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濟南名士輩出,歷朝歷代來千佛山留下足跡的歷史名人很多,有龍山文化時代的大舜、春秋時期的魯班、周代黔婁子、唐代秦瓊,宋代曾鞏,還有北齊魏收、元代張養浩、於欽,明朝邊貢、翁方綱,清朝乾隆皇帝、丁寶楨、王士禎、劉鶚(《老殘遊記》)、阮元、桂馥,近代有老舍、趙樸初、舒同、董必武、郭沫若、季羨林、徐北文等,他們先後在濟南遊歷或生活,留下了大量吟詠千佛山的詩詞文賦,為千佛山增添了無限的文韻墨香。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我們先從古代帝王與千佛山說起。據《史記》載,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上古時期虞舜帝曾耕田於歷山下,故又稱舜山、舜耕山,由此便可以推斷,歷史上第一位涉足千佛山的皇帝,無疑就是舜帝。

舜,目重瞳子,所以人們叫他重華,史稱虞舜。其人德高望重,才華超群,眾人推舉為堯帝佐理國家大事,後來他繼承帝位治理天下,使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關於舜耕歷山,最早見於《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耕歷山,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故事。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舜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明君,他在位三十九年,治理國家有方,深得百姓愛戴。但他的身世非常坎坷,幼年時曾受到不少磨難。舜的父親是個瞎子,名叫瞽叟,善琴瑟。母親名叫孟贏,與瞽叟結婚後生下二子,長子早亡,次子為舜。父母二人視舜為掌上明珠。舜也享受過一段幸福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不久,母親孟贏因病辭世,後來父親又給舜續娶了一位母親。繼母起初對舜還算可以,後來生了一男一女,便開始對舜疏遠,感情漸漸惡化,總感到舜在身邊非常礙眼,所以非打即罵,最後把他趕出家門。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這時的舜已經逐漸長大,跟著本村的私塾先生學到了不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尤其知道該怎樣孝順父母。為了不讓父母生氣,只好離家出走。他背上行李,依在大門外的樹上,哭泣了好長一段時間,戀戀不捨地向北方走去。越過一方方荷塘,一片片綠浪,一條條小溪,不覺來到歷山山頂,放眼一看,山和平地相連,荒田甚多。當地人居住的很是簡陋,皆為洞穴,顯示出東夷人當時的原始狀態。

虞舜在各處轉了一轉,尋到了一個山峪,樹木茂密,小溪潺潺,景色甚佳,便隨山就勢,建造草堂,圍起柵欄。農家小院很快建起,與當地穴居相比,顯得異常文明。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一天清晨,虞舜剛走到荒坡,正在用刨地,只聽一聲長嘯,山谷迴響。虞舜回頭一看,是一隻大象走來,虞舜並不畏懼。那象朝虞舜點點頭,搖搖尾、表示親近。虞舜摸摸象的身體,象晃晃膀子,親熱了一陣子後,那象便用長鼻,捲起石頭,向山坡遠處拋去,之後又用長鼻拔荊棵、叢木之類,清除乾淨,再用巨齒耕地,一壠壠,一片片,不多時便開墾了好多畝平整鬆軟的土地。以後,大象便與虞舜相依為命。

一天,大象馱著種子、農具,虞舜跟在後面,向田間走去。走到田間,虞舜剛把盛種的布袋開啟,準備撒種,就聽一聲鳥鳴,迴盪于山谷。虞舜放眼一看,竟是一隻巨大的鳳凰從天際飛來,落在虞舜的身前,撲扇著翅膀,表示親近,虞舜又撫摸著它的身體表示歡迎。然後鳳凰銜起布袋,飛向天空,均勻地把種子撒在翻好的田中。撒完後將布袋放下,朝著原來的方向飛去。虞舜朝著飛去的鳳凰揮手致謝,大象也朝著飛去的鳳凰點頭。

收割的季節到了,大象用長鼻拔莊稼。天空中飛來的鳳凰,也幫助虞舜收割,用嘴拔起銜著放在一塊。然後,虞舜將莊稼捆好放在象背上,馱到了場院裡。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一座糧倉矗立在場院內。虞舜準備到草堂內去取食物以慰勞象、鳳凰。誰知大象、鳳凰不見了。舜便到處尋找,卻無影蹤,於是急得流淚,隨大聲疾呼:“大象、鳳凰,你在哪裡?”山起迴音,震撼山岡。找也找不到,呼又呼不出,便揮淚痛哭。正在此時,忽有老者在山谷出現,隱士風度,向虞舜走來勸道:“先生,不要悲傷了,我看那鳳凰、大象,是為了給你解決困難來的,既然你的莊稼都收割完了,所以他們自然就走了。”

虞舜點頭稱是,便停止了哭泣,向著大象、鳳凰走去的方向,拜了三拜,然後自語道:“謝謝你們,我永遠忘不了你們的恩德。”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這便是舜耕歷山時“象耕鳥耘”的故事,現在千佛山舜祠內的壁畫上有所記述。另外還有“漁雷澤”、“陶河濱”、“帝舜南巡”、“逝葬蒼梧”等,在此不一一贅述。改建前的舜祠,亦稱重華宮。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說:“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書》,舜耕歷山也雲在此。”《書》指的是《尚書》,為現存最早的關於上古時代典章文獻的彙編,其中儲存了商朝及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據此推斷,這祠堂在商朝時代就出現了。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眾所周知,千佛山因千佛而得名,興國禪寺千佛崖上至今儲存完好的一百三十餘尊佛像,乃是千佛山的精華之所在。那麼,千佛山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佛像?它們是什麼時候開鑿的呢?這還要從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說起。

隋文帝於開皇元年(公元581年)代周立隋時,正值北周武帝毀法之令剛剛解除之時。文帝立隋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普詔天下,任聽出家為僧,並詔令天下人出錢營造佛教經像,令於五嶽下各立寺一所,詔令在其父楊忠生前建功之處襄陽、隋陽、江陵、晉陽各立寺一所。這就使佛教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得以進一步恢復,有文獻記載,隋文帝恢復佛教之始,天下之人從風仰慕,僅民間所有佛經就多於儒家六經有數十百倍之多。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隋文帝楊堅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相傳,文帝乃出生於尼姑庵,並由一個名叫智仙的尼姑撫養成人。西魏文帝大統七年(公元541年),楊忠攜妻呂氏住馮翊,六月的一天,呂氏生楊堅於當地的般若尼寺,因當時天氣炎熱,呂氏為嬰兒扇涼,不料未出月的楊堅因著涼而不能啼哭,楊忠夫婦為此十分著急,恰寺中有一尼姑名叫智仙,特有神異,她不僅使楊堅啼聲再發,而且還認為此孩有天佛神佑,當有大君之相,故請楊忠夫婦將楊堅寄養於尼寺中,並給嬰孩取梵名為那羅延,意為金剛不壞。就這樣,楊堅被留於般若尼寺中,由尼姑智仙撫養至十三歲。後周武帝滅法,楊堅已是大權在握,他曾使智仙隱居於皇宮之內,極力保護,使其免遭滅法之禍。

厲害了!原來這麼多名人都與千佛山有關,認識三個以上算您厲害!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廣興佛事,主要表現在度僧、建寺、修塔、寫經等。據載,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中,新造金、銅、檀香、象牙、石等佛像一萬六千五百八十四軀,千佛崖上的一百餘尊佛像正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至於為什麼在千佛山上造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是隋文帝的母親為濟南歷城人,他為紀念母親而做;有說是文帝出於當時政治方面的需要而做;還有說是因為其自身不可言喻因素所所為,到底為何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