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底了,電動汽車續航、充電等六大痛點還在

這是汽車人參考2020年終盤點第三篇文章,聚焦在電動汽車技術發展上,重點關注動力電池。

動力電池的技術,本質上都應圍繞著

解決終端使用者的痛點

來發展和創新,而2020年,終端使用者對於電動汽車的六大痛點有了變化。

都2020年底了,電動汽車續航、充電等六大痛點還在

1。 續航里程:表面上已經解決

目前純電池汽車釋出的續航里程基本能達到500公里以上,隨著使用者對電動汽車的瞭解逐步加深,使用者對實際續航里程的感知在一般條件下(常溫續航)打八折,夏季開空調(高溫續航)降10%,跑高速(高速續航)再降5%,冬天開暖風(低溫續航)再降10%。

針對於這一痛點,主流電池技術仍然朝著高能量密度發展,正極材料繼續往三元高鎳走,把電芯做大(特斯拉4680);結構上更加整合,去除中間部分,更多的標準化大模組和CTP產品逐步落地,也出現底盤電池CTC的概念。

此外,今年固態電池傳出了積極的訊號,量產時間可能會提前。

2。 安全:自燃頻發,仍需查漏補缺

電動汽車自燃事故依然屢出不窮,涉及的品牌也越來越多,燒一輛就是一個新聞。因此,電動汽車安全,特別是電池安全,一直都是技術層面關注的重點。

針對於這一點,磷酸鐵鋰電池重新回到人們視野,裝機量不斷上升,大機率會超過三元電池。

而三元高鎳電池出現了折中方案,部分車企從811體系退回到了523體系,另外也出現了高電壓單晶電池(鎳55)。

從系統級別上,更多地採用隔熱材料、排煙結構以及主動熱管理技術等,實現“只冒煙不起火”。

都2020年底了,電動汽車續航、充電等六大痛點還在

3。 成本:另有一套打法

電動汽車的成本大部分依賴電池成本的降低。

從技術角度上看,磷酸鐵鋰電池、三元少鈷電池(包括四元電池)、高電壓單晶電池,以及CTP、CTC本質上都是追求降低成本。

目前預計,在2025年左右,主流電動汽車全生命週期的持有成本與燃油汽車基本持平;到了2030年左右,主流電動汽車首次購買成本會低於燃油汽車,在不依賴於補貼和政策的前提下。

今年電動汽車也出現了新的打法,瞄準年輕使用者代步出行的小型電動車,價格不能超5萬元,而且是家庭第二輛車,代表是五菱MINI EV。

Mini EV的35歲以下使用者佔比達76%,多為公司企業職員,而20-30歲使用者佔比40%,多為增購。

都2020年底了,電動汽車續航、充電等六大痛點還在

4。 低溫適應性:依然是行業難題

電動汽車冬季掉電厲害,本質是由電池材料特性決定的,無論磷酸鐵鋰還是三元。

在技術上,可以透過材料改性、BMS標定、保溫設計、內外加熱等方式加以改善,但在使用者體驗上,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變化。

熱泵空調會在今後的新能源車型上越來越普及,但是成本會上升。

5。 保值率:僅能從商業模式去解決

電動汽車保值率太低,一直都沒有形成穩定的二手車市場,也是很多使用者不願意購買的原因所在。

目前看到的解決方式是採用換電的模式,但換電的推廣,需要電池包的標準化,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推廣也是天方夜譚。

都2020年底了,電動汽車續航、充電等六大痛點還在

6。 充電:再完美也無法匹敵燃油汽車

充電樁建設這幾年已經不再提及了,或許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大城市讓使用者擁有家用的充電樁。

從充電速度來看,目前最高水平可做到30分鐘充滿80%,即使預判到2025年能夠達到15分鐘,但是依然無法與燃油車相匹敵。

小結

回顧2020年,電動汽車續航、安全的基本痛點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保值率低、低溫適應性差、充電速度慢等問題還沒有太清晰的解決思路。

基於以上分析,電動汽車在短時期內(5年)並不具備讓使用者主動首次購買的吸引力。

都2020年底了,電動汽車續航、充電等六大痛點還在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轉發此文,關注“汽車人參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