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的充電樁,要數量還是保質量?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技術、盈利模式在變革中逐漸完善與清晰,各方勢力所要實現的,是將更多的充電樁設定在更多適宜的位置上。

“下沉”的充電樁,要數量還是保質量?

不斷提升的市場規模

自2012年以來,新能源充電行業政策出臺20多項政策,涵蓋規劃、支援和補貼等多個方面。地方層面,已有29個省市對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採取推動政策,為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掃清市場障礙。廣東省要求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今年內實現全覆蓋、小區停車場充電設施逐步實現100%覆蓋;重慶選擇節點位置改建和新建500多個超級充電樁,續航里程400公里的電動車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充電;合肥於新建公共停車場和辦公樓、商場、酒店等公共建築均配備充電樁,今年還將新建各類充電樁8000個……緊跟產業發展形勢,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展開。

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充換電領域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發展。標準的確立是我國中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互操作性比其他鼓勵電動汽車普及的國家更具優勢的重要原因。中國GB/T(國標)、歐洲CSS(歐標)、美國Combo、日本CHAdeMO、特斯拉快充這五種主流汽車快速充電標準中,我國的標準貫徹地更為堅定。美國已經提出實施新標準,歐盟正著力解決雖有共同充電標準但支付系統紊亂的問題。

“下沉”的充電樁,要數量還是保質量?

持續“下沉”的利好

消費者在考慮入手新能源汽車時,更多看重充電方便與否、充電效率的高低,這些都直接影響用車的便利性。據2021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調研資料,40%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車主抱怨充電時間過長,高達72。5%的的人認為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太少。這和充電樁的數量及佈局,乃至後程維護與服務息息相關。

今年1-5月,我國電動汽車充換電用電量達102億度電,同比增長了34。18%,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充電樁缺口有待填補。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頻繁且成效顯著。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共銷售106。8萬輛,與燃油車銷售量旗鼓相當,可見其低成本通行等優點深受大眾喜愛,但續航能力不足、爬坡能力不足、後期保養費用貴、電池壽命短、充電難等問題也逐一暴露。國資企業主要維護高速公路沿線充電站,私營企業通常在城市和農村安裝相關充電設施的現況也讓充電樁的城鄉佈局和服務能力存在差異。充電樁的後續維護也存在問題,充電樁投入大回報週期長是共識,偏遠地區利用率低更難言回本、盈利,遠比城市地區複雜的建設情況讓殭屍樁、建成即淘汰等情形屢屢顯現。

“下沉”的充電樁,要數量還是保質量?

此時,三、四線城市透過制定地方性建設補貼、設定充電服務費上限等政策促進充電基礎設施的“下沉”,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網點化增量,同時支援相關企業佈局全品類智慧充電樁,蓄勢城鄉新能源“最後一公里”,將帶動我國鄉村市場和城鎮市場等多維度場景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