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這句流傳至今的俗語,讓北邙山分佈著大量的古代陵墓和陪葬墓群。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那北邙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讓古代的帝王青睞?

這裡到底埋葬著哪些帝王呢?

千年過後,這些帝王陵都完好如初嗎?

北邙即北邙山,位於洛陽東北,是一座海拔三百米左右的黃土丘陵,是洛陽北邊的天然屏障,也是軍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蘭陵王指揮的“邙山之戰”就在這裡。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洛陽,古時又稱洛京、洛邑。自古以來它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個存在感極強的城市。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四千多年的城市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

它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歷經朝代最多、歷史也最長的一個都城。從夏朝開始,到後晉結束,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近百位帝王在此號令天下。此外,洛陽還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所以洛陽是帝王將相之多,而北邊的邙山,環境優美、山水極佳,也就成了眾多帝王將相的身後去處,自然就“盛產”名人大墓。

據統計,這裡的陵墓群佔地約756平方公里,大大小小分佈著數十萬座古墓葬,其中大型墓葬有970多座。目前已探明的帝陵就多達35座,還有四十多座帝陵分佈在邙山周圍的洛陽盆地之中。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除了帝王之墓,這裡還有眾多的名人之墓,像東周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張儀;秦朝宰相呂不韋;西漢大文學家賈誼;東漢的定遠候班超;唐代詩人杜甫,宰相狄仁傑,大書法家顏真卿等。因此有詩云:“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置處。”。那這裡究竟有什麼好呢?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在此處長眠?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要知道,古人擇墓穴,最是講究一個風水地勢。邙山能成為“亡”者必爭之地,自然有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優勢。

在中國傳統的風水學中,中原大地上有著發源於崑崙山的三大龍脈,邙山就在其中一條由泰山入海的龍脈上。龍脈入海,就代表真龍入水。長江黃河就好比神州大地上兩條渾然天成的水龍,邙山背靠黃河,就是水龍伴著真龍一同入海,是極佳的風水寶地。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其次,在中國古代還講究一個厚葬。這厚葬的“厚”有兩個意思。一是要有豐厚的陪葬;二是墳墓的修建,要深埋、要築起高高的墳堆。因此對土質就有了要求,只有緊實的土壤才適合“厚葬”。

黃河上游長年的水土流失,在下游的轉彎處形成了巨大的沉澱層。邙山正處於黃河中下游,土層深厚,土質緊密結實且黏性大。綜合來說適宜安墓,所以邙山被眾多帝王將相所青睞。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再者洛陽自身的都城優勢和軍事優勢,吸引了一大批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彙集於此。也讓這裡的墓主人非富即貴,或是富貴兩全。

光是長眠的帝王,就包括了八位東周帝王、五位東漢皇帝、兩位曹魏帝、五位西晉帝王、六位北魏皇帝、一位後唐君主和一位南明小皇帝;此外,還葬著蜀漢後主劉禪、東吳後主孫皓以及南唐後主李煜等七位後主皇帝。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但所謂“樹大招風”,那墓多、墓貴招的可就是盜墓賊了。所以,邙山墓葬群還有一個特點“十墓九空”。

2009年4月,考古人員在邙山陵墓群東漢帝陵陵園的東側,發現了一座大型墓葬。該墓葬為一長斜坡墓道、磚券多室墓,主要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後室、南北側室等部分組成。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此墓葬盜洞頗多、盜掘情況嚴重,墓室中還有散亂的人骨,經過鑑定後,確認這屬於一男一女。墓中隨葬品只剩有一些陶器、銅器、鐵器以及金銀器等,其中出土的鎏金銅帶鉤,不僅精美,還間接表明了墓主人的武將身份。

此外,墓葬後室出土了一枚邊長約兩釐米的銅印,上面篆有“曹休”二字,直接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曹操的族子,曹休。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2012年7月,邙山南側緩坡上又被發現了一座北魏大墓。這是一座單磚室墓。墓葬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為三百平方米。這個面積就好比現在,在北上廣深有個三百平的大房子。所以,這座墓葬必然是帝陵級別的大墓。那會是誰的墓葬呢?

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這座北魏大墓的真面目開始浮現。該墓的形制、規模均與北魏宣武帝景陵基本相同。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但它遭到了大規模破壞,隨葬品幾乎被洗劫一空,就連鋪地石和木柱類的建築材料,也差不多被搬空;且在墓門附近還發現了二次開啟的痕跡,所以這個墓很可能遭過人為摧毀。

直到一枚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的出土,才差不多揭開墓主人的身份。這枚小小的金幣,表明了這座墓葬的年代是在北魏遷都洛陽以後。經過一系列推測後,考古人員將目光鎖定在節閔帝元恭。

佔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為何邙山深受古代貴族偏愛?

元恭是廣陵王元羽之子,永安三年爾朱世隆,殺元曄,立元恭為帝。兩年後他被高歡所廢,被毒身亡。據專家推測,他的墓很可能是被北齊的統治者高洋所毀。

邙山原本有大型封土墓九百多座,但如今或因盜掘、或因工業農業發展需要,目前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生於蘇杭,死葬北邙”也成了一個殘缺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