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近日,一系列古詩字詞讀音變化上了熱搜,眾多網友吐槽,我們怕不是上了一個假學,古詩詞原作者要是知道自己好不容易湊上了音韻成為千古絕句,現如今卻被亂改一通,怕不是要氣得詐屍了。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由讀音cuī 改成了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中的斜由讀音xiá 改成了xié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騎由讀音jì 改成了qí

前兩個光是讀音變化倒還好理解,但是“騎”字的兩個讀音詞性都不同,一人一馬為一騎(jì ),千里走單騎;而當騎(qí )音讀是則是一個動作,騎馬觀花。現如今卻要全面取消jì 的讀音,著實讓人不太適應。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而除了這些古詩詞讀音,還有許多常用的字詞也被修改的讀音,例如:“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還有說(shuì)服,現在都改成了讀“shuō”……果然錯的人多了,錯的也就變成對的了麼?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南開大學語言學教授馬慶株則表示,語言是社會交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的發音也會出現變化。他進一步解釋,為了順應網路化、資訊化時代的日益發展與需求,語言文字也要相對地做出適應與調整。

不過馬慶株也表示,漢字語音的調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應該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在網路上針對改音一事件進行熱議之時,教育部有關部門迴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透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當我們在對傳承下來的文字韻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之時,韓國卻已經拍出了一部關於國家民族文字的歷史電影《詞典》,記述了語言和文字對於民族和國家團結與文明傳承的重要性,尤其發人深省。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詞典》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2年,日本侵略者完全統治朝鮮,對朝鮮民眾進行控制,為抹殺朝鮮人民的民族精神,日本實行全面的語言文化控制。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日本從精神源頭上進行壓制,在全朝鮮範圍內廢除朝鮮語的教學,學堂內必須只能使用日本語言,從孩子入手慢慢同化朝鮮的年輕一代。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而僅存的民間組織朝鮮語協會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語言文化不被葬送,保持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生生不斷息,於是他們以周時經先生未完成的朝鮮語詞典初稿為基礎進行繼續編撰,以一己之力奉獻生命與赤誠,哪怕遭遇日本軍隊的脅迫與追殺,也沒有退縮,勢必要將本國的文字傳承下去。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就在這樣的愛國精神的支撐之下,有無數的殉道者慘死,但仍有人不放棄,端著微弱的燈火不斷的交到下一個人的手中,就為了那心中的信念和微小的希望。

電影的主角金判秀原本是個地痞流氓,在家國被統治之下也並無傷感憂患,每天就是尋思怎麼靠坑蒙拐騙將日子過下去。他是最平凡普通的人,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但也是精通人情世故的“人精”。這樣的人,不成為通敵賣國的叛徒就不錯了,誰都不會相信他會成為國家民族的拯救者。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當他開始識文斷字,開始閱讀書籍之後,他的思想得到了開闊,而在明白了

“比起一個人邁十步,十個人邁一步更大”

的道理後,他更是幡然醒悟了文字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文字不光光是一個民族歷經悠久的歲月,約定俗成的文化產物,同樣也凝聚著歷史發展的縮影,是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撐和寶貴財富。秦始皇統一文字,就是因為文字是團結人民的重要工具,是人民產生民族認同感的交流方式。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尤其中國漢字的讀音韻律感極強,多少文人墨客為能夠做出優美的押韻詩句而自豪,可現如今,卻因為讀錯的人多了就修改讀音,著實有一種正慢慢喪失古代文化傳統的感覺。

教育部迴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我們說韓國電影的厲害之處,是因為他們願意去拍一些不在市場賣座的影片,或辛辣諷刺,或厚重陰暗,他們不懼於揭露自身民族的短板,自我人民的劣根性,所以才能有長足的進步,一個敢回望自己的民族,一個敢於發聲抵抗的民族,是能夠發展得更好的。

願我們都有一個堅硬的脊骨,負重前行而不被壓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