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最近看了一本書《稀缺》,作者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一個現象,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這其實只是表面現象,因為即便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症人群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作者指出,窮人之所以陷入貧窮,是因為長期形成的稀缺心態。那麼,稀缺心態究竟是如何導致貧困的?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1 什麼是稀缺

稀缺不是指客觀上的物質稀缺,而是說的一種稀缺心態。領導要參加一個會議,讓你替他準備幾天後要在會議上做的工作報告。會議之前的這幾天,你埋頭苦幹,報告的大方向基本已經寫好了,但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令你搖擺不定。眼看交報告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你再也沒有磨蹭的時間了,這個時候你就會心急火燎,把其他事情都推掉,開始全神貫注地工作,因為這個時候完成領導的報告是最緊急的事情,只關注手裡的工作,這時候也進入了稀缺的狀態。稀缺,會迫使人做出選擇。如果沒有最後的一點推動力,即使你的大腦中已經想好了要寫的內容,也拿不定最終主意。

可能你會說,這種稀缺狀態不是挺好的嗎,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實際上它確實有這個好處,它能帶來專注紅利,專注紅利的意思就是短時間內集中精力爆發出高度的注意力,讓我們高效工作。

不過這樣的專注雖然短期內能夠帶來一定的好處,但是如果長時間處在這種稀缺心態中,並不是什麼好事兒,它會把一個人拖向貧窮,進入一個匱乏的惡性迴圈。要理解這個惡性迴圈,我們需要了解稀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2稀缺的危害

稀缺會產生四種危害:

第一種,管窺效應,專注於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事物。想必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們沉浸在一本書或一部電視劇中時,身邊人跟我們說話我們往往充耳不聞。所以,我們可以說稀缺令人“專注”,也可以說稀缺導致我們有了“管窺之見”——只能一門心思地專注於管理手頭的稀缺。這麼一來,我們往往會忽視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些能讓我們擺脫貧困的最重要的事兒。

管窺效應會改變我們做出決策的方式。比如你可能習慣性地早晨去跑步,但是這些天事情比較多,你可能會覺得趕緊把事情做完,少跑一兩天也沒什麼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對身體的健康是不利的。在稀缺狀態下,你就會做出損害長期價值的一個決定。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第二種,稀缺還會導致借貸,就是一個人習慣性地透支未來的資源。比如說信用卡,現在大多數人基本都有信用卡,信用卡就是個無底洞,自從你透支過一次之後,你手上就基本上不會再有現金了,每月發的工資還不夠還信用卡的,一直都會處於稀缺的狀態。如果這個時候遇到緊急情況,你就會捉襟見肘,沒錢應對突發狀況。長期下來,進入惡性迴圈。

第三點,稀缺會讓我們形成權衡思維,本質就是沒有餘閒。比如你要去出差,你手裡有一個大行李箱,你要把自己需要帶的都裝進去,洗漱用品、換洗衣服、數碼裝置,裝完之後你發現還有一些空間,然後你就又放進去一些不是那麼需要的東西,整個過程都很心滿意足。但如果你的箱子特別小,沒裝幾件東西就滿了,這個時候,你就開始權衡,糾結,“我是帶這個呢,還是不帶呢?”為了帶更多的東西,你可能還會把裡面的東西全部拿出來,試圖利用合理佈局重新裝箱。這樣反反覆覆了幾次,最後你終於把箱子塞滿了,想帶的東西都帶上了。

稀缺會改變我們花每一分錢、度過每一個小時、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會給我們一個不同的結果,裝出一個內容不一樣的行李箱:大行李箱總是裝得隨心所欲,還剩下不少空間;而小行李箱卻總是裝得十分謹慎,滿滿當當。殊不知,糾結權衡的過程會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會讓人產生大量的心智負擔,這些負擔會消耗注意力、消耗精力,進一步產生管窺效應,忽視那些長期重要的事情。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第四種,稀缺會引發頻寬的不足。頻寬是我們的關注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窮人的稀缺心態使得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更弱。他們的大腦中裝滿了稀缺,就沒那麼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窮人不僅缺錢,更缺頻寬。窮人的頻寬更窄,他每天遇到的事會佔據大多數的頻寬,就沒有精力去關注長期來說很重要的事了。窮人每天都會為生計而發愁,這個東西太貴,那個東西有特價而比較一番,計算著下個月房租快到期了提前湊錢的事。簡單地說,他們的心被佔得滿滿的,根本就沒有餘閒去想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困境。

天底下只有四種事: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人們一般不會在前兩者上犯錯誤,但經常會在後兩者上犯錯誤:被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佔去有限的注意力“頻寬”,而忽視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在長期性的資源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雖然這有可能帶來“專注紅利”。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不斷增加我們的頻寬負擔——當我們陷入無止境的借貸壓力時,當每個人都處在多工處理的“雜耍”狀態中,我們的行為方式就會變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內在邏輯。最終,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貧窮,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