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物要小心:不僅你買的貨可能是假的,店可能也是假的

原標題:“雙11”購物要小心:不僅你買的貨可能是假的,店可能也是假的 來源:上觀新聞

一件絲綢面料的高檔服裝,在盜圖商家店鋪變成了價格低廉的尼龍面料;一款店主本人設計、本人當模特拍圖的經典羊毛女裝,被三四百家社交電商平臺店鋪盜圖、抄網頁詳情,以廉價面料仿款售賣……

跨平臺盜用爆款圖,抄襲原創店,甚至將售後好評和產品質檢合格報告等內容整體“一鍵搬走”,而後透過代工廠“打版”以次充好,低價誘導消費者下單購買高仿同款,正成為越來越多售假商家牟利的新捷徑。

眾多原創商家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說,跨平臺盜圖抄店行為的治理面臨“違法成本低、維權難度高、處罰力度弱、行業危害大”等諸多問題。網店盜圖抄店雖然不是直接製假售假,但其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僅讓消費者無法判斷真假、質量優劣,也讓原創商家的心血付諸東流,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傷害的是整個商業環境和市場秩序。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獲悉,繼江蘇常熟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全國首例網店跨平臺盜圖不正當競爭案後,2021年10月,浙江紹興市場監管部門也對抄襲一家天貓網店的某社交平臺電商網店進行了不正當競爭行政執法,對其處以罰款。

相關智慧財產權專家認為,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的行政執法,體現出對這一亂象以行政手段打擊市場惡性競爭的共識,也為治理跨平臺盜圖抄店亂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與侵權訴訟相比,行政手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維權更容易。”一位智慧財產權專家說。

原創商家頻遭跨平臺盜圖惡性競爭

在網路消費時代,商品的核心符號不僅包括商標,還有直接映入消費者眼簾的商品圖片、評價、網店的裝潢風格等。也正因此,原創商家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只為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但盜圖抄店讓這些努力打了水漂。

“85後”嚴力5年前開始在天貓開起窗簾店。如今,他的網店一年銷售額可超過5000萬元。生意好了,爆款多了,嚴力卻高興不起來——抄襲他的店鋪越來越多,已經嚴重影響到其正常經營。

嚴力介紹,除窗簾原材料和設計自己花費了大量資金和精力外,僅拍攝產品的圖片及店鋪裝潢,他一年就得投入上百萬元。另外,每款產品都需要出具檢測報告才能售賣,而一款產品光檢測甲醛就得600元起步。

不過,另一個社交電商平臺上很多店鋪直接搬用他的原創產品圖片、商品詳情頁,甚至檢測報告等。“我這邊剛出一個爆款,其他平臺商家就會迅速找布料製造商,把版型做出來,弄出圖案一樣的布料然後當同款賣。”

嚴力說,商家對跨平臺盜圖抄店行為進行投訴維權的難度非常大,經常會吃“閉門羹”,有的電商平臺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都不做處理,有的不法商家即使被處理了,過段時間又會換個“馬甲”繼續盜抄爆款商品。

中央美院畢業的周老闆夫婦,也遇到了跨平臺盜圖投訴難題。

周老闆說,其服裝面料用的是用純植物染料製成的絲綢面料,經過特殊加工,價格不菲。去年開始,他發現自己原創服裝設計和圖片,被很多社交電商平臺商家盜用,價格也極低。

“很多消費者反映甚至質疑另一個平臺同款才賣80元,為什麼我的賣這麼貴?還有的說,在聚會上被朋友認為身上穿的衣服只值幾十塊錢,很沒面子。”

“人家賣80的衣服,跟我賣800元的能是一樣的東西嗎?”周先生特地去盜圖店鋪買了一件,“到手一摸,就知道完全不是一樣的商品,盜圖店鋪賣的仿貨是尼龍面料。這些不法商家不僅搶走了我的流量和銷量,還讓我的店鋪聲譽受損。”

他多次向該社交電商平臺進行投訴,但並沒有什麼效果。“如果所有圖片全部投訴,工作量巨大,而且這個平臺沒有懲罰機制,圖片刪了商家還可以再上新的產品連結,相當於沒有違法成本。”有原創商家表示,一些社交電商平臺不僅維權通道不暢通,甚至還會縱容平臺內商家盜圖抄店帶來流量和銷量。

多位商家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反映,跨平臺盜圖抄店,不走法律程式很難處理。有商家為了方便投訴盜圖商家,專門在各電商平臺都註冊了店鋪賬號,但收效甚微。尤其是最近興起的短影片平臺,上面的盜圖抄店現象也很多,但幾乎沒有有效的投訴途徑。

淘寶商家原創設計的經典款及自拍圖被300多家社交電商平臺店鋪盜用 (上圖) ,很多店鋪連其簽名的手繪圖也一同照搬 (下圖)。

“盜圖的賺得盆滿缽滿,誰還去做原創?”

有商家指出,盜圖抄店亂象本質上是一種更為隱秘的新型售假方式:“消費者在使用識圖功能時,很容易被其他平臺盜圖店鋪的連結吸引走,產生混淆,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與傳統售假模式中主要假冒大品牌商家產品不同的是,這類跨平臺盜圖抄店行為的受害者,大多是中小商家,他們維權能力更弱,一旦錯過爆款短暫售賣紅利期,辛苦付出將功虧一簣。這類惡意不正當競爭行為,對原創中小商家的創新打擊,往往是毀滅性的。不僅會嚴重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還會嚴重阻礙整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消費升級,最終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迴圈。

一位原創商家介紹,他的店鋪就受跨平臺盜圖影響,利潤大幅下降。“因為這些盜圖的商家,我店鋪的退貨率普遍增加10~15個百分點。8月份的退貨率達到60%多。今年銷售額一個多億,利潤只有一兩百萬,而盜圖的賺得盆滿缽滿,這樣下去市場秩序很快就亂了。做原創的商家賺不到錢,誰還去實拍、做原創?”

他補充說,據他了解,有盜圖的商家一年可以賺兩三千萬元。因為盜圖商家沒有庫存、拍攝成本,只負責運營賣貨。

另一位商家說,她自己設計、自己做模特拍圖的一款服裝,因面料好、版型好、做工好,一上市很快就賣爆了,在2017年的“雙十一”賣出3萬件。此後,由於其他社交電商平臺店鋪廣泛盜圖,自己店鋪的銷量出現肉眼可見的斷崖式下跌,2020年“雙十一”這款衣服只賣出700多件。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將這款衣服的主圖在一個以低價聞名的社交電商平臺上搜索,發現盜用的店鋪達到300多家,很多詳情頁面(包括手繪圖)都一模一樣,有的只是在盜用的圖片上ps了一個自己的品牌,其中,很多店鋪的銷量顯示已超10萬+。

值得警惕的是,由於盜圖抄店成本低、利潤高,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盜圖產業鏈。

多位商家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反映,現在有不少第三方軟體可以“一鍵搬店”,從產品介紹、主圖排序,到詳情頁的設計、風格,都可以直接照搬到另一個電商平臺,有些仿品店還會改一下品牌的名稱,“膽子大”的仿品店連名稱都不改。

國風女裝店主寧子,曾參加過第三方機構的電商培訓班。據她介紹,培訓班裡有很多店主就是專業做盜圖抄店的店主。“他們不僅有微信群,交流如何盜圖不容易被投訴的經驗,還有一些‘技術派高手’,告訴大家怎樣透過技術手段,來規避平臺的原創保護系統。”

對於訴訟維權,大部分受訪商家表示,因其缺乏法律知識基礎,也不知該如何申訴,聘請專業律師進行訴訟,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成本與所獲賠償不成正比,使他們對此只能望而卻步。而且一件爆款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可能在開庭過程中,這一個爆款的生命力就結束了。”一位商家人士表示。

多地市場監管認定:跨平臺盜圖抄店構成不正當競爭

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絕大部分商家認為,對跨平臺盜圖抄店亂象,所有電商平臺都應該積極承擔起治理的責任和義務,幫助商家更好地有序成長,而不應縱容商家盜圖抄店。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跨平臺治理的監管,尤其加大對社交電商等平臺的查處力度,保護真正做原創的好商家,否則堅持原創的創新力量只會越來越少。

監管離不開法律法規的支援。目前,我國涉及盜圖抄店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著作權法》《商標法》等。不過,由於《著作權法》《商標法》多為民事訴訟,商家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對盜圖抄店的直接打擊力度還有所欠缺。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智慧財產權資深律師劉彬認為,利用“一鍵搬店”等類似工具進行搬運,其主觀惡意尤其明顯,侵權過錯程度較深,侵權行為導致權利人的損失也較嚴重。盜圖行為實質上惡意搶佔了他人店鋪“流量”,誤導了顧客,搶佔了他人店鋪的客源。這種“搭便車”的行為不僅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且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構成不正當競爭。

今年6月,江蘇常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全國首例網店跨平臺盜圖不正當競爭案。2021年年初,江蘇常熟天貓商家孫先生髮現自己拍攝的貨架商品圖片被一家社交電商平臺的店鋪盜圖,他和妻子當模特,花錢請人拍攝的產品主圖、商品詳情頁(裝潢)、產品包裝圖及質檢報告等均被盜用。常熟市場監管局在接到孫先生舉報後,調查認定盜圖商家的行為影響了公平有序的競爭秩序,對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的誤導,對盜圖的商家處以罰款5萬元。

面對調查人員的詢問,該盜圖商家承認“之所以盜圖是因為孫先生的店圖拍得好、銷量大、好賣”。

記者從浙江紹興市場監管部門獲悉,對於原創商家反映日漸強烈的跨平臺盜圖抄店行為,該局高度重視,已於10月中旬查處一家社交電商平臺的盜圖網店,並處以罰款。該網店將天貓平臺一家窗簾旗艦店熱銷第一的原創圖片、商品詳情頁及質檢報告全部盜用,構成不正當競爭。

劉彬說,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以不正當競爭對網店跨平臺盜圖案進行執法查處,為治理網店跨平臺盜圖抄店亂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與侵權訴訟相比,行政手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維權更容易”。

在採訪中,不少商家還表示,希望各大電商平臺能有協同處理機制,對跨平臺盜圖亂象採取嚴厲措施進行打擊治理。

欄目主編:顧萬全

本文作者:中國經濟週刊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曹立媛

“雙11”購物要小心:不僅你買的貨可能是假的,店可能也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