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來了 車險怎麼上?|中國汽車報

「本文來源:中國汽車報」

無人駕駛來了 車險怎麼上?|中國汽車報

無人駕駛來了 車險怎麼上?|中國汽車報

近日,瑞士再保險公司與百度公佈了一項新的合作計劃,瑞士再保險將為百度自動駕駛業務提供風險管理知識和創新保險產品。

在此次合作中,瑞士再保險與百度將落地首個為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定製的自動泊車產品險。未來雙方的合作將延伸到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智慧駕駛艙、無人駕駛出租車以及其他自動駕駛產品的風險管理研究和保險設計。預計雙方的嘗試會為無人駕駛領域的車險開發提供不少關鍵性資料,比如風險因子篩選、產品定價、理賠及核保資料標準等。

無人駕駛車險尚屬全球空白

2017年,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曾表示,他認為無人駕駛汽車還需要再過15年,才可能對整個保險行業產生顯著影響。如今差不多5年過去了,曾經被認為還很遙遠的無人駕駛已經開始與車險行業產生關聯,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

10月29日,在深圳召開的2021自動駕駛低速無人車商業應用標準釋出會上,由深圳市智慧交通行業協會牽頭低速無人車領域超過57家單位和112位專家共同編制而成的《低速無人車城市商業運營安全管理規範》團體標準正式釋出。《規範》共9部分,其中第3部分是《商業運營管理流程、監管存證要求及保險流程》,明確規定低速無人車城市商業運營需要購買保險。

但事實上,無人駕駛車險目前仍屬空白領域,保險業內人士介紹,全球保險業均沒有直接可以覆蓋無人駕駛所有風險的險種。

深圳一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專注於低速無人車開發運營,該公司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詹培勳

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目前國內尚無專門針對低速無人車的車險品種,眼下在園區中執行的低速無人車多購買的是財產險和第三方險,而非車險。

然而,該類車型對車險其實是有需求的。詹培勳介紹,低速無人車如果在園區內撞到私家車,給予對方賠償後,自身的損失卻只能“認栽”;相反如果是私家車撞上了低速無人車,對方給予的賠償也不會按照車險的賠償標準,而是按照“撞上園區裡的一根電線杆”來處理。因為低速無人車並沒有被定義為機動車,所以在保險方面存在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地帶。

行業內對此也曾有過探索。2020年下半年,針對無人駕駛重卡遇到的保險難題,上汽保險銷售將風險按照場景分解,推出組合險種,儘可能排除風險點,設計出集車險、財產險、產品責任險於一體的組合保險產品,成為國內自動駕駛商用車領域的首批保險產品,幫助車企降本、降費、進入新市場。據瞭解,去年9月至今年3月間就發生了3次理賠。上汽商用車技術中心認為,這一保險方案有效控制了風險,很值得購買。但之後,再鮮少聽到無人駕駛保險相關的訊息。

無人駕駛來了 車險怎麼上?|中國汽車報

法律應於產品先行

自動駕駛保險聲量不高,根源在於保險企業的“不著急”。

熊貓保險科技聯合創始人彭釗

介紹,目前保險公司最關心的是新能源車險,因為眼下車險條款仍然是基於原有燃油車的資料,顯然已經不適用於新能源汽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市場需求和矛盾也越來越凸顯。而無人駕駛固然會給保險行業帶來顛覆性改變,但在很多保險業人士看來,自動駕駛技術目前仍處於概念階段。

以自動泊車險為例,這種探索雖然有意義,但沒有多少價值。一方面,隨著新一輪車險費改,幾乎所有的附加險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涵蓋了所有附加險的車輛損失險。換言之,車險內容在做簡化,所以即使推出自動泊車險,很有可能也會被合併到車輛損失險之中。如果自動泊車險被合併,就意味著不能產生收益,對於不能產生收益的產品,保險公司必然沒有動力推進。另一方面,目前輔助駕駛功能並不屬於車險除外責任,也就是說如果因自動泊車而出險,保險公司會給予賠付,會有消費者願意在已經被保的內容上多花一份錢嗎?

事實上,無人駕駛車險產品的設計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風險測算以及定價問題會更凸顯。從人工駕駛向有條件自動駕駛到完全自動駕駛的轉變過程中,駕駛主體由人類駕駛員過渡到車輛系統;保險責任的主體由駕駛員過渡到汽車生產商、系統設計商、零配件供應商、通訊提供商和路政輔助設施提供商等;保險責任由傳統車險過渡為囊括了產品質量責任險、網路安全風險、資料安全風險的綜合產品。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一種多技術的整合,無人駕駛及其產生的交叉責任所帶來的風險管理非常複雜,給行業提出全新挑戰。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整個保險領域的危險發生機率與型別發生變化,傳統業務會被徹底顛覆,未來將進入較冗長的責任界定階段。

所以彭釗認為,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是車輛技術的升級,也會對包括車輛管理、交通規範等在內的整個交通體系提出挑戰。所有的商業保險都要以法律作為依據才能界定責任。在沒有相應的交通管理法規出臺時談無人駕駛車險,還為時尚早。

無人駕駛來了 車險怎麼上?|中國汽車報

中國市場優勢明顯

無人駕駛車險的設計難度很高。對此,瑞士再保險相關發言人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目前無人駕駛保險的最大難題是需求多樣,但可用於定價的資料卻極其有限。新技術的發展驅動很多企業應用不同的技術方案、商業模式,探索不同的應用場景,需求的標準化和產品的標準化難度較大,有限的歷史資料和對於資料保密的要求,都增加了產品設計的難度。

但上述發言人也同時指出,從自動駕駛發展水平來講,中國市場處於相對領先的水平。中國對於智慧網聯汽車發展一直高度重視,為相關保險的制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另外中國有很多從事自動駕駛研究和實踐的企業,提供了必要的產業基礎。

上述發言人進一步表示,自動駕駛技術在經典駕駛場景中,大量引入新的影響駕駛的風險因素,涵蓋駕駛過程中的感知、決策、控制各環節,以及支撐功能實現的硬體和軟體,驅動保險業圍繞新技術和新場景與時俱進地創新。險企需要加深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理解,廣泛收集歷史資料、測試資料和必要的模擬資料,基於全球自動駕駛的實踐,建立新的評價體系,量化新的風險,既要建立現有監管框架下可以快速落地的產品體系,也要面向未來進行前瞻性研究。

對於自動駕駛領域日益湧現的保險需求,上述發言人預測,自動駕駛商業車險短期會以現有產品為主,結合自動駕駛場景進行組合和微調;中期如果政策能夠進一步開放,則可以引入更多的因子用於風險定價,並進一步區分人駕駛和車駕駛的不同責任。除了上述因素外,還要重點考慮網路安全風險的影響。

車車科技相關負責人也判斷,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一方面有待於技術進步與成熟,另一方面也需要監管引導和創新。目前來看,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此同時,無論乘客自己是否開車,都希望自己的安全被保護,人們依然需要保險。保險行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行業,未來將誕生更適應無人駕駛汽車普及後的險種,更豐富的使用場景,行業生態鏈也可能更長。

CCCIS中國業務總監劉斯昀

則直言,面向未來的用車場景進行與之相適應的產品探索和服務創新是非常必要的,但圍繞無人駕駛的產品設計與體系建設,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與探索。他同時提出,行業相關企業要避免“蹭熱度”和“賺噱頭”,務必避免以套利為出發點的短期行為,而是要腳踏實地、遵循規律地去創新和積累,建立起正向的盈利模式進而保證可持續發展、保證服務品質,為行業和消費者,也為企業自身發展做一些實事。

文:郝文麗 編輯:焦玥 版式:劉曉燁

無人駕駛來了 車險怎麼上?|中國汽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