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始皇帝,他傳奇的一生

歷史上的始皇帝,他傳奇的一生

歷史上的始皇帝,他傳奇的一生

歷史上的始皇帝,他傳奇的一生

歷史上的始皇帝,他傳奇的一生

? ? ? 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yínɡ)政,一稱趙政。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的建立者。秦莊襄(xiānɡ)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

離奇的身世

? ? ?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是他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四分五裂四分五裂:形容分散破碎,不完整、不統一、不團結。的局面。但是他的身世卻很離奇。

? ? ? 戰國時期,各國連年征戰,局面混亂,彼此都有吞併別國的野心。為了互相表示信任,各國互相交換王子王孫為人質。秦趙兩國為了表示友好,也互派人質。秦昭王派王孫異人到趙國去做人質。當時異人已是壯年,異人兄弟很多卻派他當人質,是因為母親夏姬(jī)失寵(chǒnɡ)。異人在趙國當人質期間,秦國不守信用,幾次發兵攻打趙國,趙國對待異人就像對待奴隸一樣。正當這個落難異國他鄉的王孫歸國之心相當強烈,而希望卻非常渺茫的時候,富商呂不韋卻主動找上門來,要幫助他歸國繼位。

? ? ? 頗有政治頭腦的富賈呂不韋,在趙國邯鄲做生意時見到了秦國公子異人,他立刻意識到“奇貨可居奇貨可居:比喻把某種專長或成就當作資本以博取功名財利。”,決定在異人身上做一筆一本萬利的大生意:

? ? ? 倒賣國王,並謀取政治地位,光耀門庭。

? ? ? 呂不韋對秦國王室內部形勢作了比較透徹的分析,並答應以千金為異人遊說安國君(異人的父親)和受寵的華陽夫人,使他們同意立異人為嗣(sì)。異人感激地說:“如果登上王位,封呂不韋為相國。”呂不韋於是經常往返趙秦,四處用金錢開路,再加以鼓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安國君終於同意立異人為嫡(dí)嗣,並請呂不韋為異人的老師。

? ? ? 異人並沒有馬上歸國。有著常年經商生涯的呂不韋,算盤越打越精,膽子也越來越大,他正醞釀(yùnniànɡ)醞釀:比喻事前考慮或磋商使條件成熟。一個更大的陰謀,就是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秦王寶座。在他的姬妾中有一位能歌善舞美貌出眾的女子,名叫趙姬,呂不韋很喜愛她。當他知道趙姬已懷孕後,就進行精心安排。請異人到家中喝酒,有意要趙姬為異人敬酒獻舞,因為她容貌端莊俊雅(yǎ),被異人看中。異人請求呂不韋把趙姬送給他為妻。呂不韋順水推舟,將趙姬送給了異人。趙姬此時身中懷育的就是以後的秦始皇,實際上是呂不韋的兒子。秦昭王48年(前259)正月,趙姬在趙國邯鄲生下一個男孩子,取名政,秦為嬴姓,故名嬴政。

? ? ? 嬴政隨父在趙國生活了九年,九歲時,秦昭王死了,安國君即位,異人以太子的身份帶著嬴政回到了秦國。安國君即位時已年過半百,在位一年就死了,異人即位,即秦莊襄王。莊襄王當了秦國的國王以後,沒有忘記當初的諾言,封呂不韋為相國,食洛陽十萬戶。至此,呂不韋販賣國王的大生意才算真正一本萬利。

? ? ? 嬴政13歲時,莊襄王死了,嬴政即王位。呂不韋以“仲父”的身份輔政。在呂不韋輔政的9年中,不斷強化著自己的權威。秦王政步入青年以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政見。雖然在“大一統”這點上,他們的觀點是一致的,但在追求統一的形式、道路上,尤其是由誰主持統一大業上,卻有很大的分歧。秦王政對呂不韋專權很不滿,和他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

? ? ? 可是,在當時“世變主少,群臣相疑”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呂不韋這樣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在嬴政初即位的一段時間內,秦國可能會發生內亂。所以呂不韋對穩定國家政局起了很大的作用。到嬴政20多歲時,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張,與呂不韋無論是在思想上、政見上,都有很大差異,有些甚至根本就是對立的。呂不韋也覺察到這一點,所以呂不韋想透過撰寫撰(zhuàn)寫:寫作。《呂氏春秋》對秦王政的思想加以控制,他派人寫好了一本《呂氏春秋》經過修改後,詔告天下:凡是能改動其中一個字的,賞千金。而秦王政是一個專斷而又驕橫的人,決不受制於人,對呂不韋的說教,有些根本就不接受,他要自己網羅人才。

? ? ? 秦王政22歲時,舉行冠禮,這就意味著,秦王政要親理朝政了。在這期間,宦官嫪(lào)(ǎi)利用太后的寵受,大力發展自己的權勢,權勢能與呂氏比高低,並且企圖殺害秦王政,立他與太后的私生子為國君。在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在舊都雍(今陝西鳳翔縣南)舉行冠禮時,繆便乘機發兵攻打秦王。秦王政早有防備,兩軍在咸陽交戰,繆發兵不得人心,部隊倒戈(ɡē),秦王抓到嫪後用“車裂”的死刑,滅其親族,並殺死他與太后所生的私生子,遣太后於貰(shì)陽宮。透過鎮壓叛亂,充分表現了秦王政政治才能。鎮壓嫪黨徒必然牽連到呂不韋,秦王政本想誅殺呂不韋,考慮到他在先王和自己年幼時輔政有功,於是免除死刑,只解除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並把他全家遷出咸陽,呂不韋出咸陽後,暗中與六國國君往來,被秦王政所知。呂不韋擔心死在自己兒子手裡,就喝毒酒自殺了。秦王政下令:從今以後,如有像嫪和呂不韋這樣專橫的,一律照此處置。

統一六國

? ? ? 秦始皇是一個胸中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常一個人站在山崗上看著太陽,眼中炯炯有神炯(jiǒnɡ)炯有神:形容目光明亮有神采。。他的心中已經燃起熊熊烈火,這場火必將燃燒在整個中華大地。

? ? ? 秦王獨攬(luǎn)大權之後開始招攬人才,他廢除了“逐客令”,命令外出使節到各國去物色人才,楚國的李斯慕名慕(mù)名:仰慕別人的名氣。而來,向秦始皇提出了“統一六國”的政治主張,這與秦王不謀而合,所以李斯很受秦始皇的器重。另外魏國的張儀提出的“連橫”主張,就是讓秦國和六國分別結盟防止六國結成反秦同盟,然後一個個的消滅掉,也被秦王採用。秦始皇非常重用他們,常對他們說:“你們就是我的兩條腿,沒有你們,我什麼也做不成呀!”後來,李斯成為秦國的宰相,張儀則幫助秦始皇打敗了六國。

? ? ? 秦王20年(前227年),嬴政派王翦(jiǎn)、辛勝大舉攻燕,燕、代聯軍抵抗,被秦軍破於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徵調大軍支援王翦,大敗燕軍,攻陷燕都薊(jì)城(今北京),燕王逃向遼東。秦將李信窮追不捨,在衍(yǎn)水(今遼河流域)大破太子丹軍,燕王被迫殺太子丹,將頭顱(lú)奉獻秦軍求和。秦王25年(前222年),秦將王賁滅燕,俘虜了燕王喜,至此燕國滅亡。

? ? ? 秦王22年(前225年),秦將王賁率兵攻魏,挖開黃河,水淹魏都大梁,魏王假請降,魏亡。滅魏以後,秦國乘勝向楚國開進。秦王24年(前223年),秦將王翦攻入楚都壽春,楚王負芻被俘(fú),楚亡。

? ? ? 秦王26年(前221年),秦將王賁攻齊。齊王建被俘,齊亡。

? ? ? 秦始皇從秦王17年(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始皇26年(前221年),歷經10年時間,終於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郡縣制與統一度量衡

? ? ? 統一天下後,嬴政知道,靠武力統一的天下並不一定長久。於是,他以秦國制度為藍本藍本:著作所根據的底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實行全面改革。自然,確定嬴政的地位和權力成為主要任務。他認為“王”涵義狹小,必須更新方可彰(zhānɡ)顯自己的無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權威,於是責成群臣議舉尊號。群臣和博士認為秦王平定天下,功業空前,遠超五帝,鑑於古有三皇而秦皇最貴的傳說,建議尊號更為“秦皇”,命為“制”,令為“詔”,自稱為“朕”。秦王嬴政覺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決定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號為“皇帝”,並批准“制”、“詔”、“朕”作為皇帝專用術語,不許他人染指。

? ? ? 但秦始皇又犯難了,天下應當怎樣統治呢?他向臣下問起,大臣對秦始皇說:“六國諸侯剛滅,燕國、齊國、楚國離京城太遠了,您不如把幾個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協助陛(bì)下統治天下。”

? ? ? 宰相李斯反對分封皇子的建議,說:“陛下統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國設定郡(jùn)縣。子弟功臣多,賞些賦稅錢財,不要分封諸侯,這樣您才容易控制他們!”

? ? ?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意見,他說:“以前天下戰爭不斷,是因為分封諸侯王的原因。如再分封諸侯王,是埋下了戰爭的禍根。”

? ? ? 於是秦始皇把他的天下劃分為36郡,郡以下設縣。秦始皇在中央朝廷裡設定丞相、御(yù)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sù)內史等重要的官職協助皇帝治理國家。所有這些官員都歸皇帝任免和調動,一概不得世襲世襲(x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傳。。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

? ? ? 後來,封建王朝所實行的政治體制,大體上是在秦始皇的這套體制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的。

? ? ? 秦始皇把原六國的兵器全都收繳到京城咸陽來,回爐熔(rónɡ)鑄(zhù)成12個大銅人和許多銅器。把它們立在咸陽宮殿前面的兩邊,象徵著秦始皇滅亡六國統一中原。

? ? ? 秦始皇以圓形方孔、每個重半兩的錢做為全國統一的貨幣。秦始皇下令規定了統一的度量衡,如尺寸、升斗、斤兩等。這樣各地經商,做買賣都沒有困難,因而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 ? ? 原六國的車輛和道路也都不同,這樣不方便。於是秦始皇下令,規定車輛上兩個個子間的距離,一律都定為6尺。又修築從京城咸陽到全國各個重要地方的大路。戰國時期的文字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秦始皇又下令統一文字,規定一種叫作小篆(zhuàn)的字型,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文字。後來整理成一種比小篆更便於書寫的字型,叫作隸書。隸書跟現在的楷(kǎi)書已經很相像了。 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就方便多了。

? ? ?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北部的匈奴勢力對秦王朝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他們經常派兵搶奪內地的財物,為了保證中原地區的安定,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tián)率兵30萬,北攻匈奴,經過幾次大戰,蒙恬攻取了河南(今內蒙古河套地區)、高闕(qu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南)、陰山(今內蒙古狼山)、北假(陰山以南)等地方,並在這裡設定了34個縣。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從中原地區遷移3萬多戶到這裡墾荒種植。接著,秦始皇便開始大範圍地修築長城,在秦、趙、燕三國長城原有的基礎上,加以連線、修補,構築了西起隴(lǒnɡ)西臨洮(táo)(今甘肅岷(mín)縣)、東至鴨綠江,長度達1萬餘里的長城。這就是至今仍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 ? ? 萬里長城,是古代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結晶。它的建成,對於防範匈奴,保衛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幾千年來,它一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華夏兒女的驕傲。

? ? ? 秦王朝雖然建立起來了,但舊貴族們還大量存在,擁有大批奴隸的大商人還大量的存在,而代表這些舊勢力的儒(rú)生也大量存在。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在一次慶祝宴會上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李斯提出了反對意見,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對國家大事亂髮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並提出了焚(fén)書的建議:

? ? ? 1.史書方面除《秦記》之外,其他六國的史書一律燒掉;2.《詩》、《書》、百家語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的藏書,都集中到郡,由郡守監督燒掉;3.醫藥、卜筮、種樹等科技文化方面的書不在禁止之列;4.如有人敢相互談論《詩》、《書》的,判處“棄市”;借古諷今者將被滅門(滅族);其他人或官吏見到而不舉報的與他們同罪;令下30日後不執行的,即面額刺花,服4年築城勞役。

? ? ? 秦始皇看後立即批准了這個建議。於是,全國各地煙塵瀰漫,大批古代文獻、典籍焚燬於大火之中。

? ? ? 第二年,由於大量焚書,引起不少讀書人和方士的不滿,他們繼續大造輿論,謾罵謾(màn)罵:用輕慢、嘲笑的態度罵。、攻擊秦始皇,說他像一個專職殺人的獄吏,並以處罰削斬人為樂以此逞(chěnɡ)威等等。有兩個方士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秦始皇對於這些敢於反抗、繼續散佈“妖言”,“以亂黔(qián)首(百姓)”的儒生採取了堅決鎮壓的手段,先後逮捕了460多個儒生,並把他們全部坑殺在咸陽。

? ? ?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 ? ? 焚書坑儒,對於鞏固國家的統一,消除割據割據:一國之內擁有武力的人佔據部分地區,形成分裂對抗的局面。 秦始皇所採取這種野蠻(mán)的、殘酷的手段,對中國古代的文化無疑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摧殘摧殘:使(政治、經濟、文化、身體、精神等)蒙受嚴重損失。。

? ? ?秦始皇的暴政,引起老百姓的不滿。楚地流行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歌謠,詛咒詛(zǔ)咒:原指祈禱鬼神加禍於所恨的人,今指咒罵。秦王朝滅亡。始皇36年(前211年),東郡(今河南濮陽一帶)落下一塊隕(yǔn)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後,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於無人承認,便把隕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殺死,然後銷燬隕石。在這樣的局面下,秦始皇難免有些害怕起來。

? ? ? 他一方面自認為功蓋三皇五帝,另一方面又認為自己必須得以長生不老,方可將秦王朝的統治延續下去。所以在他的一生中,秦始皇為了尋求能長生不老的仙藥,總是接連不斷地出巡。

? ? ? 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開始了他的最後一次巡遊。他從咸陽出發,首先來到南方的雲夢(今洪湖、洞庭湖一帶),在九疑山祭祀了虞(yú)舜(shùn)。然後順江東下,由丹陽(今安徽當塗東)登陸,來到錢塘(今浙江杭州),繞道向西120裡渡江登上會稽(jī)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yǔ)。祭罷大禹,秦始皇在會稽山刻石留念,然後下山,經吳中(今江蘇吳縣)北上。秦始皇一行從江乘(今江蘇鎮江)渡江,一直沿著海邊向北,又來到琅琊(yá)。他總想能在海邊有所收穫,遇見仙人或得到仙藥,所以一直靠著海岸走,然而仍一無所獲。看看求仙無望,便決定返回咸陽。連日的旅途勞累,加上途中遭到張良等人的伏擊,心情沮喪沮(jǔ)喪:灰心失望。,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就病倒了。於是秦始皇和隨從一路疾馳疾馳:(車馬等)賓士。,準備趕回咸陽,不料到了沙丘(今河北廣宗縣西),秦始皇病逝。時為始皇31年(前210年)七月。

? ? ? 秦始皇在位37年,稱王25年,稱帝12年,終年50歲。安葬於驪(lí)山。

參考文獻:於泓著《中國歷史名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