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的是宋詞,品的是人生

我們從小到大背了幾百首唐詩宋詞,刷了無數道題,才擠過了高考這座獨木橋。可是為什麼要背幾百年前先人們寫的東西呢?也就是說究竟為什麼要背詩誦詞呢?特別是宋詞,相較於絕句或律詩要長一些,而《宋詞背後的故事》告訴我們,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讀的是歷史,看的是文學,品的卻是人生。

讀的是宋詞,品的是人生

《宋詞背後的故事》,楊國振、陸晨昱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楊國振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等有深入的研究,陸晨昱是傳統國學和國術的傳播者,並在喜馬拉雅主講國學和傳統文化。二人合著的這本書開啟年輕讀者學習宋詞的新路子,在品詞、誦詞之餘,透過作者的生平來看詞的意境更有深意。

我們先來看看詞的來源。那些經過歲月的洗禮,流傳下來的宋詞固然唯美,但是要知道流芳千古的詩詞作者們也受過科舉考試的荼毒呢!他們或者透過考試走入職場生涯,在官場中摸爬滾打;或者因考試失利,走入社會大課堂。不管何種選擇,他們都開啟了詩酒花的人生之路。將詩酒花和音樂相和,伶人們發現有的是可以唱,有的詩需要斷開和著音樂演唱,詩被斷成了長短句,於是有人開始根據曲來填詞。

讀的是宋詞,品的是人生

一、 詞的流傳來自花間詞

詞最初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因為為了方便吟唱,民間樂坊開始填寫長短句,這便是最初的詞。那時填的詞描寫的多是與妖嬈女子有關,寫的是女子的神態與情感,表現的是女子喜怒哀樂,其中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溫庭筠。

溫庭筠,又名溫八叉,因為才高八斗,叉手八下即可成詩。不過,他在科舉考試上一路跌跌撞撞,直到51歲才成功上岸。 在人生的前半段,性情中人溫庭筠是秦樓楚館的常客,雖然落下了浪蕩子的名聲。但是在此期間填的詞倒是流傳了下來,從他之後填詞的文人才多了起來。

讀的是宋詞,品的是人生

開拓詞的意境是一位悲情人物,他是南唐後主李煜。文藝青年李煜入主皇帝寶座,開啟了文藝青年喜聞樂道的琴棋書畫恣意人生,至於皇帝的職責那是附帶的! 無視自己職責的後果是將自己完成了亡國之君。這時的李煜借酒消愁,希望在迷離和虛幻中忘記亡國之痛,“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將對昔日國家的懷念及感情傾注於詞曲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這時的詞開始脫離走向開闊。

二、 詞的發展

宋朝是個神奇的朝代,因為開國皇帝趙匡胤是依靠兵便奪取的皇位,所以對武將防範嚴密。在宋太祖擺下一道著名的酒席,“杯酒釋兵權”後,武將地位下降,文人地位上升。 在宋朝,文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百姓的教育程度也比過去任何朝代都發達,文化生活欣欣向榮。經過五代皇帝的宋朝,文化風氣偏向虛無浮華。

讀的是宋詞,品的是人生

向這種風氣開刀的是歐陽修。歐陽修的精神導師是唐朝的大文豪韓愈,韓愈的文風樸實、內涵深厚。歐陽修受他的影響,主張文風言之有物,不要假大空。他利用主持科舉考試的便利,扭轉了宋朝文壇的浮誇風氣。“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欄杆盡日風”歐陽修以輕靈歡快的筆墨畫出了潁州西湖的風光,創造出一種清淨安逸的氛圍。

三、詞的壯大,十項全能蘇軾的曠達人生

被稱為“十項全能”的蘇軾並非一帆風順,在官場與人生的磨礪中仍然樂觀豁達,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曾經有人拿詩仙李白與蘇軾對比,結果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十項全能,他在詩、詞、畫、書法等方面無一不精。宋神宗評價道:“李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並列唐宋八大家。與其父早年的嚴格教導不無關係。 蘇軾參加科舉考試後,拿到蘇軾考卷的歐陽修被蘇軾的文章所折服,以為是自己弟子曾鞏的,為避免閒話,將蘇軾列為第二名。

讀的是宋詞,品的是人生

科舉考試順暢並沒有給蘇軾帶來仕途的順利。官場中的蘇軾因為王安石變法中新舊兩黨的相互傾軋而一波三折。盤點蘇軾的官場生涯,大都是在被貶中度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體現的是蘇軾雖然逆境中,卻依然豁達向上的精神狀態,演繹著前方即是希望的樂觀。

不管周遭的環境有多惡劣,蘇軾一如既往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他填的詞豁達豪邁,曠達的人生態度讓人欽佩。 “詞窮而後工”,是蘇軾的真實寫照。“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的是性情中人的蘇軾對兄弟的思念之情,也是對世間值得的祝福。

每一首詞的誕生都與作者所生活的環境有關,撥開詞的重重迷霧,穿越時空,品味千年前的生活,明瞭每首詞的來龍去脈,行走在千年後的今日,何嘗不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