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婚姻裡,活成祥林嫂一樣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在魯迅的小說《祝福》裡祥林嫂是一箇舊社會不幸的女人,她有兩段婚姻。每一段都是身不由己,每一段都很慘,特別是最後一段婚姻裡失去丈夫又失去孩子後,她對自已產生了深深的自責和深深的自卑。

那個在婚姻裡,活成祥林嫂一樣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她有一句很著名的口頭禪:“我真傻,真的”然後見人就訴說自已的不幸遭遇。她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情、理解。但誰又能感同身受?這個世界本就不相信弱者的眼淚,當她一次次把自己的傷疤向世人坦露時,人家連最初的憐憫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厭惡與嘲諷。

她的確是不幸,在那個年代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人生給她選擇的路本就狹窄,這個冷漠的世界不能給她溫暖與關愛。如果她再失去自我救贖的能力,可以說只能一步步滑向命運的深淵。

祥林嫂的悲劇固然有時代的因素,但其自身認知的侷限也是造成她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恨其不醒,怒其不爭,想必魯迅先生寫這個人物時,也有這樣的思想感情在裡面。

祥林嫂雖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文學人物,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些女人,特別是婚姻中的一些女人也在不知不覺間活成了祥林嫂的樣子。比如下面這個故事:

那個在婚姻裡,活成祥林嫂一樣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張麗(化名)是一家商場的服裝導購,一個月兩三千元的工資在這座物價低廉的四線小城裡,也只是勉強夠一家三口餬口。

女兒今年剛十歲,讀小學四年級。她老公沒有正當職業,又沒有一技之長,最關鍵的是又懶又浮躁,這些年從工廠普工到工地小工再到快遞員、外賣員,三百六十行幾乎幹了個遍,可沒有哪一行幹長久的。

不是嫌工資太低就是嫌工作太累,所以三天兩頭換工作,也三天兩頭失業在家。每個月掙的錢有時還不夠自已抽菸喝酒的,自然養家餬口的重任就落到了張麗身上。

時間長了張麗當然有怨言,幾年來親戚、朋友、同事都聽過她相同版本的故事。“我命苦啊”她總是以這句話開始她的故事。“這個傢什麼都指望我,那個不爭氣的什麼都不管,我連一件象樣的衣服都捨不得買……”

那個在婚姻裡,活成祥林嫂一樣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時間長了,有幾個要好的閨蜜也替她報打不平,有一次她老公在家半年沒有上班,女兒輔導班也要交學費了,張麗又出去找了一份兼職。看到她這樣起早貪黑地幹,大家也挺心疼的。

有一次張麗又在幾個閨蜜面前訴苦,老公不上班,還問她要錢喝酒,不給就打她。大家聽了也很氣憤,幾個人就勸她:“雖說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可你這樣活著也挺累,既然這樣你離婚算了,孩子是你生,也是你來養,要這種男人有什麼用。”

聽了這話剛剛還提起老公一副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樣子的張麗卻沉默了。半天才說出一句:“有時看他也可憐,就有點捨不得”

那個在婚姻裡,活成祥林嫂一樣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幾個人一聽就說:“那你捨不得,就認命過吧,以後再苦再累也別說了,剛才的話就算我們沒說,你也別往心裡去”

可沒過幾天,張麗的老公找到這幾個人把人家大罵了一頓,說在他老婆面前說壞話,破壞他家庭和睦。後來才知道是張麗把閨蜜說的話一字不落的告訴了她老公。

從此那幾個閨蜜都和張麗斷絕了來往,張麗依然一邊在抱怨,一邊在苦苦支撐著那個家,她開頭還是那句:“我命真苦”

那個在婚姻裡,活成祥林嫂一樣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慧姐有話說:

在現代社會應該說女人的生存空間比祥林嫂那個時代的女人有了很大的提高,女人可以選擇的路也不止婚姻之路這一條了。

但有的女人總是在不幸的婚姻裡一邊在抱怨,一邊在付出。既沒有勇氣改變自己的境遇,又心有不甘,覺得自已虧了。

就像上文中的張麗雖然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對自已的付出感到委屈。但她可能顧慮到女兒,想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同時又對不務正業的老公心存幻想。就在這種幻得幻失之間矛盾著。

那個在婚姻裡,活成祥林嫂一樣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但她跟祥林嫂犯了相同的錯誤,那就是把自己的不幸當成博取他人同情的引子,妄圖找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其實這這種人叫“拎不清”因為生活是自已的,別人只是看客,頂多給點建議,但總囉囉瑣瑣反覆唸叨自已的故事天長日久只會讓人生厭,也會讓人輕視。她總是抱怨自已命苦,把自已的不幸歸結於命運的不公,而沒有明白是認知上的侷限。只能說可悲、可嘆。

最後希望那些掙扎在不幸婚姻中的女人要明白:你的不幸不是你“真傻”也不是“命苦”是你沒有改變命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