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教育與感覺統合的關係

相信很多學前教育工作者都對“森林教育”和“感覺統合”這兩個概念很熟悉,那在這兩個概念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就結合兩者在幼兒園展開教育的特徵來感受一下森林教育與感覺統合的關係。

我們看到越多的幼兒園會選擇森林教育,那森林教育對學前教育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知道,幼兒園的活動安排沒必要都建立在教室裡,比起小學及以更高年齡段的教學方式,幼兒園需要更多地滿足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在3~6歲的年齡過程中也是性格養成的階段。這個時候,小朋友需要教育的環境、內容以及教學工具都能達到返璞歸真的要求,會更利於小朋友對事物本質的探索。

森林教育與感覺統合的關係

一開始,森林教育只是在德國、荷蘭以及日本普遍存在。而經過學習和研究以後發現。是因為森林中的自然條件,能在很大程度山滿足孩子的身心發展。當我們處於森林中,視覺中就會被自然生成長的植被淨化。各種相結合的森林色彩在色彩敏感的小朋友眼中,很容易觸動孩子對色彩搭配的自然領悟。而在自然中的色彩還會隨天氣變化而變化、會隨著陽光的強弱發生變化,而那些細微的變化都是發展孩子觀察能力的高階素材。

隨後在森林環境的保護下,會更容易刺激幼兒對聲音的辨識能力、對聽覺的感受力。孩子起初在森林中很容易被分散注意,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在森林環境中沒有車來車往的聲音、沒有各種現代化工業產生的噪音,也不受鋼筋水泥熱脹冷縮產生的聲音影響。在沒有噪音汙染的森林中,鳥叫蟲鳴、樹葉凋零、水流潺潺、綿綢細雨、呼嘯風吟……等等都能引發小朋友們產生對森林環境的各種好奇,悉心感受,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森林教育與感覺統合的關係

在森林的環境中,沒有人為干擾過多的路徑,並且有很多天然的遊戲場地。在森林裡,沒有平整的道路、沒有一塵不染的場地。但這裡有佈滿青苔的灌木、有凹凸不平還蔓延著大樹樹根的小山坡,還有滑不溜啾的泥濘等等。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可能會時常跌倒,但也會在這樣的路徑中學會穩健地奔跑、獲得更刺激的遊戲體驗。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能對比出各種泥濘的平滑程度。在森林環境下呆得較少的孩子不清楚什麼顏色、質地的泥土更危險。在某種程度上,平衡力也不及森林環境中、農村環境等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有沒有注意到,我在介紹森林環境中帶給孩子們的教育條件時,提到了視覺、聽覺和平衡覺(前庭覺),這都是感知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森林教育的條件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孩子們感統綜合訓練的發展。除了這幾種感覺之外,森林教育對孩子的觸覺、嗅覺、味覺也有很多的影響。

森林教育與感覺統合的關係

比如,在觸覺方面,孩子們可以透過玩兒泥巴、撿樹葉、爬樹、採野花等等過程中來感受。孩子們會透過觸覺感受到泥土的溫度以及不同季節泥土的不同觸感。孩子們能透過撿樹葉感受不同種類的樹葉、不同生命階段的樹葉有各種粗糙程度。孩子們會透過爬樹感受壓力、摩擦力的相互作用。在嗅覺方面,孩子們可以感受花香、雨後泥濘的味道來感受大自熱的氣息。我以前教過一名幼兒,他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山裡的農村,在幼兒園有好幾次他問我說:“是不是快要下雨啦?”不一會兒就真的下雨了,一開始我很驚奇,經過仔細的交流,我才知道,他說他好像聞到下雨的味道了,我才知道他的嗅覺感知能力很強。

很多早教機構會用大量的活動來教家長怎麼進行寶寶的感覺統合訓練。而森林教育中,很多教學條件是大自然直接給到的,素材豐富、可以直接具體地刺激到孩子的感官。森林環境能給孩子的感知覺帶來更多有效的體驗,形成孩子感統發展的有利的條件。森林教育能滿足孩子感知覺的發展,感統發展的水平也是森林教育的一大重要體現。

有任何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嘟嘟老師享更多育兒趣談!

====================================【嘟嘟老師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