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經常將“偉大的公司”掛在嘴上的某手機創始人,也決定要進入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了,這不是第一個想製造新能源汽車的手機企業,再往前看,房地產企業、通訊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都想進來,且有人已經成功了。

雄厚的資金當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原因在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工業標準,也就意味著對研發、製造技術的要求門檻低,只要能符合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要求,就可以成立一家新能源車企啦。

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對於常人來說這很難,但是對於很多行業大佬來說並不是問題,王傳福就說過:50個億對很多大佬來說都不算錢。況且很多車企供應商如麥格納國際、採埃孚、博世、大陸等等,完全可以提供成熟的整車配件。

上海電驅動、聯合汽車電子UAES、大郡控制DAJUNTECH、雙林德洋、BorgWarner博格華納、Nidec尼得科可以提供技術成熟的汽車電機;國內的寧德時代讓海外車企都要排隊等候,便宜一點的汽車鋰電池也能買到。華為、微軟以及國內很多網際網路大廠,也能提供智慧車機系統。

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可恕我直言,縱觀已經實現量產的新造車勢力,10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我承認這句話誇張了一些,但是沒有這些新造車勢力那麼誇張。如何將一堆汽車配件組裝在一起,甚至都不需要這些新造車勢力花太多精力,江淮、海馬雖然製造私家車不太行,但是給新造車代工,依舊能幫他們解決很多知識的盲區。

但是造車這件事兒,確實需要長久的積累,否則知識盲區真的太多了。即便可以外採各種配件,可以組裝出來一臺車,但是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機械調校很關鍵,不管汽車如何發展,底盤是永恆不變的主題,除非你飛上天。

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底盤調校很難,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經驗和專業人士,這是海外汽車大廠的底氣,另一方面,即便技術成熟了,底盤調校也是需要海量資金來支撐,最後,每一項技術都是有智慧財產權的,海外車企百年來的沉澱,給中國汽車工業製造的最大的障礙,就是辛辛苦苦攻克難題後,發現人家早就申請了技術專利,貴不貴不說,賣不賣都是問題。

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新能源汽車是國產汽車的一個機會,就是從很多方面繞開了這些海外車企的技術專利,畢竟新能源汽車技術還有很多待開發的空白,但並不代表可以全部繞開,吉利收購路特斯,看中的無非就是來自F1的底盤調校,否則賣一臺虧一臺的超級跑車,對吉利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問題來了,新造車勢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底盤就像大廈之地基,做不好這一點,就別說這棟樓多麼高大、設計多麼完美、功能多麼出色,哪怕是一線城市的高檔精裝房,地基鬆鬆垮垮你會買嗎,一平米2千你住不住?

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當然會有人冒險,網際網路出身的新造車勢力團隊們造車技術可能一般般,宣傳起來是一套套的,總能忽悠到不少人,況且還有限行、限購的“利好政策”。不過那些被宣傳的高大上的、貌似已經要“顛覆純燃油汽車”的純電汽車,來來去去就是抱著“智慧化”不放手,妄圖用一套車機系統,來帶偏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這種行為你覺得靠譜嗎?

智慧化重要嗎?你每天上下班那一個小時的時間,需要在車裡和人工智慧聊天嗎?當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司機之後,需不需要那些攝像頭幫你監視著四面八方?其實和十二缸發動機一樣,新鮮勁過了也就無所謂加速快不快了,花哨的車機系統用久之後,你可能更關心每月的那點免費流量夠不夠,最後還得連著手機聽音樂,有藍芽就夠了。

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我們國內對新能源車企的扶持力度是舉世無雙的,正如上文所言,這是我們繞開海外車企技術封鎖的機會,但正是因為這些利好政策,讓很多“局外人”看到了機會,擅長玩跨界的網際網路精英們,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那麼新能源純電動汽車能買嗎?當然可以,但你要看清楚它們的品牌背書,我個人建議選擇傳統車企的子品牌,比如比亞迪、長安、吉利、上汽、長城等大廠推出的新能源汽車,不能說他們的技術就一定比新造車勢力好,但是最起碼人家售後服務和長期質保有保障,而且態度是端正的——目前新能源汽車是純燃油汽車的“替代和過度”,而不是新造車勢力嘴裡的“顛覆和取代”。

恕我直言,縱觀新造車勢力,十個裡面有9個不靠譜

顛覆傳統並不容易,顛覆傳統重工業更不容易,汽車作為重工業的核心代表行業之一,不是手機、不是電腦、不是共享充電寶,改變一個重工行業的執行規則和底層邏輯,舉國之力都是一個百年大計,如果新造車勢力的創始人拍拍胸脯立個flag就能改變,就能三五年超越和顛覆純燃油汽車產業,那我們早20年前就在高科技領域吊打美麗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