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兵行險招”是軍事取勝的常見之法,而“子午谷奇謀”如果從“險招”的角度來看,則是“險招”中的“險招”。

自古一流的軍事將領,都是先“料敗”而後“料勝”。所以,僅這個所謂的“子午谷奇謀”一條,就可以把魏延從一流軍事將領中剔除出去了。

魏延一生好險,喜歡給人畫餅。前有“吞曹之壯志”,後有“子午之險棋”,然而細想之後,他這兩件事,哪一件也做不成。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分析

有人說“子午谷奇謀”是子虛烏有之事,這點在我看來倒是不必質疑“子午谷奇謀”是否真的有過。

“子午谷奇謀”首先出現的地方就是《魏略》,而《魏略》創作時間距離“子午谷奇謀”這件事是很近的。

其作者魚豢也是三國時代的人,同蜀漢政權的人,甚至是參與過北伐的人有過接觸也再正常不過。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子午谷奇謀”存在麼?

所謂的“子午谷奇謀”,說白了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魏延的主張,讓諸葛亮率領主力吸引曹魏的注意力,而自己則率精兵深入曹魏腹地,一舉拿下長安: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

此時的魏延是蜀漢政權中純軍界的第一人,整個蜀漢,怕是除了諸葛亮再也沒人能夠制約魏延。而魏延本人,也希望自己能夠再更進一步,因為他從來就是一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人。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子午谷奇謀”如果是趙雲的建議,那我一定不會相信。而要是魏延出的,則不必懷疑。如果說《魏略》尚有值得質疑的地方,那《三國志》中的記載應該不必質疑吧: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魏延多次想和諸葛亮分兵共進,都被諸葛亮拒絕了。雖然魏延沒有明確說要走“子午谷”,可事實上,他的“異道”除了子午谷,也沒有其他地方可走了。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子午谷奇謀”合理麼?

歷史的成功戰例雖然可以複製,但並非所有的案例都能複製。起碼,三國時代,想重新複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讓魏延深感自己的才華不被重視,而之後不久發生的事情,就告訴後人,諸葛亮拒絕魏延是何等的明智:

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帝從其計。真當發西討,帝親臨送。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曹魏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後,也曾想過透過子午谷襲擊蜀漢,可事實上,此時的子午谷只寫了四個字“此路不通”。

而當時,諸葛亮拒絕魏延的理由中有一條就是擔心子午谷的道路: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諸葛亮為什麼不嘗試“子午谷奇謀”

如果“子午谷奇謀”有嘗試的價值,那諸葛亮未必不會嘗試。可我們要是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整體目標,以及蜀漢的情況做一個分析,就會發現這個“子午谷奇謀”毫無價值。

“子午谷奇謀”最沒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終目標根本就不是長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只是想先拿下涼州,之後步步為營,再考慮長安之事。

“諸葛一生須謹慎”,諸葛亮雖然有宏圖之志,匡扶漢室的政治報復,但他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他很清楚,此時的蜀漢無力拿下長安,就算拿下長安,也守不住長安。

畢竟,長安已經深入到曹魏的核心區域,蜀漢除非派重兵防守,否則拿下也是白拿。而蜀漢所缺乏的就是兵力。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此外,魏延一下子要從諸葛亮這裡借走五千精兵也不現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動用的兵力是所謂的10萬。

但事實上,以蜀漢的人口數量,以及後勤保障,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動用10萬兵力去進行北伐。此時,蜀漢如果能動員到8萬精兵,就已經是極限了。

如果按照“子午谷奇謀”的設計,再加上諸葛亮本人的計劃,此次行軍就要兵分三路。這對於兵力不足的蜀漢北伐,實在是沒有益處。

而且,一旦兵分三路,就勢必意味著諸葛亮的身邊沒有什麼足夠分量的統兵將領,就會出現一路的統兵力不足。這些,自然不是諸葛亮所期望的。

“兵行險招”是取勝的常見之法,魏延“子午谷奇謀”為何不敢試?

結語

諸葛亮不嘗試“子午谷奇謀”不是敢與不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必要,和能與不能的問題。

首先,諸葛亮就不打算攻打長安,“子午谷奇謀”的目的則是攻打長安,這就與諸葛亮的戰略目標不一致。

況且,子午谷的道路交通也沒有成功的可能,蜀漢的兵力也不允許兵分多路,這個所謂的奇謀,根本就不適合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