穿成寬袍大袖、繡花釘珠的樣子成何體統?

這名老師表示,自己身為語文老師,講解課文時難免過於枯燥。

穿著漢服,可以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來。

這樣不僅有助於規範課堂紀律,還可以幫助學生們更深刻的理解中華文化,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對於老師的解釋,家長們並不服氣。

好的老師靠的是精湛的講課技巧,來征服學生,用不著穿著奇裝異服吸引學生的眼光。

更何況老師作此打扮,站在講臺上,帶來的影響實在太壞了。

孩子們紛紛又開始研究漢服,眼睛全都盯在老師的衣服上面,到底是聽課還是研究老師?孩子們的眼睛到底該看哪兒?

更何況漢服不僅是一個小眾的圈子,更是一個公認“燒錢”的圈子。

學生,如果真的被老師帶領,開始喜歡漢服,就要多出一大筆支出,這錢當然是家長來付。

給孩子買點東西也沒什麼,關鍵是怕他們從此心思更加不在學習上。

漢服到底屬不屬於奇裝異服?老師穿著過於高調確實不妥

這一現象由此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那就是,老師穿漢服給學生上課,是否合適?

我們能夠確定的是,老師們上課時的衣著,必然要遵守一定規範。

《中小學教師道德規範》中對教師著裝的要求是:衣著得體,舉止文明。教師著裝基本上要遵守忌髒、忌露、忌透、忌短、忌緊、忌異六個原則。

即便教師在漢服款式上花心思,也改變不了漢服與常服有本質性不同的事實。

而話題便上升到,漢服是否屬於奇裝異服的高度。

總的來說,如果老師天天穿著漢服給學生上課,學生只會在私下對著老師的衣著評頭論足,上課的關注點逐漸從聽課變成討論衣服。

不會因為老師的穿著,而對學習多投入精力。

但如果這是一節實踐課,語文老師、歷史老師可以適度推陳出新,用傳統服飾引出課題,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總之,穿漢服上課是否合適,主要還是看老師的出發點。

部分老師以“弘揚傳統文化”為藉口,實際上是想透過自己豔麗的穿著吸引他人眼球,得到 更多讚美和肯定。

這種想法是危險的,身為人師,要明白自己身負以身作則的教學任務,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給孩子做了不良導向。

為了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老師有必要發揮積極導向作用

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十明顯的積極意義。

有許多同學表示,自己小時候的童年陰影來自於某個班主任,甚至有學生因為喜歡某一個老師。而拼命學習那一科。

或是因為討厭某個老師,直接放棄了那一科,這種學習方式看似是在沉默對抗老師,實際上卻是在耽誤自己的前途。

換言之,學生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消化知識、提升成績。

老師也是人,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缺點,有過失。

作為學生,不必緊盯著老師的不足之處不放,畢竟我們來到學校,是為了學習來的,不是為了盯著老師來的。

老師的衣著、打扮、說話方式、個人生活,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如果影響到學生學習,學生有權利提出抗議。

如今的師生關係已朝著逐漸平等、開放的方向發展。

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發揮一定作用。

當學生因為沒有跟上課堂節奏,對知識消化不夠透徹時,完全可以主動找老師問問題。

學生的職責是學習不是在課堂上虛度光陰,老師的任務是教課不是參加選秀,這一點一定要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