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努力幹活的員工與偷奸耍滑的員工,一個月的工作量差別有多大

導語:

一個努力幹活的員工與偷奸耍滑的員工,一個月的工作量差別有多大?舉個例子:就拿搬磚來講,至少是一輛大卡車的區別。

在部門裡,一個努力幹活的人工作量能夠佔到部門的50%以上,一個人頂四個不是傳聞,一個人的效率,積極者和消極者,差出幾十倍很正常。

努力幹活人的成績展示給老闆,老闆以為是員工的工作職責,沒什麼驚訝,認為這是員工應該做的,努力的人工資待遇沒有明顯提升,久而久之願意做的也不會在做了。

真實案例:申請加薪失敗的小王

李建是公司的老員工,在公司幹了好幾個人的工作,質檢,技術支援,研發,出差拓客,甚至公司的電路和電腦維修,裝置維護也都是李建幹。

隨著物價上漲,李建感覺工資待遇不夠用,李建瞭解其他公司的待遇,自己的工資偏低,向老闆申請加薪到4500。老闆不同意,說李建還需要更加努力,以後公司會考慮加薪。

李建辭職找到新的工作,薪資待遇給到5000,只負責技術,非常輕鬆。後來,聽說老闆找了四個員工來替代李建的崗位,每個人的薪資給到4000。原老闆打電話讓李建回去工作,李建拒絕了。

這種現在職場中被稱為鞭打快牛

幹工作越快的人發現,總會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來;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卻一直工作量比較少。

能夠克服困難的人,總是在不斷地克服困難;不善於克服困難的人,卻總是可以得到較容易完成的任務。

工作業績突出的人,總是會迎來更高的業績目標;而那些業績目標低很多的人,一樣可以靠任務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報……

慢慢的,“快牛”也沒了心力和動力,變成了“慢牛”,或者乾脆“憤蹄”離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緒影響下,成為團隊的離心力和破壞力。

“鞭打快牛”的悲劇,實質上是領導力不足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不追究“慢牛”為什麼是“慢牛”

在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黃牛不願幹活,農夫就鞭打水牛。農夫是否想過:黃牛為什麼不幹活?是不會幹還是不願幹?為什麼不願幹?

在團隊工作中,我們要想一想“慢牛”為什麼是“慢牛”,確保不要把“快牛”變成“慢牛”。

把工作分給不擅長的團隊成員,並且不加指點,就是把“快牛”變成“慢牛”;

把工作分給身體精神狀態不好、主觀意願不強的“快牛”,一樣會變成“慢牛”;

工作分配不公,“快牛”心生芥蒂,同樣會變成“慢牛”。

2、不能及時激勵

“快牛”在故事中,水牛多幹了活,卻沒有得到激勵,反而多捱了鞭子,最終“掙脫犁枷跑了”。

在團隊工作中,對“快牛”的激勵要及時。不公平感源於付出與回報價值的衡量比對。

對於做出貢獻的“快牛”,一定不能不聞不問,甚至認為理所當然。

否則,“快牛”心有不滿,“慢牛”樂得其所,團隊就會變得愈加懶散,負能量佔據上風,這就是向“慢牛”團隊看齊的前兆。

3、對“慢牛”鞭策不足

確定“慢牛”是“慢牛”以後,就是兩種結局了。農夫訓練黃牛學會幹活,或者農夫鞭策黃牛迫使其幹活;再不然,就是殺之或賣之了。

在團隊工作中,不能任由“慢牛”一直存在。“慢牛”的無改善的存在,一定會影響團隊的合力,形成反向作用力,降低團隊工作效率。

思考:業務員不要隨便加底薪或提成?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工作量=產值+價值

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消極怠工。

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傳統薪酬績效缺乏活力。

員工都是抱著打工者心態工作,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幹多幹少工資都一樣。

那麼怎樣的薪酬模式,最能符合人性、激勵員工,給員工加薪還不增加企業成本?實現員工價值和企業利益趨同呢?

一、KSF薪酬模式——成功關鍵因子,價值管理工具,適用於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模式,要求員工拿出好的結果。

舉例來說

一個服裝連鎖店店長,幹了3年多了,每月薪資是5000元,加一部分業績提成。業績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就8000左右,業績不好的時候可能就只能拿個底薪。

平時店裡他只會關注業績,對門店費用和產品的報廢率都不去管,在崗位呆久了,工作熱情也慢慢褪去。而且沒事就晚到早退,有時還向老闆吐槽自己工資低,有一定負面情緒,也影響到了門店團隊的工作熱情。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員工的思想和心態上下手,要讓員工明白他們的工作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也唯有如此,員工才會發揮自己所有的潛能好好努力工作!

於是我們給他店長做了KSF的薪酬績效變革:

他的固定薪酬,會拿出一部分比例做寬頻薪酬,找出其工作的K指標,設定平衡點(由歷史資料得來,員工和老闆都認可),在平衡點上:

1。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 總產值:每畝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元;

6。 。。。。。

實行KSF薪酬模式之後:

1。 店長對業績的關心空前增長,想盡各種辦法增加門店銷售利潤;

2。 在想盡辦法增加銷售額的同時,也會更加註意節約成本;

3。 店長與店員之間關係更加和諧;

4。 員工流失率減少,老闆說實行KSF之後,門店只走了1個人;

5。 員工工資拿的更多了,企業利潤也提升了,雙贏;

PPV量化加薪法

對於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是最難熬的,因為對業務不熟悉,沒有客戶資源,銷售技巧不成熟,這時候壓力是最大的。

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非常高,基本上三個月不開單就要炒掉,實際上,在低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之下,就算公司不炒掉,業務員自己都會選擇離開,因為靠底薪撐不了多久。

對很多業務員來說,並非能力有問題,我也見過很多人,第一年做業務,基本上是沒錢賺的,基本都在學習,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和沉澱,半年後就爆發了,一發而不可收。

所以,只給員工三個月的考核期,其實會讓很多人才流失,因為不走,吃飯都成問題,還怎麼做下去?

所以企業如果想要提高成材率,必須拉長培養週期,要最佳化薪酬模式,讓員工在沒有開單之前,可以承擔其他工作來為自己加薪。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專案、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PPV模式讓業務員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資訊。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反饋。客服產值工資;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資訊,並提供資料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路、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

PPV模式的好處在於: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總結:想讓優秀員工跟您幹,必須打造良好的平臺,還有給予他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經營思維,自負盈虧,讓他們有做老闆的概念,和老闆一起齊心把企業做大,一起分錢,共同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