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法從元明才開始?中國茶——元明

泡茶法從元明才開始?中國茶——元明

泡茶本是一件簡單之事,簡單得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智慧的中國人借茶來表現禮節,節氣,意境,美學和思想。

茶道,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雖然中國的茶道也講究諸多形式,但古代的茶家們卻又多重精神而輕形式,借形式而覓精神,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所以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餘年,但在《新華詞典》《辭海》等書中依然難尋蹤跡。

小杏將用11篇文章來簡單討論中國的國粹——茶文化。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1。中國茶——茶文化與茶道簡述

2。喝茶如喝胡辣湯?中國茶——大唐及以前

3。茶也可以拉花?中國茶——大宋

4。泡茶法從元明才開始?中國茶——元明

5。到底是極盛還是衰落?中國茶——大清

6。茶有哪些分類?中國茶——六類與四季

7。茶有什麼分類?中國茶——散茶與團茶

8。繁複的茶具。中國茶——從材質分茶具

9。繁複的茶具。中國茶——茶具有哪些

9。表演一手?中國茶——茶藝

10。禮數要足。中國茶——茶禮

11。廉美和敬。中國茶——茶德

泡茶法從元明才開始?中國茶——元明

泡茶法從元明才開始?中國茶——元明

01

過渡於元

元代可說是宋到明的過渡時期。元代茶風不是很濃,基本沿襲宋代的舊俗。但茶葉的加工方法已有變化,茶文化的發展也大轉向。

元代統治中國九十八年,結束了中國從唐末以以來的混亂局面,奠定中國“北政治南經濟”,“遊牧-農耕胡漢交融”的大局面。廢尚書省和門下省,廢科舉,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改善交通,保護貿易,減少稅負和地租,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依舊繁榮。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給底層百姓分享,減輕了下層苦難大眾的生活壓力。文化方面,也誕生了元曲以及成熟的戲劇。社會越來越世俗化。而在飲食方面,境內各民族獨特的飲食風俗在元朝逐漸交融,絕對是飲食界的一場大革命。對於這些做法的是非不在這裡評論,對於元朝為何又由盛轉衰,也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

對於統治者們來說,他們喜歡食肉、吃奶製品,喝酒。所以他們不是像宋的統治者那麼地喜歡喝茶。當然對於飯後喝茶助消化這件事,他們是舉雙手贊成的,而且他們也喜歡茶的味道。他們吃茶的方式呢,有點返魏晉,喜歡加上幾種佐料。他們還自創了酥油茶,就是在濃茶中加上酥油。現在在藏族酥油茶很常見。後來酥油茶流入到了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地區,市場反響還不錯。

元代茶的生產基本上是沿襲宋制,但對茶葉加工方法有所改革,茶葉由緊壓團茶改為條形散茶。散茶工藝是唐代就有的工藝,但是還是偶像練習生階段,在上一篇文章裡講過,南宋中後期散茶就C位出道了,而在元朝散茶就是走向輝煌,算是成為國民偶像級別了吧。高階的散茶更多地走向達官貴人們,低端的散茶也更多地走入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中了。而這個時候,團茶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了,基本上只有皇室在使用了。

剛才講過,元朝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給底層百姓分享,減輕了下層苦難大眾的生活壓力,於是這就造就了更多的宋人口中的“普通百姓”。於是元代王禎在《農書》中敢說:“夫茶,靈草也。種之則利博,飲之則神清,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誠生民日用之所資,國家課利之一助也。”

在宋朝,茶葉加工技術到了登峰造極之後,創造出加入香料等東西來製茶的方法。而到了元朝時候,就形成了一套專業的花茶加工體系,加香料的方法也就慢慢退出歷史的主舞臺了。茉莉花茶,桂花花茶等,都是這個時候誕生的。還有一種在元朝非常有名的花茶叫芍藥茶。對了,桂花有個高階名字叫木樨。

在元代,人們終於開始直接把烘乾的茶葉煮著喝了。於是慢慢地就出現了泡茶的方法——開水直接沖泡茶葉,現在人們不就是這樣的嘛。喝茶的方法跟茶具的變革是同步的。所以,茶壺也是這個時候才誕生的!當然,煎茶法和點茶法還沒有落幕,依舊是主流。至於那種很感受到茶清香味的煮茶法,這個時候基本沒有市場了。

來,小杏問問,有多少在看這個系列之前知道元之前是沒有茶壺和泡茶法的?順便複習一下,在此之前是煮茶法,煎茶法和點茶法。煮茶法相當於把茶當做蔬菜在用,煎茶法是用鍋煮茶還加鹽。點茶法類似於日本抹茶道。哦不,因果說反了。日本抹茶道的父母是點茶法和團茶製作工藝。當然,有人說點茶法是一種特殊的泡茶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元朝開放西北方茶市,於是飲茶風氣也逐漸遍及邊疆少數民族,然後推廣到四大汗國領域,北達俄國,西抵波斯帝國與地中海的國家。以前也有茶隨著商貿通道傳出,但是那點茶僅夠在最上層享用,哪能形成風氣呢。

當然,遊牧民族粗曠豪放的性格,對於繁瑣的茶道不感興趣,故統治者對茶文化的精神層面追求較少,也無產生茶學專書。

對於不熱衷仕途或無緣為官宦的文人雅士來說,茶不僅帶給人們生理上的享受,更是融入精神文化生活中。故從許多元曲中可看到豐富的有關茶文化的內容,多是體現遊牧民族奔放自由的文化氣息。漢族文化人面對異族壓迫,也無心再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透過飲茶表現自己的情操,磨礪自己的意志,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於是茶從講究華麗雅緻中,迴歸自然簡樸原始,茶藝開始簡約化,飲茶風俗有了不同的思維。

元朝,是茶文化發展的一個轉折的階段。是一種通俗飲茶方式的發展,是一種對茶的樸素追求,是一種茶文化的返璞歸真。

泡茶法從元明才開始?中國茶——元明

02

改革於明

明朝進一步落實茶文化的簡約化發展。除了延續唐宋點茶、鬥茶的趣味性,相對於茶道精神,則更注重借茶提升人格涵養。表現在製茶方法,品茗儀式,文藝作品等的方方面面。

唐宋的煮茶、煎茶、點茶多多少少保留了藥用的遺風,損害了茶的本色清香。元朝人創造了泡茶法,卻沒有把泡茶法大大地推廣開,明朝人則把泡茶法推廣開了。不僅如此,明人還開始用直接採用嫩葉來沖泡。當然用烘乾的散茶也是主流做法。宋代計程車大夫們講鬥茶,喝茶是社交。在明代,士大夫們則把喝茶變成一種高雅生活,高階品位的象徵,追求茶的原始香氣,茶飲的清明之氣。

因飲茶方式改為泡茶法,茶杯也從茶盞轉為了茶盅,茶杯的顏色也從黑色為佳轉向了白色為佳。碾、磨、羅、筅等茶具廢而不用,紫砂做成的茶具則受到嗜茶者喜愛。明朝人也不再只追求茶杯的色澤,也轉向對茶壺的追求。紫砂壺的形制,也由粗趨簡、由簡趨繁,又反求反璞歸真。紫砂壺及其紫砂壺藝術成為明朝的一大特色。

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下詔罷造龍團。這龍鳳團茶遂成了歷史的絕唱!又經過數百年,連製作龍鳳團茶的工藝都失傳了。而沒有了龍鳳團茶這個頂樑柱的團茶,也很大程度地退出了歷史舞臺。下一章要講的清朝皇帝愛喝的普洱茶倒是團茶,不過團茶怕是就也就普洱等少數幾個茶了。

雖然明朝的飲茶步驟簡單了,但文人雅士對飲茶環境的追求則更高了。明人張源在《茶錄》中說:“飲茶以客少為貴,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這是說雅的道理。品茗最好不要超過四人,如果到了七八人,那就成了施茶了。這句話當然不是說要以人數多寡定雅俗之別,而是強調避免嘈雜喧囂,迴歸內心的寧靜才是喝茶的本意。現代人多把茶當做攀比的奢侈品,這是違背了茶之本心啊。

他們還喜歡開茶會。茶會選地要環境清幽,與會者談論的都是高雅話題,在活動中他們還喜歡作畫,所以我們會看到明朝以茶事為主題的繪畫非常之多。如仇英的《陸羽烹茶圖》,沈周的《會茗圖》。

以茶入畫是明代文人在茶文化藝術中的一大特色,追求品茗意境,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以茶入詩也不計其數。例如《茶解‧煮茶》:“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聽松濤傾瀉入杯,雲光灩瀲,此時幽趣,未易與俗人言。”

至於明朝的茶文化在大眾百姓中普及到什麼程度了呢?從婚姻這件大事可以一窺。在明朝,茶與結婚是深深繫結的。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曰: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明代許次紓《茶疏》曰: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在宋代,汴梁和臨安都有不少茶坊,但是他們大多還包括有飯店,說書館,賭博店等功能。單純賣茶的茶館在宋朝還是很少的。而單純的茶館在明朝就常見了。因為泡茶的步驟可以做得極其簡單,再用一些普通茶葉,所以坐茶館也就成了一種低消費的普通消遣事項了。當然,也不乏用水講究,用茶高階,器具高階的高階茶館,

我們現代人的飲茶方法以及茶種選擇跟明朝人差別不大。就不贅述了。

在杏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