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化!中國城市大調整

1、集中供地 終於大規模落地

大規模的集中供地,真的來了!

根據不完全統計,4月中旬開始到5月份結束,長春、廣州、無錫、重慶、瀋陽、杭州、北京、天津、福州、青島、深圳、廈門、南京這13個城市開啟了一輪全新的土地集中出讓。

根據之前的市場反饋,大家普遍認為這對大型龍頭房企來說是利好,因為相比中小型房企來說,TOP前50強明顯有更高的土地容錯率、更雄厚的資金和更優秀的投資拓展團隊。

可是,現實狠狠地打了一把臉,集中供地之後,龍頭房企的境遇並沒有明顯的改善。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還是因為房企錢緊。

繞了一圈,大家終於發現,即使強如龍頭房企,也並沒有真正做到贏家通吃。

《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了多名頭部房企人士發現,儘管大房企資金成本低、產品力強,可靈活性遠不及中型專業房企,其次短時間內籌集大量資金,難度非常高。

另一個非常明確的現象是:

2020年以來房企融資額度非常緊缺,TOP50也是如此。

貝殼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一季度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3040億,同比下降23%;其中TOP31-TOP50的房企下降幅度最大,同比減少62。06%,其次是TOP10的房企,降幅為57。71%。

在2021年2月集中供地政策出臺後,房企投拓部一度成為業內一個梗,有人說他們一年只幹三個月,剩餘時間發發呆就行。

實際情況遠比外界想象要複雜得多。

龍頭房企的拿地邏輯完全改變了,現在各自在做擅長的樓市領域,側重方向不盡相同。

比如萬科鬱亮之前公開說:

中國城市化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建設世界級的都市圈,將成為中國下一輪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像TOD、城市更新、大型複雜專案等,都成為未來城市的必備元素。

萬科的操作代表一種趨勢,意味著有些房企希望以城市更新作為切口,尋找一些業務增量,類似的包括中海、招商蛇口等龍頭房。

越是規模龐大,在三道紅線和兩集中大背景下,不得不變得越來越保守和折中,因為如果不這麼做,資金就會短缺,無法順利拿到心儀的地塊。

畢竟斷糧這種事,對於房企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除此之外,幾乎所有房企都在猛攻所謂的業務多元化,謀求出路,想要捅破天花板獲得新發展。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房企多元化時間緊、難度大、目前暫時不掙錢,更不能支撐主營業務。

與此同時,在調控收緊大背景下,留給龍頭房企新業務試錯的空間越來越小,成本越來越高了。

即使採用賽馬模式,盡最快速度篩選出來新業務,也無法在短短几年間形成規模,貢獻利潤。

例如萬科2020年多元化業務增速很快,給了市場一個驚喜,可是體量依舊很小。

財報顯示,萬科旗下的長租公寓品牌泊寓2020年營收25。4億。物業服務萬物雲營收182。04億,同比增27。36%。

物流倉儲方面萬緯物流全年管理專案營收18。7億,同比增長37%,其中高標庫和冷庫收入同比增長29%和60%。

2020全年萬科總營收4191。1億,以上三項多元化業務總和為226。14億,佔總營收比重也只有5。395%,新業務依舊處於成長期。

同時,有些專案已經悄然退居幕後了。

2020年底萬科原冰雪事業部丁長峰發了條朋友圈:

經過3個月的籌備,集團正式發文成立了萬科酒店及度假事業部,原冰雪事業部併入新的BU。

關關難過關關過,房企面前的困難,遠不止三道紅線和兩集中這麼簡單。

2、熱點城市供地大輪動 開啟!

截止4月25日,22個重點城市裡已經有長春、濟南兩個城市開啟了首批集中供地。

從整體情況來看,長春首場集中供地與以往相比,在溢價率方面沒有明顯變化。

溢價成交的地塊有6宗,其中只有1宗觸及最高限價,總計出讓38塊土地,創歷史之最。一方面說明長春當地房企對於政策持觀望態度,另一方面也說明它們沒有準備大量資金,選擇謹慎拿地。

長春這次集中供地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

平淡如水,略有亮點。

這次土拍觸及限價時,長春採用了“設定最高限價+競配建租賃住房”的新模式。

華潤是唯一透過這種方式拍地的房企。8。53億元和競配建租賃住房4100平方米,它拿下了位於寬城區小南街地塊,專案可售樓面價為3585元/平方米,溢價率29。4%,是長春本輪溢價率最高的一塊地。

4月23日濟南迎來首批兩集中供地,83宗掛牌土地分佈在市內六區、高新區和萊蕪區、鋼城區。按照首次集中供地規模,住宅用地約佔全年計劃供應量的三成左右。

根據公開資料,以及各大熱點城市已經公佈的供地預告來看,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梯隊是供地最積極的城市,包括廣州 。

它們首批集中供地量佔2021年總量的40%以上,廣州最為激進,掛牌總價超過900億,佔全年住宅供地計劃的62%,但土地質量和區位並不好,主力供應都安排在了增城、從化、南沙等遠郊地區。

第二梯隊是供地節奏不急不緩的杭州、濟南、長春、無錫等地。

它們首次集中供地佔全年計劃供應量的20%-30%不等,屬於穩健型,溢價率較高的地塊也比較少,在觀望的房企很多。

第三梯隊是供地節奏較慢的深圳、廈門、北京、青島等地。

深圳作為人多地少的典範城市,首次集中供地只佔全年計劃供應量的10%,合計6宗宅地,非常謹慎,核心原因還是最近三個月深圳樓市過於火爆,於是供地方面的數量和質量都被強行往下壓了一下。

北京和深圳相比又有區別,畢竟這裡寸土寸金。即將在5月8號推出的地塊,有很多優質地段,核心區佔比和2020年相當,質量有明顯上升,顯然是不想一次性出完,奈何市場過於熱情,當地房企嗷嗷待哺。

如此看來,22個熱點城市的集中供地,有點像是A股各種熱門公司的板塊輪動。

哪個城市的樓市火熱、成交量大,當地政府必然會在一個季度內做出相應調整。

第一場供應量少、質量一般,那麼必定在7月後來的集中供地上,提高一下質量和數量。

考慮到頭部房企飽受資金之困,必須把錢用在刀刃上,於是不可能和過去分散拍地時一樣,每一塊都瘋狂加價競拍,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有限資金下的最優解,拿最想要的地,剩下的和其它房企聯合開發。

在上一輪週期裡,TOP50房企完成了三四線大規模擴張,戰略性地退回到了一線和新一線,選擇深耕自己熟悉的專案和板塊,同時全力發展多元化業務。

又過了3年,隨著集中供地政策出臺和熱點城市樓市升溫,房企又開始做兩手準備了。

一方面在熱點城市,龍頭房企有選擇性地競拍自己最想要的土地,做出市場接受的優質新房,在房子質量和資金壓力間尋找平衡點。

另一方面,一度被拋棄的三四五線城市,尤其是它們的優質地塊,即將迎來第二春,我們已經看到少數三四線熱門地塊價格創新高了。

這又是一場輪迴。

兜兜轉轉,掙扎著尋求增長的房企們,在熱點城市“追地”的同時,也留了一手,同時在三四線尋找優質獵物。

3、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整體來看,第一輪集中供地部分達成了穩定地價、抑制房價的作用,尤其是供地節奏穩健的長春、濟南等地,土地市場熱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只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一手房的擠出效應,在未來的一二線熱點城市會越來越明顯,各位檀香如果真的是剛需,想在熱點城市入手新房,必須早做準備。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以近期熱點城市西安為例,安居客顯示新房均價大約1。4萬元一平米,新浪財經發布的2020年各城市工資中位數里,西安是4203元。

我們假設買一套90平米三房,一個普通西安人大約需要不吃不喝接近300個月,摺合25年。

按照2021年2月25日,西安市政府公佈的人均預期壽命80。3歲,如果決定買房,大半輩子會和房貸共存。

所以在不調控、不掏空6個錢包的情況下,一二線城市打拼的普通人,會距離安家夢越來越遙遠。

在集中供地影響下,購買新房的難度並不會下降,熱點城市依舊很熱,如果選擇二手房,就必須承受老舊的房型結構,以及更高的溢價。

孫宏斌在2020年融創業績會上也說:

我是支援調控的,不調控的話這個行業沒辦法幹了,不調控的話房價和地價都要上天。不調控的話,對開發商來說地價比房價漲得快,賺不了錢。老百姓也買不起,對誰都沒好處。

很真實,孫總是個實在人。

我們預測,隨著集中供地的逐步落實,開發商將更專注於拿優質地塊,只有那些新房最容易去化,對開發商幫助最大。

想在一線、新一線買品質新房的群體,必須儘早做好規劃,在搖不到號、積分不足的情況下,會陷入長期無房可買的尷尬境地。

未來,土地拍賣也將逐漸趨向於定製化,一塊地的競拍和銷售條件,都可以有針對地定製,這一輪調控最終的效果如何,需要7月、10月供地後才見分曉。

各位檀香,先彆著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大變化!中國城市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