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元代瓷器的精美造型知識

元代的瓷器是在高度發達的宋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製作工藝理應比宋瓷更進一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主要是由於蒙古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審美觀念不同所致。

淺談元代瓷器的精美造型知識

元代整個時代對於瓷器的需求不再是以精緻輕薄為主,而是更喜歡最求質量耐用,尺寸較大的器皿,以適應其生活習慣。此外,海外貿易同樣崇尚大型而厚實的瓷器,這就造成了元瓷的基本形像。如宋代的製作技術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一般器物都接胎痕跡很少。尤其宋代的香爐一般不用分段粘接,就算是瓶類瓷器,接胎的痕跡都很淺。元代則不同,由於器物高大,不但要分成幾段,連底部也要單獨製作,然後再貼上去。由於輪削粗率,接胎處有時會出現裂痕,甚至出現滲漏。從現在看到的元瓷,不論圓器還是琢器,器輪削都不夠精細,尤其是底大而笨拙。這種現象再留傳下來的一些燒單色的窯場尤其明顯。

淺談元代瓷器的精美造型知識

元瓷製作的品種與宋代的相比明顯減少,宋代人的瓷器由日常用品,陳設,玩具等。元代則以日常用品為主,較少看到陳設用瓷。由於重視日用瓷器,所以常見的瓷器由碗,盤,杯,碟,洗等。碗是元代最常見的瓷器,其造型既繼承宋代傳統,也有元代創新。元代的盤用途很廣,因此比碗的製作更為講究。盤的外形多為圓形,尺寸較大,有撇口也有折沿兩種。折沿盤是元代的常見款式,各窯都有燒製。其口沿有圓的與花式口兩種,以後者為佳。

淺談元代瓷器的精美造型知識

元代瓶和罐的品種也很多,大多是再宋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如元代的梅瓶與宋代已有區別,其肩部膨大,使得腹部上升,將整個瓶的重心都提高了。腹部下半部分逐漸收斂,使得瓶身亭亭玉立,形態修美。也有在腹部迅速收削以後,往外撇出的,從而是梅瓶更加穩定。宋代的梅瓶極少有蓋子,元代的梅瓶則出現瓶蓋,採取鐘罩形的天包地式,上設寶珠鈕。還有元代寧一種特徵是增設器座。

淺談元代瓷器的精美造型知識

觀的造型多為直口短頸,腹部大,器壁厚實,並且下部更加厚重,顯得比較穩重。元代罐的肩部有兩種造型,一種為豐肩,配上圓鼓的腹部,全罐比較肥胖。另一種為溜肩,配上膨出的圓腹,顯得比較均稱,器形稍高一些。元代的罐類大多有蓋,此時的罐蓋造型比較豐富,多設子母口,蓋鈕有寶珠形,也有類似宋代青白瓷注子的蹲獅形蓋鈕。而龍泉窯的蓋子多製成波浪起伏的荷葉形,配以青綠色的釉料,是元代龍泉窯著名的造型。

淺談元代瓷器的精美造型知識

元代的執手壺造型較多。常見的執手壺多以玉壺春瓶為瓶身,配以細長的流和彎曲把手,造型比較秀美。流的高度比宋代有所增加,大多接近壺口,有的甚至超過壺口。由於流的鑲接位比較粗糙,為了增加強度,有時在流與壺頸間設一小塊附件,這是元代特有的。

淺談元代瓷器的精美造型知識

元代瓷器造型除了上面所說的,還有樓閣式的穀倉,鈞釉花口雙耳駝座瓶,玲瓏剔透的捏雕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