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磨一劍|自序帶你走一遍謝國芳益陽方言《尋根說字》的探尋之旅

《益陽方言尋根說字》自序

謝國芳

七年磨一劍|自序帶你走一遍謝國芳益陽方言《尋根說字》的探尋之旅

歷時7年,這本《益陽方言尋根說字》終於呈現到讀者面前了!

七年磨一劍|自序帶你走一遍謝國芳益陽方言《尋根說字》的探尋之旅

我也記不清是怎麼開始的。那時我還是益陽市圍棋協會主席,下棋、聊棋是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那時茶館的生意很好,喝著茶,自然要聊點麼子。朋友們都講一口益陽話,往往是聊得興興頭頭、神采飛揚之時,有人會停下來問:“老謝啊,咯隻字何搞寫?”朋友把我當“百曉”了,以為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應該知道一點。說實在的,我也是搞不清的時候多。不過,我這個人有個優點,遇到了不清白的事情,總想自己弄個究竟。問題的“究竟”弄得多了,便漸漸成了“專家”。

正高職稱評聘之後,我離退休還有多年。不要再寫新聞論文了,腦子還得想事,還得運動,於是我在本報自己編的副刊《桃花江》裡開設了一個欄目《如此說來》。欄目刊發文化隨筆,既講自己鑽研方言字所探得的“究竟”,也解說益陽人對本地人文、歷史的疑惑。比如我講過蚩尤與安化、“沅江狀元”張建勳、赤山之“赤”、楊閣老是誰、洞庭湖的古往與今來、益陽的科舉人才、“五服”概念……當然更多的還是為益陽話尋找字的正確寫法。約兩年之後,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將欄目名稱正式改為《尋根說字》,專門研究益陽方言詞彙源流。

微信發達起來後,我將自己這類文字發到朋友圈裡,分享到朋友群裡,得到了廣泛而熱情的支援。經常有朋友與我一起探討、求證,有時還有不同看法,為我打開了更為廣闊的思路。為了不讓朋友們失望,我只好自己加強學習,在網上買了數十種方言學、文字學、語言學、文化學、移民史的著作,進行學習。為了積累益陽話的詞彙,我處處留心收集。擔心自己忘記,我會隨時將聽到的有說頭的詞彙存入手機裡,以備研究。

研究語言,分為三個方向:

語音、詞彙、語法。

原來出過兩本研究益陽方言的著作:崔振華《益陽方言研究》、徐慧《益陽方言語法研究》。崔教授的著作出得較早,堪稱益陽方言研究的奠基之作。他用方言學理論對益陽話進行了全面梳理。徐慧老師的書專門研究益陽話的語法規律。

而我的《尋根說字》則是全面深入地研究益陽話的詞彙,進入的是益陽話研究的深水區,這水幾乎深到讓我爬不上岸來。

我重新認真讀了周立波先生的《山鄉鉅變》,在佩服先生運用方言的高超水平的同時,我也發現了他的不足。畢竟他不是文字學專家,難免寫不準方言字。比如他寫的“蠻攀五經”一詞讓我腦洞大開,但不久就發現他的“菊咬筋”,沒有打通“咬筋”與歷史名人程咬金的關聯。“咬筋”其實應寫為“咬金”。周先生的故鄉小說成為我方言例證的大本營。

為了搞準一個詞、一個字,有過數月不敢為它下筆的經歷。

我會上網搜尋各種線索,我會與在大學教書的同學經常探討,還會搜尋、惡讀對自己有用的學術專著。

我的好處是既有在外地學習、工作的經歷,又長期生活在自己的故鄉。

在研究過程中,我激活了自己腦子裡儲存的所有益陽話的資訊,並且能時時與現實的口語進行印證。朋友們評價我的講座接地氣,我回答,我這樣捉摸出來的東西,想不接地氣都難。當然,在形成自己的研究風格和體系之後,我對前人的研究也不再盲從,確實不認同的,我還會表達出來。

其他的方言學著作都是以國際音標註音的,而我是以漢語拼音注音。

專家們認為,普通話的拼音體系簡單、不完備,不足以標方言。這個道理我當然知道。但是,我本來是透過報紙傳播的,是以文學隨筆的形式講述方言學問,是為中等文化的普通讀者定做的。我不能板起面孔講學問。在目前的中國學過國際音標的人極少,一般就只學過漢語拼音,而且這個漢語拼音方案還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全國推廣的,年齡大點的人也沒有學過。我必須選擇一種普通人就能讀得懂的方式進行寫作,進行傳播。我只能用漢語拼音方案注音,儘管它有時不夠用,以科學的立場來看,只是近似音,不準確,也只好勉為其難。哪一天,全國的普及教育體系全部推廣國際音標方案教學了,後來者為我的這本書修改注音,並不難。但是現在只能這樣。

七年磨一劍|自序帶你走一遍謝國芳益陽方言《尋根說字》的探尋之旅

本書內容以詳解詞彙為主,以簡釋詞彙為輔。

後面有《益陽話詞彙表》《益陽話俗語集錦》《益陽話傳統童謠輯萃》,所收集的語彙一看就曉得,不需要解釋。然後,還有《益陽人這樣敘述時間》《益陽人這樣描述空間》《記憶裡的益陽老古器》作為延伸,以展示益陽話語彙的全貌。

有了一定影響之後,朋友開始為我策劃講座。我的第一場講座是在淺隱堂進行的,由益陽讀書會組織,引起了讀書人的濃厚興趣。然後,安化朋友將我請去東坪,為縣政協和作家協會的朋友講。為此,我惡補過梅山文化知識,也認真研究安化話與益陽話的不同來源與特徵。還好,總算得到了安化文人們的認可,沒有“出愚”。後來我還在沅江、桃江、資陽等地講過,去了益陽高職學院、湖南城市學院,還去了沅江一中、安化一中等中學。講實在的,我沒有料到師生對方言文化有這麼高的興趣。這可能與方言學歷來被重視不夠,人們普遍沒有接觸過,有一定關係。師生所從事的是未來的事業,我相信有他們的參與,益陽方言會有旺盛的生命力,益陽話的未來充滿陽光。

我的研究也得到了主流媒體的響應。我所工作的《益陽日報》曾為我推出過專版報道。然後,《瀟湘晨報》《湖南日報》也相接進行了報道。這些報道除了文字還有圖片,有的還有講座影片,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益陽籍著名作家葉夢老師,在微信上經常為我提供語料,為我打氣。書稿成型之後,請她作序,她欣然命筆。為了將書做出理想檔次,我請了美術界的名家朋友來捧場,石印文為之題字,歐陽波為之作畫,王克平做裝幀設計,在此我對他們一併表示感謝!

作者:謝國芳

編輯:卜勝男

七年磨一劍|自序帶你走一遍謝國芳益陽方言《尋根說字》的探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