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運動半壁江山的GoPro,還能一招吃遍天嗎?

憑藉著「我出錢、你出命」一樣的宣傳理念以及各種花式整活的挑戰廣告,紅牛這個本來只是歐洲「賣糖水」的飲料公司已經成為了戶外運動市場的半邊天。從雙板滑雪到高空跳傘,再到F1賽車或者特技飛行,在這些激發腎上腺素的運動專案中,我們總能看到紅牛的LOGO。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紅牛撐起了極限運動的半壁江山,那另外一半又是由誰來支撐的呢?

撐起運動半壁江山的GoPro,還能一招吃遍天嗎?

在我看來,這個位置讓運動相機品牌GoPro來坐可以說當之無愧。

GoPro定義了運動相機

GoPro最早誕生於2004年,當時30歲不到的美國小夥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因為找不到物美價廉的相機拍攝自己衝浪,在父母的資助下開發出了第一款自己的運動相機。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我愛發明」的運動相機理念一下子打動了全球極限運動愛好者。

以運動相機為核心,在十餘年的發展中,GoPro成功打造了GoPro Hero這一聞名世界的運動相機品牌,在全球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大力捧場下,GoPro也從曾經的家庭資助小品牌晉升成了市值14。71億美元的納斯達克上市企業。

這樣的市場表現不禁讓人生疑:大家都說相機市場正逐年萎縮,為什麼專注於細分領域的GoPro可以逆流而上,憑藉單一產品線奠定自己在運動相機領域難以動搖的地位呢?

始於運動員,賦予運動員

首先,GoPro是一款定位非常明確的產品。就像遊戲周邊品牌雷蛇的口號「始於玩家、賦予玩家」(For Gamers。 By Gamers。)說的一樣,GoPro也同樣誕生於運動員,或者說衝浪玩家的手中。作為該領域的目標使用者,尼克·伍德曼深知自己需要以及其他衝浪愛好者需要的是怎樣一款運動相機,自然可以讓GoPro直達使用者痛點。

同時,專注於細分領域也是GoPro能在相機市場萎縮浪潮中站穩腳步的原因。不同於其他廣撒網的相機品牌,GoPro在過去十餘年裡專注於運動相機這一個高度細分的專業領域。大眾消費領域雖然可以為品牌帶來更大的潛在使用者群體,但品牌很難同時培養海量使用者的消費習慣。

與其讓所有人都GoPro回來記錄生活,倒不如面向專業使用者定向推廣。運動相機的高門檻過濾掉了GoPro的潛在競爭者,運動相機背後的「記錄」剛需為GoPro提供了巨大的市場。與大眾消費者不同,專業使用者在選購運動配件時有著更高的品牌忠誠度,這也讓GoPro在相機市場萎縮的同時得以穩住自己的基本盤。

但這都不是GoPro可以一路走到現在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來,真正奠定GoPro「半壁江山」的,還是GoPro的營銷。就像紅牛一樣,為了增加曝光,GoPro想盡辦法登上一切能帶來曝光度的場合。GoPro字樣與四色方塊的標誌也隨著運動員一起,出現在大江南北,強化大眾對GoPro「運動」品牌的認知。

就像以LOGO作圖騰的紅牛一樣,無論在法國阿爾卑斯山,還是在美國的大峽谷,四個藍色方塊構成的圖案都能為GoPro帶來極高的辨識度,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是GoPro使用者,用的是GoPro產品。為了進一步擴大產品的知名度,GoPro甚至開始與部分知名的運動競技遊戲合作。即使在索尼第一方推出的競速遊戲的GT賽車中,你依舊可以憑藉熟悉的四色方塊找到GoPro的授權拉花貼紙。

精準的使用者需求探析、過硬的產品質量與出色的全球營銷,缺一不可的三種元素共同締造了GoPro的運動商業帝國。

GoPro的危機

儘管GoPro在過去十餘年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從GoPro過去多次裁員來看,GoPro也有著自己要面對的困難。首先,GoPro的成功建立在細分的專業相機領域和市場營銷,這雖然可以在市場變動時站住腳,但如果一般使用者的需求變化帶動了專業市場,讓專業使用者需要跟著大眾使用者的喜好來生產內容,這將對GoPro賴以生存的根基發起挑戰。

儘管GoPro在專業相機領域依然有著特殊的主導地位,但在短影片時代,非專業使用者大量湧入影片領域,讓原本「曲高和寡」的GoPro一下子進入到大眾視野中。除了大量非專業使用者,一同進入影片領域的還有過去並不被專業使用者所重視的大眾消費品牌,以及與之相關的全新內容呈現方式,比如穩定器、360度攝像頭,以及最重要的——大疆無人機。

以DJI mini 2為首的一系列消費級無人機給曾經的運動攝影市場帶來了極大的衝擊:過去運動員想獲得航拍視角,合租小型直升機進行拍攝是唯一的辦法。但在大疆等品牌的推動下,消費級無人機已經成為了GoPro之外,運動員拍攝的又一法寶。不同於固定視角的GoPro,無人機拍攝不但無需自己舉著自拍杆,同時還能給影片帶來全新的角度,使用起來也更加靈活。

面對大疆的挑戰,GoPro其實也拿出了自己的無人機系統:2016年9月,GoPro釋出了品牌首款消費級無人機產品——GoPro Karma。karma定價與大疆的Mavic Pro類似,憑藉GoPro的出色口碑,Karma本應是GoPro進入無人機市場的最好時機。但由於產品存在斷電問題,Karma在上市不久後就被召回。且由於Karma在體驗、配件等方面表現與Mavic Pro相差甚遠,更多地還是一個「空中的GoPro」而不是一個無人機,Karma的市場表現長期萎靡。在2018年GoPro的裁員計劃中,Karma部門首當其衝。

總結

儘管在其他領域GoPro的表現不算出色,但憑藉其專業運動相機的身份,GoPro在專業運動領域依舊有著難以撼動的影響力。無論從價格還是上手難度,抑或是政策環境來看,運動相機的市場始終比無人機要大得多。即使Karma出師不利,GoPro Hero這一王牌產品依舊能給GoPro帶來足夠多的曝光度。畢竟提到運動相機,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GoPro。

但在來自無人機或各類可穿戴相機的降維打擊下,GoPro能否穩住市場還是一個未知數。可穿戴相機的短板在畫質,而無人機的短板在上手難度與政策空間。要是這兩個問題得以解決,那未來的GoPro,很可能會被大疆超越。而GoPro引以為豪的四色方塊標誌,到那時候可能只能以貼紙拉花的形式存在於運動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