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走親戚

中秋節走親戚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走親訪友的時節,其重視程度,一點也不亞於過春節。

二姑三姑,兩位老姑姑在春節前相繼離世,房東老奶奶也沒了幾年了,如今再回老家,就只有二姨家一個去處啦。

二姨的腰彎成了弓,可依然還像年輕時候一樣勤快,張羅著要給我們做飯;二姨父走路也不利索了,顫顫巍巍地要給我們倒水喝;表弟們都有了新住處,蓋起了樓房,老院子只有老兩口守候了。

院子裡種著蔬菜,收拾的乾淨整潔。牆角拴著的黃狗對著我們這幾個生人,不滿地犬吠,履行著它的職責。

回到縣城,去了小姑姑的住處,七十八歲的小姑姑獨居,是小兒子給她買的電梯房。接到我們的電話,小姑姑早已等候在小區門口,興奮地拉著我們說個不停。

屋子裡陽光明媚,小姑姑把家收拾的很乾淨,陽臺上的花草鬱鬱蔥蔥的,餐桌上有胖乎乎的包子。小姑姑獻寶一般拿出個大鐵盒子,裡面裝滿了她精心縫製的荷包,還有她用桃核製作的車掛,老太太很大方地讓我們隨便挑,喜歡的就都拿走。

中秋節走親戚

小姑姑中年守寡,那些年過得很艱難,做了好多年的住家保姆,臨到晚年因了孩子的孝順,身體的康健享福了。如今的小姑姑,腰板挺直,手腳麻利,喜眉笑眼,穿著花衣裳,誰也把她和年齡掛不上鉤,都以為她只有六十來歲。

去探望大姨父,明知道他在家,可敲了半天門絲毫沒有迴應,只能給在外忙碌的表弟媳婦求救。進得屋來,電視機聲音開到最大,老爺子正看得興致勃勃。跟他聊天,詞不達意對不上號,老爺子不好意思地嘟囔:“我什麼也聽不到了,完全聾了。”怪不得,聽不見我們的敲門聲。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大姨父——我曾經的語文老師一點點變得蒼老了,走路蹣跚,說話唯諾,往日的口若懸河指點江山去了哪裡呢?

去看望那對失去了兒子的叔嬸,不敢提及英年早逝的表弟,卻聽嬸子說起自從兒子離開後,叔叔的身體狀況堪憂,剛做了心臟支架出院不久。不知道如何安慰傷心的叔嬸,只能告訴他們保重自己,努力地過好日子。

回公公的老家,看望年老的表哥。進得院來,曾經被表嫂打理的井井有條的菜園子,一片敗落,角落裡的棗樹不見了蹤影,那些咕咕叫的土雞也消失了。想起嫂子在的時候,給我們摘菜、揀雞蛋的情景,不禁潸然淚下。

從堂屋出來的表哥,眼神渙散,看到我們開心又意外。我看到表哥腰間的護帶,詢問中才得知腿摔了腰扭了,剛在醫院康復科住院回家。其實,康復科就在我家樓前,他一定是怕我們麻煩,才沒讓我們知道。老來失去老伴,一個人的日子甚是孤寂。

中秋節,去養老院接了先生的親媽回來,特意包了她喜歡吃的餃子,做了一大桌豐盛的飯菜,陪著她一起過節。那天聽說在養老院吃餃子,一個人只給五個指標,吃不飽饃饃墊底,先生的心裡特別難受。

中秋節走親戚

先生的親媽說腳底不舒服,總是像踩著棉花。先生去科室問了醫生,買好藥給她帶上。在家裡吃了晚飯,我們倆一起送她回養老院。

養老院條件再好,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老人們也是盼望著回家的。誰家的兒女來探望啦,誰家的老人被接回家過節了,誰從家裡帶好吃的回來了,都能引來老人們羨慕的目光。

這個中秋節,因了這些牽掛的這些老人們,並沒有所謂的開心快樂,心裡頭竟然是沉重的,情緒也隨之低落著。