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燭光還是火光?

“鑿壁偷光”,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這個典故源自於西漢時期的匡衡,用來形容一個人刻苦學習。那麼,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呢?

我們先來看這個典故的緣起,《西京雜記》曰: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燭光還是火光?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匡衡偷的是燭光。也許,很多人到此就覺得問題結束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問一個為什麼。真的是燭光嗎?

如果有人用過燭光,應該知道,燭光是非常微弱的。陸龜蒙的《自遣詩》說到:

強梳蓬鬢整斜冠,片燭光微夜思闌。

陸游《宴西樓》也說:

燭光低映珠螮廲,酒暈徐添玉頰紅

“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燭光還是火光?

可見,燭光是微弱的,是隻有在近處才可以閱讀的。我們的成語秉燭夜讀,說的也就是在

燭光下

,注意,是在

燭光的正底下讀書

,如果離燭光太遠,我們就難以看得清書本上的字了。那麼,問題來了,匡衡從牆壁上鑿個洞,借來燭光讀書,這可能嗎?

即使在同一個房間裡,離燭光超過一米,我們就看不清手上的東西了,何況是鑿一個洞,來看清書本上的字。

退一步說,以比燭光光線強的燈光為例,在電燈房鑿一個洞,想在洞口看清楚書本,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燈光都看不清,燭光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鑿壁偷光,要想看清楚書本的字,偷的光就不可能是燭光。

“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燭光還是火光?

那麼,偷的光是什麼光呢?有兩大可能,一是偷的是火光,二是這個故事是虛構的。首先來看第一條,火光。古代的燭光並不普及,要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人才會用得到,平民百姓基本上不會用燭光。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陽光是很多百姓唯一能夠選擇的光源。夜晚的光亮,是貴族的特權,是上層階級的專屬無。

而匡衡,根據《漢書》記載,“

父世農夫,至衡好學

”。也就是說,匡衡的祖祖輩輩都是泥腿子,大字不識一個。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家是比較貧窮的,而古代聚族而居,官紳階層和農夫百姓不會比鄰而居。因此,住在匡衡隔壁的,最大可能也是農夫,最多是一個小地主。

“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燭光還是火光?

而農夫和小地主,平時是不會用燭光的。他們用得最多的照明工具是火把,用柴火來照明。在牆的四周放上火把,可以把室內找的敞亮敞亮的。現代影視劇中,很多山寨土匪的格局還是這個樣子的。

如果隔壁牆上掛著火把,那麼匡衡在牆上挖一個洞,如果這個洞就在火把旁邊,匡衡也是可以看得清書本上的字的。所以說,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如果屬實,那麼這個光只有可能是火把的光。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故事是虛構的。《西京雜記》託名為西晉葛洪所作,目前基本上已被認定為是偽造的。《西京雜記》當是無名氏所作,掛在葛洪的名下。裡面的故事多是稀奇古怪,難以讓人置信。

“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燭光還是火光?

如裡面說與匡衡同一個時代,西漢大辭賦家揚雄寫賦時,曾經把腸子都吐出來了,寫完賦又把自己的腸子一根一根塞進去。

又如王昭君的故事,本是一個大美人,因為沒有錢賄賂毛延壽,然後被畫成醜女,這樣才不被漢成帝所寵信。後來昭君自願出塞和親,漢成帝看到昭君的美貌,悔不當初,一怒之下就把毛延壽給殺了。

“鑿壁偷光”,偷的是什麼光?燭光還是火光?

裡面類似的故事很多,都是小說家的虛構和想象,雖然故事傳播很廣,被國人廣泛傳唱,但如果仔細去考證,就會發現裡面的故事多不屬實。因此,鑿壁偷光也是作者虛構的一個故事,也是有很大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