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餐吧談餐飲的好吃比營銷重要?

餐飲界的李建仁,他最後火了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素。

餐飲成了創業失敗率最高的行業,怎樣才能避免踩坑?很多大佬天天喊在嘴邊的做法,為什麼你學了就死?

餐飲無定勢,自己去實踐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不要相信權威,也不要相信大神,要靠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測試! 一切的經驗都不能照搬,生搬硬套是大忌。再權威的大神,即使自己再開店,也不能保證百戰百勝。

遇見餐吧談餐飲的好吃比營銷重要?

遇見餐吧談餐飲的好吃比營銷重要?

餐飲行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西貝賈國龍耗資3000萬、規劃已久的麥香村,經歷4次關店調整,最終仍然以叫停告終。市場瞬息萬變,如果簡單按照經驗行事,失敗將是大機率的事件!當然,錯了沒關係,找到原因,認清事實,馬上去改、實踐、測試。

好吃不重要

很多人單純地認為,只要把東西做好吃了,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如果以好吃為中心目標,那麼這個店也是不長久的但凡去那種有名氣的餐廳嘗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餐廳的菜,如果按照口味評判,頂多也就85分(滿分100分)!

這裡面有個最重要的原因:人是眾口難調的。天南海北各處來的人,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所以說,每個人的味蕾都是不一樣的,餐廳不可能達到每一個客戶的標準口味。如果你覺得還是以‘好吃’發家致富, 我覺得不太現實。事實上,你只需要把菜品味道做到:所有的人吃完以後,不一口吐到地下,說“這是什麼鬼東西,太難吃了,下次再也不來這吃了”,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如果來100個人吃,打出來的平均分能到70分,那就說明你這個產品已經做得非常牛了。

不要做正宗,正宗的都死了

在市場上,總能遇到一些品牌,忍不住地打出“正宗”的標籤。 說實話,正不正宗不是我們自己說的算,而是得到顧客的認類似於外地的臭豆腐,開到本地來,沒有嘗過正宗味道的可能食不出來,但是真正知道的人並不會踏入店內。原因很簡單:餐廳要賺錢,必然要按照當地顧客的口味進行調整。例如,在重慶吃火鍋,用老油才是正宗,但是在其他城市,用老油連食品安全部門這一關都過不了!所謂的正宗,是要消費者說的算,消費者滿意了,這才是正宗的本意。接著,我想補充:比起追求本就不存在的“好吃”,口味的穩定才是關乎一家餐廳的趨勢:口味越穩定,產品的生命週期越長,你的店才能開得越久!

營銷不是萬能的

餐飲生意不好做,特別是很多新手剛入行,店裡幾天沒人就慌了。他們往往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就是:營銷引流。朋友曾經介紹了一個餐飲新手,在北京的三里屯開了一家火鍋店。由於生意不好,虧損1000多萬。這家老闆四處想找懂營銷的人。事實上,不用內行,我們普通人作為食客,去品嚐後就會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東西難吃,價格死貴,你就是把人引來,別人也不會來第二次!

這老闆不聽勸啊,各種營銷挨個試,結果生意仍然一塌糊塗。唯營銷論,是大多數新人對沒有做好餐廳的唯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