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陷我們於困境的並非我們的無知,而是確信無疑之事其實不然。

——馬克·吐溫

引言:

進入資訊時代,資訊的數量和傳播速度都以指數級的速度在增長。被資訊大潮裹挾的我們,常常在一個熱點還沒有琢磨透轉而又一個熱點襲來,吃瓜成了常態。但我們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困惑:本來信以為真的資訊,轉眼又出了一條顛覆性的新聞,讓我們大跌眼鏡;明明熱心轉發求助或是捐款的資訊,轉瞬或隔天證實被騙;明明看到的場景、文字真實無比,催人淚下或是讓人激憤不已,結果最後證實全都是一場炒作的安排……

資訊有時候是煙霧彈,有時候又是誘餌, 似乎我們常被看到接觸到的資訊所愚弄,也越來越困惑:在這個“後真相”時代,到底哪些資訊是真實可信的?有什麼方法能夠學會辨別真偽,迅速提高自己的辨別力和決策力,像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生活工作中常見的錯誤資訊形式,包括統計資料和圖表類的數字型錯誤資訊,一些充滿感染力但偏離事實的故事論證以及一些真假參半的新聞資訊等。下面我就常見的反知識、平均數誤讀和因果謬誤三點進行剖析並最後給出如何辨別資訊真偽的方法。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三種常見的錯誤資訊陷阱

1. 反知識

反知識是指那些經過包裝之後表面看似事實的錯誤資訊,這個概念是英國記者達米安·湯普森創造的。反知識的特點是為自己披上一些統計資料或是科學術語的漂亮外衣,貌似真實,使人對此深信不疑。比如,年前持續很長時間、很火的“量子波動速讀”就是反知識的一個明顯例子。“量子波動速讀”以科學上的量子糾纏理論為自己披上高大神秘的外衣,以波粒二象性為“只翻書不看書一分鐘就可以記10萬字”荒唐結論做基礎,結果引起很多學生家長信以為真,掀起波動速讀的高潮。開啟網上影片,穿著校服的學生認真的快速翻書,不看書,只求感應而得書中內容。還有一些真人模板示例,更加讓一些人深信不疑。其實,這真人示範不過是引人入甕的道具。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2.平均數誤讀

假設一個房間有20個人,他們的身高平均數為1。70米,又進來一個人,不管多麼高,多麼矮,也不會對平均數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如果20個人的平均財富值為2萬,假設馬雲走進了這個房間,那麼平均值將會產生很大的變化。納西姆·塔勒布曾說過:“不要試圖趟過平均一米深的河流”。因為河流的深淺落差可能很大,淺到腳踝,大到淹沒頭頂,有時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平均一個直播者有多少訪客?只有很少的直播者吸引到絕大多數訪客,比如李佳琪,薇婭這些網紅,或者羅永浩這樣的大咖,而剩下的很多直播,多數訪客並不多。這也符合20/80定律。數學家將這種情況稱為“冪律分佈”。一旦有極為特殊的個體在控制分佈情況,那麼平均的概念就沒有意義。

所以,以後當遇到“平均”這個詞的時候,我們要分析:如果一個極特殊的情況不會給平均值帶來很大的影響,就如平均身高,那麼這個概念就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極特殊的情況會改變整個局面,比如馬雲走進房間改變了每個人的平均財富值的狀況,那麼這樣的平均毫無意義。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3.因果謬誤

因果謬誤是原因和結果之間有聯絡,但並不是說其中一個變數導致了另一個變數的產生。比如睡眠和飲食對人的精神狀態產生影響,睡眠充足,飲食健康,精神狀態良好;反之,可能整個人狀態較差。但精神狀態差也可能是因為遇到了壓力或不開心的事,並不一定是睡眠和飲食導致。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但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直接把其中一個關聯項作為結果的現象。納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這本書中把這種現象稱為副現象。他舉例說,衛道士給鳥類上飛行課,然後鳥類果然飛了起來,然後衛道士趕緊書寫報告,說明鳥類飛翔是因為聽了他們的話,並因此獲得經費。因為鳥類的證詞我們無法獲得,所以因為給鳥類上課,鳥類才會飛行成為結論。這裡的鳥類是一種指代,可指人類或其他事物。

“在研究機構的報告中,人們可以有選擇地報告能證實其想法的事實,而不會透露與其想法相悖或者無法證明其想法的事實”“當你看到A時通常都會看到B,你很可能認為是A引起了B,或B導致了A。”說故事的人展示給我們他想證實的,而忽略其他可能的情況。在醫學、科學、數學等領域,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所以,要分析事件的順序,區分理論和實踐,以及其他的可能性,不要被表面的證據所欺騙。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批判思維來對待各種資訊

面對資訊時代紛繁複雜的各種資訊,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資訊素養,對各種資訊的來源進行分析,對各種證據進行查證。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思考,不是全盤否定,而是學會區分有證據支援的觀點和空口無憑的主觀判斷。一閃而過的荒謬數字,需要我們仔細考證;一些資訊和言論雖然看上去合理,但缺乏真實有效的證據,需要我們進行蒐集相關資料進行查證。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邏輯推理、理性認知和常識來判斷,對於偷換概念,擴大定義,以及虛假結合的資訊演繹和推理等,要一一識別。此外,謹防新聞的故事性誘導,利用調動人的情緒來達到寫作者炒作或是欺騙的目的。另外,對於一些專家性意見和看法,也要有理性的判斷,這是因為專家有一定的領域依賴性,知識面有限,而且同樣有普通人的主觀性。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數學思考法:解析直覺與謊言》這本書在講解一些相關數學知識和理論的同時,用數學思維解析日常生活案例,人們常見的錯誤直覺以及數學經典名題,由淺入深地告訴讀者如何分析資料資訊價值、辨別謊言、處理複雜問題,讓人們更容易抓住事物本質的思考方法,有效提高理性思維、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思維主導行動,這本書原價49元,現在34。5元。34。5元可能改變你的認知,改變你的行動,從而改變你的人生。

“後真相”時代,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去偽存真,實現高效做事

數學思考法 解析直覺與謊言

檢視

總之,“智慧不在於知道的新事物多,而在於知道的虛假事物更少”,資訊社會,每天面對大量資訊洶湧而來。一些資訊帶著虛假的面具,一些資訊如食物殘渣,毫無價值。在這樣的情形下,需要我們用批判性思維理性思考,辨真假,懂取捨,把最珍貴的精力用在最值得的事情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出自己嚮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