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態度何時變成了“有毒的”正能量?

樂觀態度何時變成了“有毒的”正能量?

“多往好的方面想想!”“打起精神來!”“開心一點!”在心情差、求安慰時,類似的話,你是不是時常聽到?又或者,在安慰別人時,你有沒有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人們往往認為,無論遭遇什麼,保持積極的心態總是沒錯的,然而近來,心理學家提出,壓抑痛苦、強行樂觀其實有害無益。這是為什麼呢?

樂觀態度何時變成了“有毒的”正能量?

樂觀態度何時變成了“有毒的”正能量?

一個個不眠之夜、換尿布、餵奶……家有年幼的孩子有時會讓普莉希拉·戈因斯(音)感到筋疲力盡。她愛她的孩子們,可她有些不堪重負。

來自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的戈因斯說:“有時候我會說:‘我只想獨處一會兒。’而人們會說:‘哦,等他們長大些,你就會懷念起這些來。’”這讓她很生氣。

她不是不同意這些話。但是,在那些瞬間,她想要的是人們能承認她所經受的疲憊感是合情合理的。只盯著樂觀的想法,卻不正視那些具有挑戰性的、艱難的經歷,這種做法被一些專家稱為“有毒的正能量”。

積極樂觀並不是件壞事。臨床心理學家吉米·朗(音)表示,對於身邊的人而言,你積極的態度算是一份禮物,但這不應該取代用心地聆聽他人的經歷。

“當你選擇從一個角度看問題 —— 這裡指的就是積極的角度 —— 你很可能就會否認或是忽視真實的體驗,”朗解釋道。這就是“有毒的正能量”,也是戈因斯在為自己育兒時所遇到的困難尋求一絲同情時所遭遇的。

即使要勸別人振作起來,一味弱化他們的痛苦遭遇會讓他們覺得以後應該把負面情緒隱藏起來。與其試圖說些積極的話,朗建議說,不如使用包容的、肯定的語言。

“有時候,我們只需要說‘對,我也是’,或者‘很有道理’,”朗說。“這讓對方能夠表達一些真實的感受,哪怕是些令人頭痛的,或者是難以接受的。”

負面情緒的積極意義

心理學研究顯示,比起正面情緒,我們擁有的負面情緒種類更多,這其實是由進化決定的。遠古時代,惡劣的生存環境要求人類必須具有對消極事件作出反應的能力,否則,生命就有可能受到威脅。因此,負面情緒得以保留,是人類為了生存而作出的適應性選擇的結果。比如,憤怒作為一種基本情緒,能夠激起能量,幫助我們抵禦敵人、保護自己。恐懼也是進化的產物。如果沒有恐懼,我們容易莽撞應對各種危險,而不會顧及可能的災難性後果。悲傷同樣具有自我保護的作用。它能促使我們反思,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他人與環境。

相比那些被“積極”的價值觀綁架、只允許自己有“正面”情緒的人,能感受到更多種類情緒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願意坦然面對、接納自己不良情緒的人,也比壓抑、逃避負面想法的人更加擅長調整心態、擺脫困境。當然,任何情緒都需要管理、控制與平衡,否則,當情緒失控時,就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