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媽媽週末素質雞娃,一天消費9403,這到底算不算貴?

魔都媽媽週末素質雞娃,一天消費9403,這到底算不算貴?

圖 | 三十而已

文 | miki粥(mikizhou99)

全文3271字,閱讀時長大約7分鐘。

我可能是史上最窮的群主,因為最近發現群友們是真的有錢。

囤英文課2000節本來已是超凡脫俗,聊起報素質班課,才知道潛水的人裡藏龍臥虎,天外有天。

01

這個新認知,是從一個上海媽媽曬賬單開始的。

群裡有熱丟出一個影片《在魔都一天的花費能有多少錢》,講得是一個上海媽媽精細地記錄了週末一天帶娃花掉了多少錢。

這個媽媽養了兩個女兒,大女兒9歲,小女兒4歲,都在父母熱衷投資教育的黃金期,所以砸錢砸得特別狠。從英文到藝術和音樂,還不落下各種高階感的運動課。

為了大家看起來更清晰,我把這份清單做成了表格。

魔都媽媽週末素質雞娃,一天消費9403,這到底算不算貴?

大家紛紛表示,只看了個開頭就感覺到了自己窮。

半個小時400塊的英文一對一也就罷了,看著人家這素質課!800塊的外教油畫,不學鋼琴學豎琴,還有那充滿貴族感的馬術、棒球和高爾夫…

應該就是魔都有錢人素質雞娃的絕對高地吧。

這時候群裡有個媽媽點評,還行吧。除了去最貴的遊樂場,其他應該是週末常態。

一天花掉9400,是週末常態?讓我這個經常和順義媽媽打交道的人,突然對魔都媽媽的消費能力“肅然起敬”…

按這個水平,一年光週末的育兒消費就50萬起,還不算小孩子們的學費、夏校和旅行費。

首先,能匹配上影片裡這種小別墅家庭教育的國際學校,在魔都30萬純學費,夏令營、冬令營大眾活動各一次,一年差不多15萬。

其次,有錢人還會給小孩的素質教育升級開個小灶,假期訂製活動路線——比如之前有國際學校組織瑞士滑雪,15萬包機頭等艙,浩浩蕩蕩。

這,還沒算上音體美需要採買的頂級裝備。

當年我想讓兒子學冰球,朋友說你可算了吧,她光是裝備就是燒了十來萬,如果我有興趣繼續燒錢投入,就全都免費送。

本來我還躍躍欲試要收下,看著課時費半小時300好像也不貴。後來大女兒開始練花滑,一雙冰鞋2000多就穿半年,直接把我勸退。

要說,這幾百塊的冰鞋也能穿,可一旦上了素質道路,就會忍不住要拿出傾家蕩產的架勢燒裝備、燒師資、燒專案…

在有錢人的世界裡,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02

其實,你看。

有錢的魔都媽媽一天帶娃行程再眼花繚亂,也沒超越外語+音體美的圈圈,什麼畫畫、馬術、棒球和游泳而已,中產家庭誰報不起?

但還是會有一種感覺:雖然報的也是以上清單中的專案,但上的還是平民興趣班。

因為這素質教育不像學科純拼智商,財力製造的資源差絕對是個硬傷——

之前說體育和音樂裝備貴,這是個拼錢的世界,沒什麼可說的,那畫畫只是耗材顏料費,總能拼一拼走藝術賽道的可能性吧?答案還是否定。

普通媽媽用AI老師給娃做美術啟蒙還覺得有科技感,礦主媽媽雞娃學畫已經開始追求現場感,請老師上門一對一授課。

影片裡的媽媽讓老大學油畫,外教直接請回家,看小姑娘趴在地上大搞創作,就知道人家還給娃配了專門的畫室。

這樣還不足夠,有事沒事飛去義大利美蒂奇家族辦公室(注意千萬不要說烏菲茲美術館)裡感受一下藝術,臨摹寫寫生。

不過,要說土豪中產素質雞娃最遙遠的距離,還是馬術。

魔都媽媽週末素質雞娃,一天消費9403,這到底算不算貴?

剛開始都說馬術是貴族運動,我不以為然。

一年夏天帶娃去內蒙,路過馬場200塊騎一天。但是愉快地包了兩匹,心裡還想這也太便宜了,以後每年暑假沒事就把小孩送到這裡,跟著純樸的內蒙大叔學騎馬,半個月一對一才3000塊。

就算在北京的馬場學,起步是1萬的會員費,每次800的課時費。想學的門檻能有多貴?

群裡的媽媽七嘴八舌聊騎馬,我才發現學馬術和學馬術都不是一回事。

普通雞娃學馬術,隨便騎騎就是培養個愛好,教練帶你騎走繞圈,市區遛和內蒙跑效果並沒有多差,但後面明顯物美價廉;

有錢人雞娃馬術,學到後面都是要養馬的。因為馬術是馬與人結合,真的要練出個水平挺難,只知道騎不知道怎麼跟馬交流,永遠學不好。

上海青浦或者嘉定松江馬場買一匹馬養著,就得燒掉20萬左右,這還是便宜的。

記得

一年奧運會,馬術選手從英國空運過來自己的馬匹都是百萬級。

所以,沒錢,真燒不起素質雞娃的專業級。

03

有錢人的卷,大多時候不是為了走專業路線,而是看起來專業。

有個朋友,是個企業的高管。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說,感覺之前給小孩提供的素質教育資源真的不錯了(光樂器小時候就試了十幾種)。但進了一所頂尖的私立之後,才知道自己做得哪夠了啊。

一個班20多個小孩,人人都會彈鋼琴,就她家娃為了避開琴童競爭選了民樂。以為這樣就能一直獨秀,誰知道別人家的小孩民樂器也會,冷門高階感的樂器人家還會。

就像影片中提到的豎琴,上次聽說還是在故事傳說裡。

精通音律與詩歌的少年大衛(公元前一千多年)暗中被膏立為王,靈敏的他被選拔到掃羅王面前,彈豎琴以平息王的煩悶。

多有文化感!多有歷史感!多麼的貴族!

要說,本來兩歲英文流利、三歲跳舞學琴、四歲玩馬術冰球高爾夫,這本來也沒什麼,哪個家長不想讓孩子多試多學啊?讓人接受不了的,是有家長暗戳戳的奮鬥,開口卻說,這都是小孩的興趣,隨便學學。

這兩三歲小孩的興趣也太豐富了吧,普娃連話都說不利索呢,就能靈光乍現,找到自己未來音樂家+藝術家+奧運選手之路了?

素質教育雞得太猛,最後溢位的都是過剩的焦慮。

魔都媽媽週末素質雞娃,一天消費9403,這到底算不算貴?

可還是有那麼多人執著,前赴後繼地要把素質教育的高階感搞起來。多半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透過抓住所謂貴族同款的愛好,就能讓自己和他們正面對話。

哪裡有這麼容易?你透過努力奮鬥是可以也去瑞士滑雪了,但人家早就輕輕鬆鬆站在阿爾卑斯之巔。

有人吐槽魔都媽媽的行程真夠密,早7點到晚9點,一天折騰14個小時,大半還都在外漂泊,“我這麼有錢幹嘛要受這個罪!一天去這麼多地方,累死我算了。”

然後就有人回覆,哈哈哈,到時候你可以請個保姆。

真的是懂行的老母親啊!那些外出要上素質課,趕場全都是配司機的保姆車。

這事兒我是怎麼知道的呢?隨便上個一線城市最頂級的素質班唄。

當你發現自己每次上課接娃奔赴教室,趕命一樣地換舞蹈服的時候,總會有幾個媽媽優雅地目送著穿戴整齊的娃走進教室。

剛開始我還很費解,這是時間管理界的大神嗎?還是擁有機器貓的任意門?後來才知道,還有一種操作叫做“司機+專車”。

04

這兩年有錢人又開始流行“新下鄉”活動了。

明明是個精裝版土豪,非要逃離城市去住北京上海的大農村。穿土布衣服,搞什麼田園生活養雞餵鵝。好像這才是人到達了境界,不求物質只求精神生活。

不少人羨慕,但這真的叫不追求物質生活?

那還花上百萬搞什麼舊房改造?直接給老鄉的磚房做保暖,民國建築拎包入住了不好嗎?(

最近連豪門一姐卡戴珊也把房子裝修成了雪洞,空無一物的宅寂風花了姐姐3000萬美金。)

幾千塊一天的酒店住著,說要體驗甘南原始生活;坐頭等艙來回飛一圈戈壁,說在沙漠裡徒步過才懂堅韌;穿土布棉服做舊的衣裳就是生態環保加樸素…那都是無印良品的價格,瞭解一下好伐?

看似躺平加佛系的優雅,根本就是錢堆出來的,我身為窮人羨慕什麼?

既然耗盡了全部力氣也也追不上,那就不如停下腳步吧!素質教育,豐儉由人,真的沒必要那麼卷。

喜歡滑雪,沒15萬坐頭等艙去瑞士,那也能帶小孩在帝都的軍都山雪場上找快樂;喜歡騎馬,沒有在魔都養馬圈地的經濟實力,也可以享受跑馬草原的幸福感。

況且有錢人買回來的貴族感,也不是那麼高階不可逾越。

身在海外的媽媽,說十五塊美金遛兩圈,還都是純種馬;土豪砸幾十萬一年玩冰球和橄欖球,在美加就是個日常休閒運動,辦公室裡幾乎人人會打。

他們一直在消費,不過也是在填平一個奢侈和日常的資源鴻溝啊。

只為讓自己的下一代不會對著巴洛克的建築感嘆,終於見到了哈利波特式的房子;看見男管家端個銀盤上wifi就瞎激動,露出好像第一次見識文明人的樣子。

這樣一想,好像大家也並沒有什麼差。

不過都是一群焦慮的父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