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要說去年比較火的造車新勢力,非賽力斯莫屬。在華為的加持下,賽力斯可謂名利雙收。然而,自從被華為更為器重的AITO 品牌釋出後,風向好像有些變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多位賽力斯 SF5 車主表示,華為智選 SF5 已經無法預定,或已停產。相關賽力斯門店都改成 AITO 品牌了,華為智選 SF5 也已經暫停預定,展車都下線打折賣。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這個操作,可謂傷了一票老車主的心,這是變相停產的節奏啊。有車主表示,提車不到兩個月,現在連品牌都沒了。甚至有車主揚言要聯合一起維權,還發文指出賽力斯SF5存在八個問題,集中在:剛買就停產停售、實際油耗比宣傳高、續航虛標、車機卡頓等。多位車主在帖子下評論稱自己剛買車不久,就遭遇停產停售的問題,由此衍生出車輛保值低、售後服務缺失等其它問題。

隨著事件不斷髮酵,賽力斯官方釋出宣告《給賽力斯SF5使用者的一封信》稱,稱將會全力建設全新工廠,以此來擴充產能,並會繼續提供包括 SF5 和問界 M5 在內的更多新產品,目前 SF5 也可以透過官網預定。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賽力斯在文中承諾,賽力斯SF5全系的首任車主,除了享有三電系統8年/16萬公里質保之外,還將額外升級享有整車和增程器的終身質保。

不知道這個操作,能否讓賽力斯老車主們心情緩和些?如果是你,你還會下訂嗎?

那麼問題來了,賽力斯是在為AITO品牌讓路嗎?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眾所周知,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和AITO問界M5均為小康集團旗下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新能源汽車車型。

2021年4月19日,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首款車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型在上海車展正式釋出。有了華為的背書,賽力斯 SF5借用華為銷售渠道,上市之初訂單成績也相當不錯。它所屬的小康集團,也是從連虧3年,變成了多日漲停,股價直接飆升了近百億。但隨著熱度過去,產品力還是第一關鍵因素,賽力斯SF5銷量與市場熱度並不匹配。據乘聯會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累計銷量為6997輛。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不過時隔8個月之後,雙方合作的第二款新能源車AITO問界M5正式釋出,售價25萬元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問界M5的打造上,華為在整車設計、技術等領域的介入更多了,參與度也更高。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 、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甚至親自為問界M5站臺演講,足見華為對該車的重視程度。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只是,從整個產品釋出會看,小康股份和賽力斯的參與感並不強,據業界分析,除生產端外,華為幾乎涉及了問界M5從設計到營銷的各個環節,小康股份和賽力斯也被認為只是在其中充當代工廠的角色。不出意外的話,在看不到前景,沒有銷量支援且不能帶來盈利的“吞金獸”賽力斯,大機率逃脫不了停產或被收購的命運。

或是得益於華為的大力宣傳,問界M5在終端市場的表現似乎不凡。有報道稱問界M5釋出96小時(4天)預定量已經超6500臺,均是交了1萬元定金的使用者。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不過,對於問界M5,外界很多人表達了這款車的看法,基本和華為智選SF5沒有太大改變,換句話說,問界M5可以被看做是華為智選SF5的“改款”版。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車身尺寸方面,問界M5僅比華為智選SF5長了70mm,寬和高沒有區別;軸距上,前者比後者僅長了5mm。外形上,問界M5比華為智選SF5僅在前格柵、車燈和尾燈上做了微調,其他方面兩車基本一致。

內飾上,兩車都採用了簡潔風格,透過體驗可發現,原本在華為智選SF5上的中控豎屏,在問界M5上改為了橫屏,整體螢幕尺寸也變得更大;中控臺方面也做了小幅修改,增加了杯托架,除這亮點之外,再無明顯亮點。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另外,兩車在動力引數上也極為相似。不同的是,在去年12月23日華為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餘承東表示,“華為鴻蒙智慧座艙將首次搭載在問界M5中。”由此也就意味著,在智慧網聯方面,擁有最新技術支援的問界M5一定更優秀。

會是華為的棄子嗎?曾經聯合華為的賽力斯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EV說

事實上,汽車廠商的產品迭代再正常不過。不過,決不能喜新厭舊,推出新品不代表就一定要拋棄老品,至少在相應的售後上應該繼續保持應有的服務。當然,賽力斯的做法肯定還是跟利益有關,畢竟,新車更有市場,利潤也會更高,因此,產能自然而然就會有所傾斜。但作為一家有責任有擔當的車企,除了賺錢,是不是也得考慮一下品牌的口碑呢?而對於那些曾經支援過你的使用者,是不是也應該更加厚道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