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人活一世,細心留意不難發現,現在各大企業在招納賢才時,都有一項重要標準,那就是要求應聘者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可見,責任心已經成為考察高階人才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責任”二字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字眼兒,然而真正知道它分量的人並不多見。責任沒有重量,但卻比泰山還重;責任沒有色彩形狀,卻能勾勒出一個人的精神風貌,且能折射出一名工作者最起碼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質。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無論進入哪一行業,從事何種工作,都一定是勤勉負責、忠於職守的,這樣的人才能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極致,因此企業納賢把責任感當成重要考核標準就不足為法了。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大部分企業都想找到既有潛質又有責任感的人才,但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企業更願意重用潛質一般但責任感較強的人才,而不是極富潛質但卻沒有一點責任感的人。

一個人身上即使埋藏著金子般的潛質,如果沒有那種高度負責的精神,那麼這樣的潛質即使被挖掘出來,也不能為企業和社會所用,充其量只能成為一種利己的工具罷了。

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即使潛質略差一些,經過企業系統的培訓和悉心的培養,一樣能成為可用之才。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有一句格言說得好:“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我們在工作崗位上存在一天,就必須要“在其位、謀其政、做其事、盡其責”,勇於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要計較分內的事還是分外的事。

譬如,一名醫生,分內之事無非是為病人提供診斷、開藥、治療等醫療服務,給予病人情緒疏導和人性關懷則是分外的事,普通醫生只想做好分內的事,覺得分外的事並非是自己的職責所在,但一流的醫生一定不會這樣想,他會把分外之事做得像分內之事一樣好。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其他工作也是一樣,我們不能把分內之事和分外之事劃分得太過清楚,而要充分考慮到企業和社會的需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幹好。

小王是一家網路公司的技術員,主要負責網站建設工作,有一次他先後提交了三份網站建設的方案都沒有透過,客戶始終對他的構想感到不滿意。客戶提出了許多要求,一次又一次地讓他修改,小王感到不耐煩了,就打算放棄這筆業務。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經理。經理問:“你跟客戶認真交流過嗎?”小王搖搖頭說:“一直以來都是業務部門負責跟客戶溝通的,我是技術部的,聽到的都是業務部的反饋資訊,沒有跟客戶直接交流過。”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經理說:“既然客戶提出了這麼多修改意見,我想你還是當面和對方交流一下比較好,這樣你就能更直接地瞭解客戶的需求,免得改來改去做無用功。”

小王不高興地說:“跟客戶溝通是業務員做的事情,不是我的職責所在,我不想去見客戶。”

經理對小王的工作態度很不滿,但是沒有馬上發作,而是耐著性子繼續問:“你對該企業的平臺需求做過調研嗎?”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小王說:“做調研是策劃部的事情,他們現在在忙別的專案,抽不出時間調研。我覺得宣傳型網站只要有一個框架就行了,用不著搞什麼調研。”

經理聽到小王的回答後,忍不住發火了:“你這是什麼態度?建設網站不調研,跟客戶根本就沒有交流過,隨隨便便做出幾套方案就交給客戶,哪位客戶能接受?”

小王反駁說:“那些工作根本就不在我的職責範圍之內,是業務部和策劃部沒把工作做好,怎麼能怪我呢?”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經理生氣地說:“把網站建設好終歸是你的責任吧,現在你沒把這件事做好,難道不是你失職嗎?”小王聽了這話,立刻啞口無言了。

無論你是在一線工作,還是身擔大任,面對職責較差或職責模糊的情況時,千萬不要推諉搪塞或置身事外,而要勇於挑起重擔,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這樣才能成為企業信賴和重用的好員工,才能在公司獲得更大的發展。

我們既要對公司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需要注意的是決不能為了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而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而要致力於為公司服務的同時造福社會,這才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的表現。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

日本頂級傢俱品牌的創始人秋山利輝認為,對於一流的匠人而言,人品永遠比技術重要,他培養的人才絕不是為自己服務的,而是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服務的,正是憑藉著這種高度負責的精神,他門下的弟子才造出了一流水準的傢俱,成為了業界最受青睞的高階人才。

我們要想成為某個行業的佼佼者,就必須舒展自己的生命格局,讓自己面向更廣闊的世界,使自己擺脫狹隘的意識,成為社會和時代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