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向左、企業向右,你能想象獎勵竟然會起反作用嗎?

我上班,公司給我發工資;

我加班,公司給我發加班費;

我幹得好,公司給我發獎金。

這個邏輯太對了,以至於大多數人都不會質疑他。但是它真的對嗎?你能想象有時候獎勵還會起副作用嗎?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卡內基梅隆大學一位心理學研究生做過一個立方塊拼圖實驗,就是搭積木的1。0版本:

他把實驗物件分成A,B兩組組,分三天,每天完成三種不同的圖形,每拼完一個圖形中間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唯一的不同就是A組在第二天被告知,當天完成任務拼圖會有一筆金錢獎勵。前兩天的實驗結果與我們的認知基本吻合;

第一天由於兩組都沒有獎勵,所以大家在中間休息時花在繼續研究拼圖的時間大體相同;

第二天A組休息時花在繼續研究拼圖的時間高於B組,這非常合理,因為他們想早點完成任務,贏得獎勵;

第三天實驗令人意想不到的,A組休息時花在繼續研究拼圖的時間明顯低於B組,而且遠遠低於自己在第一天研究拼圖所花的時間,大部分人得到休息的指令後,立刻放開手裡的方塊,轉而去看一些雜誌、聊天等,如果當時有智慧手機,估計A組實驗物件早就玩起了遊戲,自然完成拼圖的比例也很低。

當你用外部獎勵驅使一個人完成某項活動,他就失去了對這項活動的內在興趣和動力,把這項活動當成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枯燥而乏味。

最容易使人陷入此種狀況,也是當前企業普遍使用的外部獎勵就是冷冰冰的金錢。它就像毒品一樣,可以短期內快速提高人的興奮度,但是僅能維持一小段時間,當你下一次想再次激發活力,就需要更大劑量的毒品,形成惡性迴圈,從長期來看,百害而無一益。

《驅動力》一書把生物驅動力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生理性驅動,吃飯解決餓的需求,喝水解決渴的需求,交配解決性的需求;第二個層次來自外部驅動,做出特定行為時環境會帶來獎勵或懲罰;第三個層次來自內部驅動,完成某項活動的過程就是對自己最大的驅動力。

如果你是一名老闆,你是否一直用第二層次的驅動,即金錢驅動來激勵員工,你覺得這樣的效果好嗎,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管理公司。

如果你是一名員工,你是否一直在第二個層次的驅動模式下工作,你工作的開心嗎,能否找到更高效愉快的工作方式。

科學向左,企業向右,無論你是一名老闆,還是一名員工,我們都應該更新一下我們的驅動系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