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昨天和盆友聊事情,去了鹿港小鎮。店是開了漫長時間的,畢竟當年紅極一時。裡面的臺灣菜正宗的,而吃臺灣菜,好像三杯雞和麻油雞總是少不了的。

麻油雞號稱臺灣美人,一般坐月子的媽媽們是必吃的,這樣就比較家庭化。而三杯雞,更多見於餐廳中。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以前說過,臺灣很多菜品都是江西老兵和客家人帶到臺灣,並加以改良而成的。滷肉飯也也並非臺灣本地的菜,所以現在有些飯店連這個都沒搞清楚,還宣稱臺灣滷肉飯是臺灣本地佳餚,這種做餐廳可謂糊弄了。所以某某稻香真的是亂來的,不愧現代化工廠出品。

還是鹿港小鎮的臺灣菜來的精緻。三杯雞是江西名菜,隨老兵流傳到臺灣。烹製時不放湯水,僅用米酒一杯、豬油或茶油一杯、醬油一杯,故得名。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通常選用三黃雞等食材製作,肉香味濃,甜中帶鹹,鹹中帶鮮,口感柔韌,頗有嚼勁。臺灣的三杯雞多用九層塔做香料點綴,而且更偏重使用醬油,講究雞肉的韌勁,這與原來的版本有些許出入。

三杯雞源自名族英雄文天祥,起源與江西,有文人傲骨之格。本是氣節名菜,可惜最後卻是火自臺灣,這才為世人熟知,而並非是火自贛菜,這十分讓人嗟噓。而讓後浪們誤認為大陸以外的都是好,這就更加可嘆了。

美食和很多文化一樣,都是源自大陸,雖然有所缺失,但是根還在,好吃的還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某一隅,等待我們的舌尖去探索。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南宋末期,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文天祥是江西人,為了讓他在臨刑前能吃上家鄉的味道,一位江西的阿婆得知文天祥,冒著風險帶來一隻雞和一壺酒來,為文天祥送行。獄中探望他。

江西阿婆把帶的雞收拾好切成塊,在瓦缽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製成菜,讓民族英雄文天祥吃完這最後一頓飯。獄卒也是江西人,他幫助阿婆送完文天祥後,也離開,回到老家江西寧都後,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這道菜祭奠他。這就是三杯雞的原型,不過這時還是三杯酒的三杯雞。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後世廚師將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釀、一杯醬油、一杯豬油,而且用江西寧都特產的寧都黃雞做原料,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杯雞了。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一隻雞,成就一份好味

美食都是就地取材的。就像是蚵仔煎一般,其實脫胎於肉絲跑蛋,蝦仁跑蛋以及江西的米豆腐,之所以用蚵仔,無非是臺灣臨海,蚵仔便宜多見,這才成就了轉角遇到愛中的蚵仔煎。

三杯雞也是如此,雞種已經不用寧都黃雞了,不用香菇,而用九層塔。酒自然也不是江西的米酒。雖然再鹿港小鎮,品嚐到這道三杯雞,但是總是有揮之不去的思鄉情節,也許喚醒的是迴歸家鄉故里的心緒。

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成就一份好味。也許周華健的《朋友》歌詞就脫胎於三杯雞。哈哈。朋友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